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7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65篇
中国医学   40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Three different restriction enzymes (PstI, EcoRI, SspI)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otal genomic DNA fingerprints of 52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 isolates collected between 1982 and 1992 from patients and carriers in central-northern Italy. The same isolate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biotyping and antimicrobial agent susceptibility typing. In addition, 13 Hib reference strains from Sweden and the Netherlands were subjected to DNA fingerprinting and compared to Italian isolates.Both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analysis revealed low variability among the Italian study isolates. Most were biotype I and all study isolates but one were susceptible to ampicillin, chloramphenicol, rifampin,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and cotrimoxazole. Among the 52 Italian isolates, 3 distinct DNA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and 88.5% of study strains belonged to the same DNA group. There was sharing of the predominant DNA profile among isolates cultured in different year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and different invasive, respiratory and surface infections. However, another DNA pattern was only found in carrier isolates and in one surface infection isolate.Comparison by DNA fingerprinting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Italian isolat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most of the analyzed Swedish and Dutch reference strains, previously shown by other techniques to be predominant in those areas. This finding provides additional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may be a dominant European Hib clone.The results show that DNA fingerprinting is a reliable method for Hib characterization and may be a useful additional epidemiological tool for this microorganism.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83例智力低下者(男58人,女25人,IQ25~89)的17项指纹指标和7项掌纹指标特征的观察分析,并与752例中等智力者(男370人,女382人,IQ90~109)的指纹和掌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间有10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或高度差异,其中Wc、Wb、wAc、L、Sd和Th/1的真实花纹等6项指标与智力呈负相关;Ws、wdl、Lu、PTC等4项指标与智力呈正相关。同时,作者提出了Wc、Wb、WAc、Sd和PTC的正常值,其可作为判定智力低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筛查弱智儿童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作者还为皮纹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建议。同时,作者还发现了一种新的皮纹型,暂命名为Wb。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东亚钳蝎蝎毒 (scorpionofButhusmartensiivenom)的分析及鉴定方法 ,建立相关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检测 8个蝎毒样品。结果 :蝎毒可分离出40多个组分 ,实验所使用的 8个省内所产蝎毒具有非常相似的图谱。蝎淋巴液和 3种蛇毒与蝎毒图谱有显著不同。同一样品 (二次冻干粉 )连续测定 5次进样量的精密度、重现性均达到有关规定。结论 :采用HPLC法获得了蝎毒的指纹图谱 ,并测定了可影响蝎毒质量的蝎淋巴液和可能用于掺伪的 3种蛇毒的图谱。本研究为蝎毒及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龙血通络胶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并测定7,4′-二羟基黄酮、4,4′-二羟基-2,6-二甲氧基二氢查耳酮、龙血素A、龙血素B、紫檀芪5个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Infinity Lab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150 mm×3.0 mm,2.7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5 ℃,流速为0.5 mL·min–1,进样体积为2 μL,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建立了龙血通络胶囊U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3批样品中的11个共有特征峰,相似度均大于0.95。5个成分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7.93%~107.33%,RSD均小于3.0%。结论 建立的UPLC操作简便、高效准确,可为龙血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孟缘  霍然  于孟涵  徐伟  邱智东  邱野 《中草药》2023,54(16):5214-5224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甘草泻心汤(Gancao Xiexin Decoction,GXD)基准样品的HPLC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GXD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制备15批GXD基准样品,建立特征图谱并选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明确特征峰并对其进行归属。测定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的含量,计算指标成分转移率,分析指标成分在饮片-基准样品中量值传递的规律。结果 15批GXD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共指认22个共有峰,甘草5个、黄芩5个、甘草和黄芩共有3个、黄连6个、黄芩和黄连共有2个、干姜1个;各指标成分从药材-饮片平均转移率分别为98.69%、98.13%、96.94%、94.59%、91.76%、88.08%、94.16%;饮片-基准样品平均转移率为49.08%、42.24%、28.34%、26.72%、29.32%、33.62%、47.93%。结论 特征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相结合,对GXD药材-饮片-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为经典名方GXD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定量的蜜远志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为固定相,以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318 nm。对16批蜜远志建立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Shiled R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进行同时测定远志(口山)酮III、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酸、远志皂苷元的含量。结果 在指纹图谱研究中,标定了27个共有峰,结合对照品和HPLC-Q-TOF-MS共指认8个成分,分别为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远志(口山)酮IX、远志(口山)酮III、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酸、远志皂苷元。聚类分析将16批样品分为3类;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3是影响蜜远志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多指标含量测定中远志(口山)酮III、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酸、远志皂苷元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7%~0.068%、0.074%~0.798%、1.1%~1.4%、0.15%~0.36%、0.15%~0.37%。经方法学验证,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5%~100.9%。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高效,特征性强,可为蜜远志饮片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湖南侗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分析侗族指纹白线的出现率 ,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 :用油墨拓印法印取指纹图 ,按Schouman方法确定指纹白线 ,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湖南侗族指纹白线出现率为 3 7 2 7%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0 1 ) ;(2 )侗族左手指纹白线出现率明显高于右手 (P <0 .0 0 1 ) ;(3 )侗族AB血型人指纹白线出现率低于其他血型人群 (P <0 .0 5 ) ;(4 )指纹白线在各手指的出现率按中指 >环指 >示指 >拇指 >小指的顺序排列。结论 :湖南侗族指纹白线出现率高于我国其他几个民族 ,其出现率与性别、手别、指别、血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 FT- NMR波谱仪测定了 6个不同产地黄连特征总提物的 1 HNMR图谱 ,并对特征信号进行了归属。从特征总提物中分得并鉴定了小檗碱和棕榈碱。分析结果指出 ,每种黄连的 1 HNMR图谱都显示出原小檗碱型生物碱的特征共振峰。黄连伪品无此信号  相似文献   
10.
聂磊  罗国安  曹进  王义明 《药学学报》2004,39(2):136-139
目的用二维信息数据表征中药指纹图谱样本,并对其进行模式识别。方法对一维信息数据和二维信息数据表征的中药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一维信息数据相比,采用二维信息数据表征指纹图谱,各种聚类方法所得总体类别差异小,样本归属比较稳定。对未知样本的类别判定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一致。结论二维信息数据较一维信息数据更能全面、特异地表征中药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