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聚维酮碘外用联合抗真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5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抗真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膜囊治疗,1次/d,连续治疗2~4周,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聚维酮碘外用联合抗真菌药物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从线上资 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置、线下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形成性评价及教学评价方面开展基于大型开 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2018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实验组实施混合式教学, 2017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比较2组总评成绩,并开展课程教学评价。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终总评成绩分别为(78.9±2.2)分和(76.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 明不同教学模式间总评成绩存在差异。教学反馈显示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效 果均较为满意。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路径指数(RI)法在城市外环境白纹伊蚊幼虫应急监测中的适用性,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的优化选择提供基础。方法对杭州市本地2017年暴发登革热疫情的162个应急监测点(含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公共外环境开展白纹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BI)调查。分别采用电子地图法、路径距离法换算调查户数,比较2种计算方法对外环境BI测量的影响。其中电子地图法与路径距离法计算BI差异的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检验,电子地图法与路径距离法计算的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间达标率差异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I中位数电子地图法为0.20,路径距离法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91,P=0.000)。路径距离法计算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白纹伊蚊应急控制达标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8.509,P=0.011),电子地图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7,P=1.000)。以路径距离法将登革热媒介伊蚊应急控制达标水平BI5换算成RI3.3,高于国家标准《GB/T 27771-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C级(RI≤0.8)的要求。结论 RI法适于城市外环境白纹伊蚊应急监测,且操作性更强,可成为BI法的有效补充。国家标准中的RI指标可作为城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应急控制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教学改革构建及探索了《药理学》“三联三融”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三联”,即线上与线下有效联动,大课与小课有序联合,学校与医院深度联结;“三融”即思政与课程融合,基础与临床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三联三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并将“医者精诚、大爱无疆”的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本课程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创新教学模式较为满意,在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及岗位胜任力方面都得到较好提升,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对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睡眠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睡眠护理,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入睡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为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睡眠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酸二氧丙嗪颗粒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健康志愿者18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盐酸二氧丙嗪实验和参比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二氧丙嗪的浓度。用DAS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评价生物等效性。AUC0-60,AUC0-infρmax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tmax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单剂量口服实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盐酸二氧丙嗪的ρmax分别为(30.548±5.373)和(29.670±4.970)μg·L-1;tmax分别为(2.833±1.225)和(2.593±1.798)h;AUC0-60分别为(436.722±95.713)和(433.668±83.881)μg·h·L-1;AUC0-inf分别为(455.990±105.688)和(448.718±84.741)μg·h·L-1ρmax,AUC0-60,AUC0-inf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98.0%~107.9%,95.7%~105.0%,95.1%~107.0%。结论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3±15.2)%,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找出解决不合理用药的方案,优化病人药物治疗。方法利用PIVAS作为工作平台,对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间出现不合理用药处方2160张,依据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相容性、给药时间、给药浓度、溶媒选择、药物单次剂量及累积剂量、中西药物配伍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年间共审方509596张,其中查出不合理用药2160张,占0.42%。在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主要表现为:(1)溶媒选择不合理;(2)给药浓度错误;(3)药物配伍不当;(4)药物用量用法不合理;(5)不合理的用药衔接。结论通过审方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并及时纠正,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的性别差异.方法:雄性与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用二肾一夹(2K1C)方法复制肾性高血压模型.术后随机分4组:雄性假手术、雄性2K1C、雌性假手术、雌性2K1C组,4 w后测定血压和左心室重/体重,并取胸主动脉进行离体血管环实验.结果:术后4w,与假手术组比较,2K1C组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左心室重/体重比显著增大,主动脉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明显减弱,对NE和高钾溶液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强.在假手术组,雄性与雌性大鼠术后4 w上述各项指标改变差异无显著性.在2K1C组,与雌性大鼠相比较,雄性大鼠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2K1C肾性高血压的发展过程中,主动脉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诱导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Hp I型菌株感染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建立体外Hp感染细胞模型,并予不同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阿莫西林等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8、IL-4,并应用Wester blot方法检测NF-κB中p65、IKKα、IKKβ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胃GES-1细胞的IC5为5 mg.L-1,阿莫西林为5 mg.L-1,Hp作用于人胃GES-1上皮细胞后,上清液中IL-8明显升高,其中以12 h浓度最高,而予不同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阿莫西林组干预后,IL-8水平在各个时间段均低于模型组,其中以高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而IL-4水平在Hp作用于人胃GES-1细胞后下降,予中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组、高浓度二萜类化合物C组干预后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具有抑制Hp促p65进入胞核,抑制Hp所刺激的IkBα的降解,抑制p65、IkBα磷酸化,抑制蛋白IKKα、IKKβ的表达等作用。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在Hp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到核心作用,采用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可阻断NF-κB信号通路,可以有效减少Hp诱导的促炎性因子的分泌与增加抑炎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海曙区某监管场所收押的女性性工作者中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0年4-6月对宁波市海曙区某监管场所收押的439名女性性工作者开展问卷调查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丙肝)血清学监测。 结果 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62%;吸毒率为5.01%;最近1年性病患病率为19.39%;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83.17%;最近1个月内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占53.29%。HIV抗体阳性率为0%,梅毒检测阳性率为21.87%、丙肝检测阳性率为1.37%。 结论 该监管场所在押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疫情处于较低水平,梅毒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亟需进一步普及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