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5篇
  免费   1170篇
  国内免费   135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56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537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1667篇
内科学   1099篇
皮肤病学   344篇
神经病学   297篇
特种医学   693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271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236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3793篇
  7篇
中国医学   2941篇
肿瘤学   16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954篇
  2013年   1325篇
  2012年   1096篇
  2011年   1208篇
  2010年   956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898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801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18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子作为有毒中药常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由于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潜在的毒性受到青睐,其中,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研究取得了许多实验成果。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分析梳理大量文献,对附子结构及药理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扩大附子使用范围和提高使用频率,为附子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之经典名方。该文对近年来桃红四物汤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目前,桃红四物汤不同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较为系统,其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活血化瘀、调经镇痛、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临床可应用于多系统、多脏腑疾病的治疗,例如妇科疾病、内科疾病、骨伤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等。在此基础上,依照质量标志物(Q-marker)有效、特有、传递与溯源、可测和处方配伍的"五原则"对桃红四物汤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提示阿魏酸、芍药苷、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梓醇、没食子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后续可选择这些Q-marker为指标,根据药材、饮片、中间体、对应实物的量值传递进行桃红四物汤全程质量控制并创建其质量可溯源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比较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收集5个产区共97份枸杞子样本,其中青海61个样本,采用50%甲醇提取,检测~1H-NMR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比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性,并对各产区样本的枸杞多糖进行含量测定(以无水葡萄糖计),检测波长490 nm。结果:枸杞子的~1H-NMR图谱共检测到32个化学成分,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样本相比,无明显分离趋势;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宁夏产区相比,以及青海省6个不同地区的枸杞子相比,重叠样品较多,均不能显著分开。相似度结果表明,大多数样品的相似度0.85;化合物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蔗糖、葡萄糖、脯氨酸等个别代谢物在各产区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代谢物在各产区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基本一致。青海与其他产区样本中枸杞多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枸杞多糖含量与~1H-NMR指认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处于-0.2~0.4。结论:采用~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化学组成上分析了青海产区枸杞子的化学特征,并结合枸杞多糖含量测定,显示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较小。建立的基于~1H-NMR的枸杞子质量评价方法可为其质控水平提升及种植产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升参威骨痹片的质量标准,初步探索其质量控制指标成分在批间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方法:采用HPLC建立参威骨痹片的指纹图谱,以Diamonsil C18(4. 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 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10%A;5~15 min,10%~12%A;15~30 min,12%~26%A;30~43 min,26%~31%A,43~50 min,31%~40%A,50~70 min,40%~55%A;70~84 min,55%~72. 5%A),检测波长230 nm。以共有峰为自变量绘制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变量重要性投影(OPLS-DA-VIP)图,将共有峰对该制剂各批次间指纹图谱差异的贡献度量化,寻找差异较大的色谱峰,结合相关文献,筛选出与参威骨痹片临床适应症相关的成分并进行其含量测定的专属性试验,最终选定质控指标。通过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同时对本品及其生产过程中间体中质控指标进行测定,检测波长236,276,230,322 nm,其他条件同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结果: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6个共有峰,各批次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 950。优选出马钱苷酸、龙胆苦苷、芍药苷、蛇床子素为参威骨痹片的质控指标,四者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61. 02,401. 80,255. 54,80. 68μg·g-1。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定量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参威骨痹片的质量控制。原料药批间质控指标成分含量差异和生产过程中间体的质控方法不够完善是引起该制剂批间质控指标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经典名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并测定泽泻汤中3种成分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为泽泻汤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WAT05427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5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SPSS22.0及SIMCA14.1软件对15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同时测定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结果建立了15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4,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出3个色谱峰,分别为11号峰白术内酯Ⅲ、15号峰23-乙酰泽泻醇C、16号峰23-乙酰泽泻醇B,CA和PLS-DA将15批泽泻汤样品分为2类,同时15批泽泻汤中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和白术内酯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21~0.569、0.075~0.139、0.106~0.142 mg/g。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为泽泻汤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收的最终确诊为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10例,另选取同时期内急性CO中毒患者1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浆HMGB1水平进行检测。另外,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分析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浆HMGB1水平变化及与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期血浆HMGB1水平为(14.23±10.32)ng/m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7.93±4.9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P<0.05);CO中毒迟发性脑病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浆HMGBl水平与HDS以及ADL评分呈现显著正相关(r=0.610;r=0.605;r=0.607;r=0.610,P<0.05)。结论HMGBl参与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炎症反应前过程,且与HDS以及ADL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泽泻为我国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复方及多种中成药中。目前从泽泻中分离到了220余个化合物,包括三萜、倍半萜、二萜、糖类、含氮化合物、苯丙素、黄酮、甾体等。药理学研究表明泽泻醇提物、水提物及一些单体类成分具有利尿、抗结石及肾脏保护、降血脂及保肝、降血糖、抗癌、抗氧化损伤、抗炎、抗补体等作用。该文对近五十年来泽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以期为泽泻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健儿膏(党参、山药、甘草等)中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党参炔苷、紫丁香苷、去氢土莫酸、土莫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220、266 nm。结果 8种成分在各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6.99%~100.01%,RSD 0.83%~1.4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健儿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Annals of hepatology》2019,18(3):514-516
Gyromitra esculenta, also known as “false morel” is one of the most poisonous mushrooms. This species is found all over the world, growing in coniferous forest in early spring time. Common manifestation of poisoning includes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which include varied degrees of liver impairment.We describe three cases: acute liver injury, acute liver failure an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due to G. esculenta poisoning. At admission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encephalopathy and features of liver failure. Two of them recovered completely following supportive management while the remaining patient who also had preexisting liver disease developed multiorgan failure and subsequently died.Although a rare occurrence, G. esculenta poison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cute liver failure.  相似文献   
10.
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 MRI is sensitive to labile proton concentration and exchange rate, thus allowing measurement of dilute CEST agent and micro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However, CEST measurement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CEST agent properties but also o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Quantitative CEST (qCEST) analysis has been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 of the commonly used simplistic CEST‐weighted calculation.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concomitant direct RF saturation (spillover) effect can be corrected using an inverse CEST ratio calculation. We postulated that a simplified qCEST analysis is feasible with omega plot analysis of the inverse CEST asymmetry calculation. Specifically,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numerically derived labile proton ratio and exchange rate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input values. In addition, the qCEST analysis was confirmed experimentally in a phantom with concurrent variation in CEST agent concentration and pH. Also,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rived labile proton ratio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creatine concentration (P < 0.01) while the pH‐dependent exchange rate followed a dominantly base‐catalyzed exchange relationship (P < 0.01). In summary, our study verified that a simplified qCEST analysis can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labile proton ratio and exchange rate in a relatively complex in vitro CEST system.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