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7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20年不同民族儿童体格发育与营养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分析近 2 0余年云南省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儿童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变化规律 ,为今后儿童保健制定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分析、比较 1975年至 2 0 0 0年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儿童体格发育与营养调查结果 .结果 :2 0余年来云南省儿童体格发育呈增长趋势 ,城市增长大于城郊增长 ,身高增长大于体重增长 .农村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发育迟缓和中重度低体重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 ,中重度消瘦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不同民族下降幅度不同 ,至 2 0 0 0年 ,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三项指标均未达到国家NPA目标 .结论 :2 0余年来云南省儿童体格发育呈增长趋势 ,农村 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呈下降趋势 ,但下降幅度未达到国家NPA目标 ,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仍是云南省农村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 .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三峡库区涪陵段1964~199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趋势作了某些分析,旨在兴建、开发三峡库区时为防治本病提供一定的依据。30年中发病乡(镇)的扩大与发现,以1964~1969年较为突出,占累计发病乡(镇)总数的27.59%,在嗣后的24年(1970~1993年)间仍以平均每年3.8个疫区的新发现渐进式扩大,可见三峡库区涪陵段HFRS疫区的发现与扩大仍未结束;发病率在80年代(6.58/10万)急剧上升,较60年代(3.53/10万)和70年代(2.51/10万)发病总数高1.83倍,90年代的发病率(1O.54/10万)较前26年上升57.49%;病例围绕高、中发疫区向心性集中,流行强度则离心性递减;在涪陵段的长江南岸、乌江北岸以集簇性暴发为主,长江北岸、乌江南岸为散在发病;呈5~7月(占27.03%)、10~12月(占45.79%)“双峰”型季节性发病高峰,1~4、8、9月份为非流行季节,其病例占总发病数的27.17%;每5~7年出现l次周期性发病高峰,高峰年的发病率与该地区整体发病率一致,似呈上升趋势;68.76%的病人集中在20~49岁人群,农民发病占83.35%,男女之比为2.5:1。疫区及疫源地以野鼠型为主,混合型次之,家鼠型也存在。  相似文献   
3.
习婧媛  韩颖  陈湘 《现代预防医学》2022,(12):2119-212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我国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 数据来自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资料,运用Joinpoint模型计算死亡率的年度平均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解释该趋势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9年我国居民四种慢性病的粗死亡率由456.22/10万上升至556.00/10万,标化死亡率由541.40/10万降至419.83/10万。死亡率变化是人口构成和其它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口构成因素促进了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上升,贡献值分别48.52/10万、5.12/10万、135.28/10万、38.39/10万;其它危险因素促进糖尿病死亡率上升,而驱使另3种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值分别- 23.11/10万、1.27/10万、- 55.87/10万、- 49.83/10万。结论 我国综合防控重大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上述疾病依然是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出院准备度的研究现况、热点及前沿,为出院准备相关工作及研究方向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源,以“出院准备度”“出院准备”“出院计划”为检索词,检索1982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V5.6.R5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820篇。年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机构和作者分布均较为分散,且相互合作不紧密。研究热点有出院计划、影响因素、护理和出院准备服务等,研究前沿为延续护理和脑卒中。结论出院准备度日益受到关注,研究机构、作者间需加强合作,不断拓展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近5年济南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济南市妇幼信息平台收集出生缺陷相关信息,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顺位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18年济南市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36.02/万,发生率最高的年份为2017年(183.87/万),发生率最低的年份为2014年(99.63/万)总体呈上升趋势(Z=185.153,P<0.05)。男性围产儿缺陷发生率为152.79/万,女性围产儿缺陷发生率为117.34/万。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母亲发生年龄分布呈“U”型,20岁以下低年龄段和35岁以上高年龄段发生率较高,其中2014年、2015年20岁以下年龄段发生率最高,2016、2017、2018年35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主要出生缺陷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并指/趾、尿道下裂,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Z=223.604,P<0.05)。结论 济南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特别关注低年龄段人群,重点关注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描述剖宫产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找出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提 供依据,达到在保护孕产妇和胎/婴儿健康的前提下降低剖官产率的目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 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为江苏、浙江、河北3省27个县(市)1993~2000年间孕28周以上、有完整分娩记录的妇女共1 093 526例。结果:研究地区的剖宫产率从1993年的15.9%上升至2000年的44.4%,平均每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5.9%;南北方、城 乡的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南方比北方增长快;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医院级别越高,剖宫产率越高;产 妇年龄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干部和经商人员的剖宫产率比工人和农民的剖宫产率高;文化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婴儿出生体重 越大剖宫产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无剖宫产指征、分娩医院的级别、南北方、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婴 儿出生体重、孕周、年度、星期几均是剖宫产影响因素。结论:研究地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医生放松割宫产指征或对指征的 错误诊断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994-2005年濠江区伤寒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寒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4-2005年濠江区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2年来,共发病5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56/10万,各年发病率在9.25/10万~56.29/10万之间.全年均可发病,3~8月份发病率偏高,占65.31%;性别没有明显差别;20~59岁的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占发病总数的69.91%;职业分布以待业或家务人员、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02%.结论 濠江区伤寒发病率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采取有效措施防制.  相似文献   
8.
《Substance use & misuse》2013,48(7):817-847
Data from several national studies lead to divergent conclusions regarding trends in illicit drug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 Two major population studies point to a downturn in drug use dating to the late 1970s. However, a study of drug-related deaths and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visits shows increases in these events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also show drug use, especially cocaine, continuing to increase among criminals. Additionally, drug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facing the nation in a Gallup poll conducted during the summer of 1989. This paper offers some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divergent trends. Most notably, we suggest that methodological differences in the studies being compared, and lags between trend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certain subgroups,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trend estimat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llicit drug use is decreas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studying trends in adolescent alcohol use in the Netherlands is an important case study. Whereas Dutch adolescents topped the international ranking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in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y are nowadays found more toward the bottom of these rankings. This study examines time trends in adolescent alcohol use between 1992 and 2015, and tests whether these trends differ according to gender, age group, and educational track. Moreover, it examines to what extent the strictness of parental rule-setting can explain the identified trends.MethodsUsing data from ten waves of two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tudies with a repeated cross-sectional design, trends were examined for eight different alcohol measures. Interact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for subgroup differences. All analyses were controlled for educational track, family structure, and ethnicity. For the period 2007–2015, trends in parental alcohol-specific rule-setting were included as a predictor of the trends in adolescent alcohol use.ResultsAdolescent alcohol use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between 1992 and 2003, and decreased sharply thereafter. Trends were stronger for 12- to 15-year olds, compared to the 16-year olds, and for adolescents attending higher educational tracks, compared to adolescents attending lower educational tracks. Overall, gender differences remained constant over time. Between 2007 and 2015, strict parental alcohol-specific rule-setting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and this (partly) explained the strong decline in adolescent alcohol use during this period.ConclusionThis study shows clear time trend changes in alcohol use among Dutch adolescents. The phenomenal decrease in adolescent alcohol use since 2003 appears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a radical change in parenting behaviours surrounding the alcohol use of their children. While national prevention programs may have encouraged stricter parenting behaviours, the decline in alcohol use should be interpreted in a broader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ly changing sociocultural norms regarding adolescent alcohol use.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