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ltrasonography of rotator cuff tears: a review of 500 diagnostic stud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ltrasonography of the rotator cuff has been shown to be of value in diagnosing rotator cuff tears. This report summarizes our experience with our first 500 diagnostic examinations.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in the hyperextended internal rotation view with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igh-resolution real-time ultrasound equipment.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a rotator cuff tear if a focal echogenic lesion or a defect within the rotator cuff was identified. This study confirmed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rotator cuff tears.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ll exceeded 90%, and correlated with surgical findings. This was better than arthrography in the same patient population. Ultrasound is an accurate noninvasive method of examining the rotator cuff for the presence of tears. We suggest that rotator cuff ultrasonography is 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the diagnosis of tears if adequate instrumentation is available.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1995年1月~1997年3月间我院住院治疗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72例73眼。手术方法分为四种。结果:术后随访3月,总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57/73(78.1%),其中单纯型为14/16(87.5%),复杂型为43/57(75.4%)。单纯型与复杂型患眼的术后复位率无统计学差异。环扎加压术后,单纯型患眼的复位率高于复杂型。对于复杂型患眼,玻璃体手术合并环扎加压术与否对其复位率无影响;玻璃体手术中使用C10F18与否对其复位率无影响。结论:环扎加压术对于治疗单纯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尚属一种有效的方法。C3F8气体和全氟碳液是治疗有翻转后瓣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部分复杂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常用硅油填充。根据患眼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干眼症 72例 (1 4 4只眼 )分为 3组 ,A组(观察组 )、B和C组 (对照组 ) ,分别进行针刺、口服增液剂、外用泪然眼液治疗。结果 :A组治愈 5只眼 ,好转 33只眼 ,有效率 79 2 %;B组治愈 6只眼 ,好转 30只眼 ,有效率 75 0 %;C组治愈 2只眼 ,好转 2 9只眼 ,有效率 6 4 6 %,3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组和B组患者角膜染色、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针刺和口服增液剂均有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促进角膜病变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羟糖甘滴眼液对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眼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羟糖甘滴眼液。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7、30 d干眼症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l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结果两组术后3、7、30 d BUT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0 d观察组恢复正常水平,术后7 d观察组干眼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糖甘滴眼液可以缓解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干眼症状,对早期恢复泪膜稳定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术后泪液(S-T)中淀粉酶(AMY)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亚乙基封闭G7-PNP作底物的酶连续监测法(EPS法)测定移植术后S-T液及30例正常人泪液,颌下腺液AMY含量。结果:移植术后S-T液中AMY呈高分泌状态;术后随时间推移,S-T液中AMY呈现递减趋势,正常人泪液中亦含有高活性的AMY。结论:正常人泪液中含有高活性AMY这一事实证实颌下腺移植术是可行的,S-T液中高分泌水平的AMY提示移植腺体成活并有良好的分泌功能;S-T液中AMY递减趋势可能与眼部微环境变化,适应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山  孙鹤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00-102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关节镜确诊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MR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及半月板脱位等伴随征象。结果直接征象:40例患者中有36例MR上表现为内侧半月板后根形态及信号的异常改变:轴位显示内侧半月板根部的放射状撕裂,冠状位显示存在信号截断,矢状位表现为空半月板征。伴随征象:半月板脱位:32/36例患者冠状位表现为内侧半月板脱位;关节韧带损伤:14/36例患者矢状位上可见前交叉韧带形态改变及异常高信号;关节退变:34/36例患者关节软骨内出现异常高信号影。结论 MR是诊断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及其伴随征象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工泪液对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常用人工泪液对干眼症患者自觉症状、体征的改变和对角膜上皮障碍的临床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干眼患者268眼,根据用药不同分成2组:倍然组134眼;泪然组134眼。观察指标包括:用药前,用药后1、2、4、6、8干眼症状、荧光素染色、BUT、Schirmer’s I试验。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倍然组、泪然组用药4周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倍然组烧灼感、异物感症状较泪然组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周2组BUT时间明显延长,4周后倍然组BUT较泪然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周2组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明显减少,4周后倍然组明显少于泪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Schirmer’s I试验结果各时间点2组均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然、泪然对干眼患者自觉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均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倍然、泪然均有不同程度促进角膜上皮修复作用,倍然舒适度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15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急性期的泪液细胞学,其中重症肌无力5例,急性脊髓炎4例,多发性肌炎2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2例,多发性硬化1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并以9例正常人泪液的细胞学作对照。结果表明,实验组泪液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反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6,P=0.014),单核细胞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泪液中有激活淋巴细胞、大淋巴样细胞、浆细胞、激活的单核样细胞,并有明显的粒细胞反应。提示:病毒感染引起的粘膜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理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周丽 《实用防盲技术》2012,7(3):100-101,116
目的评价泪道激光术后联合泪道引流管环形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对86例113眼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泪道激光术后联合泪道引流管环形置入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慢性泪囊炎患者58例71眼,鼻泪道阻塞患者28例42眼,治愈91只眼,占80.5%;好转16只眼,占14.2%;无效6只眼,占5.3%。有效率为94.7%。结论泪道激光术后联合泪道引流管环形置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无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满意的优点,可作为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