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5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907篇
口腔科学   185篇
临床医学   899篇
内科学   1103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199篇
特种医学   2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47篇
综合类   2310篇
预防医学   1078篇
眼科学   96篇
药学   1213篇
  19篇
中国医学   975篇
肿瘤学   17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174篇
  1983年   152篇
  1982年   125篇
  1981年   141篇
  1980年   110篇
  1979年   114篇
  1978年   79篇
  1977年   64篇
  1976年   85篇
  1975年   66篇
  1974年   73篇
  1973年   6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过程理解、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开发、过程控制策略建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企业研究实践,介绍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上述3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实际工业应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药企业应用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Objective

Ras wild-typ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s (mCRC) may be treated with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or 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gents. We aim to estimate patients’ preferences for mCRC treatment and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st, efficacy improvement, avoidance of side effects and therapy convenience, and relative uptake between profiles that resemble Bevacizumab (anti-VEGF) and Cetuximab (anti-EGFR), two commonly prescribed mCRC targeted therapies.  相似文献   
3.
A survey of mycology laboratories for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FST) was undertaken in France in 2018,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in practices between the participating centers and to identify the difficulties they may encounter as well as eventual gaps with published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The survey captured information from 45 mycology laboratories in France on how they perform AFST (number of strains tested, preferred method, technical and quality aspect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 values,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difficulti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86% of respondents used Etest as AFST method, with a combination of one to seven antifungal agents tested. Most of the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used similar technical parameters to perform their AFST method and a large majority used, as recommend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s. Almost all the participating mycology laboratories (98%) reported difficulties to interpret the MIC values, especially when no clinical breakpoints are available. The survey highlighted that the current AFST practices in France need homogenization, particularly for MIC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4.
5.
本着以课程为中心的原则,研究组在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建设、运行方式、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以联系疾病、联系应用为导向,广泛开展基于疾病动物模型制备及干预过程的实验教学;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确保课程内容体现出前沿性和时代性;以生物医学前沿方法训练引领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优化以实践应用、创新性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建设的基础上,打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方位提升学员的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蛇床子素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假手术组(C组),各10只。A、B 2组摘除卵巢构建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C组仅进行手术、不摘除卵巢。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12周,处死。然后测量骨密度,检测治疗后血清BGP、TGF-β1、钙指标。结果B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经12周治疗,A组股骨骨密度较B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中BGP含量升高、TGF-β1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大鼠血清中BGP降低、TGF-β1含量升高(P<0.05)。与C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C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大鼠血清Ca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蛇床子素能够有效通过调节大鼠体内激素分泌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代谢异常,提高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吸附K值及交叉吸附K值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001、0.001、0.01、0.1、1和1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充分裂解细菌后,测定噬菌体滴度;以MOI=10的比例加入噬菌体及宿主菌,进行一步生长实验;纯化PaP3颗粒,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通过中和反应实验测定PaP3和其抗血清之间的吸附反应常数K值。同时,利用抗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确定本室分离的三株噬菌体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果当MOI=0.001时PaP3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根据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一步生长曲线;通过血清交叉中和反应得出不同的吸附常数。结论PaP3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20min,爆发期是60min,平均爆发量约为31,其抗血清反应的吸附常数K值为262。  相似文献   
9.
将临床细菌培养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反馈,既是医院分级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内容和要求,更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牟英 《药学教育》2010,26(2):54-55
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讨论在药代动力学实验中如何加入曲线下面积(AUC)的计算,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在实验室设置不同剂量组,给药后比较剂量与浓度是否呈等比例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一级动力学消除及其临床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