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术挥发油对人类膀胱肿瘤细胞T24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制剂白术挥发油(AMO)对人类膀胱癌细胞T24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AMO作用于人类膀胱癌细胞T24,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在体外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其有效的作用浓度;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诱导T24细胞凋亡的机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用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T24细胞的凋亡形态.结果 MTT法测得AMO对T24细胞的IC50值为100 mg/L,质量浓度为50~200 mg/L的AMO具有诱导人类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作用,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率逐渐增加.结论 AMO具有直接杀伤人类膀胱癌T24细胞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IgA肾病(IgAN)患儿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IgAN患儿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38例IgAN患儿根据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血尿蛋白尿(HP)组(14例),急性肾炎(AGN)组(7例),肾病综合征(NS)组(17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Ⅲ级组(22例),病理Ⅳ级组(10例),病理Ⅴ级组(6例);按初次就诊时是否曾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分为2组:初发组(28例),非初发组(10例);其中,初发组IgAN患儿根据是否早期联用ACEI治疗随机分为2组:ACEI组(10例)和非ACEI组(18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采用Witko-Sarsat法、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IgAN组血浆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表现为AOPP和MDA水平明显升高[AOPP:(99 ± 27) vs (53 ± 21)μmol/mL,MDA:(5.3 ± 2.1) vs (2.5 ± 1.4) nmol/mL,均P < 0.01],SOD水平明显下降[(67 ± 21) vs (95 ± 20)U/mL,P< 0.01]。②血浆氧化应激水平在肾病综合征组和病理V级组最高,且与IgAN患儿的肾脏Katafuchi评分密切相关。③与非ACEI组相比,ACEI组治疗后血浆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降低(P< 0.05)。【结论】 IgAN患儿存在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表现为血浆AOPP和MDA水平升高,且血浆SOD水平下降,氧化应激与IgAN患儿的进展及预后有关,早期联用ACEI治疗可以改善IgAN患儿血浆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对2例婚后妻子连续2次流产伴21号染色体结构改变病例进行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FISH技术在临床诊断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常规G 显带技术初步确定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染色体断裂的区带位置,然后挑选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位点特异性BAC克隆,缺口平移法将其标记为探针,与2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商品化探针混合,进行三色FISH。【结果】FISH结果排除了涉及其它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可能,确定这2例均为21号染色体长臂微小区段的臂内倒位,这是首次关于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导致自发流产病例的报道。【结论】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与自然流产相关;多色FISH 技术在诊断和确定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继发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sMGUS)在接受不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发生率,分析其对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结果,分析sMGUS患者的IFE图谱特征,对sMGUS组和非sMGUS组疗效分布组成进行比较,对2组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515例MM患者中含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SCT)治疗的患者73例,单纯联合化疗患者442例,共发现35例sMGUS,总发生率为6.8 %;经auto-SCT治疗和单纯联合化疗治疗后sMGUS的发生率分别为19.2 %(14/73)和4.8 %(21/4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7,P=0.002);sMGUS组与非sMGUS组在初诊MM时的M蛋白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96,P=0.380);sMGUS组与非sMGUS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5.7 %(16/35)和14.3 %(59/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1,P<0.001),2组疗效分布组成经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分析,sMGU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5~112个月),非sMGU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12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auto-SCT治疗患者单独分析,经auto-SCT治疗后出现sMGUS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8个月(5~111个月),未出现sMGUS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9.3个月(2~12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sMGUS的发生可能与免疫重建或经大剂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免疫失调有关,MM经auto-SCT治疗后出现sMGUS的概率大于经单纯联合化疗治疗者,同非sMGUS患者相比,sMGUS患者有着更好的疗效和预后,但对于auto-SCT治疗患者,发生sMGUS并非是一个良好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持续高热、肝脾进行性增大、血三系细胞减少,骨髓中可见不典型细胞,FCM检查示骨髓中NK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83.3 %,免疫表型为CD34-、CD2+、CD7+、CD3-、CyCD3+、CD5-、CD16+、CD56+、CD30-、CD4-、CD8-、CD117-、CD11c-、CD19-、CD45++、SSC+~++,TCR、IgH基因重排阴性,染色体正常,诊断为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结论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疾病进展迅速,早期容易误诊,FCM免疫分型结合骨髓细胞学涂片具有简便、快捷、可行、创伤性小的优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沉默PELP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LP1/MNAR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普通培养基和加入E2的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下游靶基因c-fos,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转染后 PELP1/MNAR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下降86%和65%(P < 0.05)。转染后Ishikaw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抑制(P < 0.05), 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 (P < 0.05)。加入雌激素后,三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细胞S期的比例增加,转染组增殖抑制明显(P < 0.05),S期比例降低(P < 0.05)。转染组ER下游基因c-fos、cyclin-D1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沉默PELP1/MNAR的表达能能抑制细胞生长、使细胞阻滞在G1期,下调ER靶基因蛋白表达,PELP1/MNAR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远期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 应用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80例高度近视LASIK术后患者及80例术前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对术后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及近对比敏感度检查,评估术后远期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了解术后常见视觉障碍,评分越高,视觉障碍越严重。【结果】LASIK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8.6 ± 8.2)分,低于术前对照组得分(16.2 ± 8.9)分(P < 0.05)。视觉障碍阳性率发生较高的前6项条目,依次为电脑使用和阅读容易疲劳(28.8%)、近视力感受变差(22.6%)、夜间视物模糊(22.6%)、眼干涩不适(20.1%)、眩光(20%)、夜间驾驶困难(17.5%)。其中电脑使用和阅读引发视疲劳与术后视力、高空间频率(18cpd)呈负相关(r = -0.257、-0.265);近视力感受变差与术后视力呈负相关(r = -0.306),与术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r = 0.270);夜间视物模糊与术后视力、低空间频率(3cpd)存在负相关(r= -0.436,-0.226),与术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r= 0.478);眩光与术后视力、各空间频率存在负相关(r = -0.265 ~ -0.408),与术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r = 0.342);夜间驾驶困难与术后视力、高空间频率(18cpd)呈负相关(r =-0.351、-0.249),与术后屈光度存在正相关(r = 0.369)。【结论】 LASIK手术能有效改善高度近视患者远期的视觉生活质量。电脑使用和阅读容易疲劳是LASIK术后远期高度近视患者最常见视觉障碍。  相似文献   
8.
于涛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11):725-732
 【摘要】 目的 研究Plumbagin对人类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的抗肿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Plumbagin处理NL9980细胞系,采用MTT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药物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系诱导凋亡的作用,采用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对体外侵袭力的抑制作用;以IC50 Plumbagin处理NL9980细胞系,于处理后6、24及48 h收获细胞,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bcl-2、bax、VEGF和CYCD1等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MTT法显示Plumbagin明显抑制NL9980细胞系的细胞增殖,IC50为7.5 μmol/L;Plumbagin对NL9980细胞系具有体外诱导凋亡作用,且明显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Bodyen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对照组和Plumbagin组平均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1.59±47.32和26.58±9.07。Plumbagin处理NL9980细胞系后不同时间点检测结果显示,bcl-2、VEGF和CYCD1基因表达均逐渐减低,bax基因表达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lumbagin对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具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Plumbagin可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其抑癌作用,显示了其成为抗大细胞肺癌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对肝肾功能受损伴腹腔积液的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疼痛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晚期癌症伴肝肾功能受损的慢性持续性中重度疼痛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6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患者(简称芬太尼组)为试验组,以42例使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的患者(简称吗啡组)为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肝肾功能变化指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止痛效果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0.07、0.01、0.04,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便秘、排尿困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2、3.96,均P<0.05),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2、0.54、0.54、0.02,均P>0.05),经对症治疗处理大部分不良反应均可缓解或消失;芬太尼组治疗前后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1.67、0.91、0.11,均P>0.05),而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59、49.17、42.12、36.23,均P<0.05);两组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疲乏、日常生活、面部表情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吗啡组t值分别为3.37、4.40、2.07、5.66、4.48,均P<0.05;芬太尼组t值分别为2.03、2.27、3.59、4.16、2.79,均P<0.05),芬太尼组精神状况改善较明显(t=2.93,P<0.05)。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对肝肾功能受损伴癌性腹腔积液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相近,止痛效果较好,芬太尼透皮贴剂不良反应较硫酸吗啡控释片轻;对肝肾功能影响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细菌化验技术水平,保障出厂食品的卫生质量。方法 对21 家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细菌化验室进行现场察看和询问调查。结果 化验室布局基本达到要求,仪器设备较缺乏,操作制度不全,只有少数化验室制订了操作制度,只有71 .43% 的化验室按GB4789 - 94 的标准进行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和人员素质也有一定的差距。结论 要保证出厂食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化验室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