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中药联合化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3例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中药同时联合化疗,通过与41例同类手术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前者术后吻合口和切口的并发症均无明显增加(P<0.05),全血细胞也无明显减少(P>0.05)。同时,由于早期应用中药和营养支持,治疗组营养状况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研究表明,胃癌术后早期给予中药联合化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药和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中药和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的意义.方法4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22例,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中药,待肠鸣音恢复后同时滴注营养液;对照组19例,术后早期不用中药,待肠鸣音恢复后同样滴注营养液,两组供给热量和氮量相同.术后分别观察两组胃液胆汁胰液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d两组平均消化液引流量无显著差别(P>0.05);4~6d治疗组平均消化液引流量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7~9d两组平均消化液引流量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术后第14d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较术后第1d明显改善(P<0.05~0.01);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实施中药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营养状况的改善和免疫功能的提高,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2例胃切除的患者,术中小肠内放置硅胶管,术后6~12h滴注中药(治疗组)。通过和常规方法治疗的19例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术后3d,5d血液粘稠度较之术前和治疗组均明显升高(P<0.01~0.05);而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认为,胃切除后中药早期应用,能够迅速促进脾胃机能恢复,脾气健旺则能推动血液运行,从而使血液粘稠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4.
由于回盲瓣具有抗返流压力作用,胸外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均将其应用于临床。作者移植回盲瓣于胆道十二指肠同,作为具有“抗返流”的胆肠内引流手术,现提出初步探讨。回盲瓣为回肠末端潜入盲肠的后壁而构成瓣之两端与回肠和盲肠的环状括约肌所形成的系带相联续,这些环形肌进入两瓣中,使回盲瓣有括约肌的作用.回盲瓣所以能阻止返流作用有两个因素:1.瓣的解剖形态机械地阻止返流,2.括约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70岁.间歇性黑便近2年,反复左下腹隐痛20 d,于2003年5月12日入院.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黄疸史.既往因贫血、乏力多次住院治疗.骨髓穿刺示缺铁性贫血.经口服铁剂及反复多次小量输血,贫血未见改善.曾行纤维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见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通里中药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将要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给予术后早期(术后1 d)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对照组术后早期(术后1 d)小肠内滴注9.0 g/L氯化钠注射液。疗程均为7 d。手术前后分别观察:①细胞免疫功能: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②肠黏膜通透性: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和血内毒素水平(ET)。结果:①术后7 d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IL-2显著升高,sIL-2R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自身术后7 d与术前1 d比较,IL-2、sIL-2R、IL-12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7 d上述指标虽然也有所恢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研究组术后5 dL/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自身术后5 d与术前1 d比较,L/M比值无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自身术后5 d与术前1 d比较,L/M比值明显升高(P<0.01)。③术后3d研究组血E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术后3 d与自身术前1 d比较,ET无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术后3 d与术前1 d比较,ET显著升高(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采用健脾通里中药治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助于改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7.
多源性消化道出血是指同一原因或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部位的消化道出血。可发生于同一时间,也可发生于不同时间。同一时间发生的两个部位以上的出血往往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病例分析引起对多源性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和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多源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和治愈率。现将我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自1983年6月至1986年10月,对21例胆囊炎胆石症手术病例,施行经T型管置管胆汁回输,初步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4例,女17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5岁,皆术中探查胆总管,其中1例合并急性胰腺炎。术后第1天即开始胆汁回输,21例中每日回输胆汁,最少150ml,最多1050ml。术后6天累计量,最少2350ml,最多4050ml。21例术后平均回输量为597ml。材料:18号或20号T型管1根;内径1.5mm,长60cm塑料管1根;外径3mm,前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诊治的56例小儿小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具体实施手术治疗方式分组,其中28例患儿为传统开放组,另28例患儿纳入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肠梗阻、肠道粘连、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腹腔镜术后进食时间早于传统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中性粒细胞数差值小于传统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放组(7.14%比14.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小肠畸形安全、可行,可减少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早,利于患儿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中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药对全胃切除术后消化功能,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改善的影响及其对术后并发症防治作用。方法;给予21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小肠内滴注中药治疗,并和18例早期滴入发生理盐水比较。分别观察术后消化功能,并发症发生及其术后第10天营养状 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