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和《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舌诊术语进行比较,分析两部标准中舌诊术语英译的优缺点,提出更适宜优先选择作为中医舌诊术语英译标准的方案,以期为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舌面诊图像颜色参数特征,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舌诊、面诊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Smart TCM-1型中医舌面一体仪,采集高血压患者舌面诊图像,提取特征参数,分析健康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患者舌面颜色参数特征。结果 ①在舌色各项参数中,H型高血压组舌尖部R值、B值、V值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1);非H型高血压组舌尖部B值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1),S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大(P < 0.05);H型高血压组舌尖部R、V值均明显小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在舌苔各项参数中,H型高血压组舌中H值、V值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5);非H型高血压组舌中V值、舌右V值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1);H型高血压组舌中H值明显小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右侧舌苔S值明显大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②H型高血压组面色参数鼻G值、下颌G值、口唇R值、口唇V值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5);非H型高血压组前额H值、目眶H值、脸颊H值、鼻H值、下颌H值、整体H值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 < 0.05);H型高血压组前额H值、目眶G值、目眶H值、脸颊H值、鼻G值、鼻H值、下颌R值、下颌G值、下颌H值、下颌V值、口唇R值、口唇G值、口唇V值、整体R值、整体G值、整体H值、整体V值均明显小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苔色偏黄,以舌中部为主,且舌右侧黄苔积聚较明显;H型高血压患者面色为黄中带红,口唇、下颌部更为晦暗。H型高血压患者的舌、面诊特征参数的变化,与高血压病阳亢湿盛病机相符。  相似文献   
3.
小儿治喘灵口服液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小儿治喘灵口服液(主药:熟地黄,山药,桂枝,黄芪,沙参,银杏,白术等)对小儿哮喘的疗效。将7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用中药(小儿治喘灵口服液),西药(贝可乐 卡介菌多糖核酸 酮替芬)和中西药(两相加)治疗,判断疗效及测定肺功能。结果:经治疗后临床有效率A组为65.2%,B组为78.3%。C组为100%;肺功能变化显效率A组为70.0%,B组为68.2%,C组为95.5%,A组与B组的疗效差异无显性意义。C组的疗效优于A、B两组,动物实验证明;小儿治喘灵口服液能降低气道阻力,降低肺的顺应性,与西药合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动物肺组织病理切片证实,中西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肺泡轻度扩大,虽有肺泡壁增厚,但支气管黏膜较完整,小白鼠对小儿治喘灵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为80g/kg,常规剂量口服给药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智能问诊系统,实现快速获取关键症状并完成辨证,为中医问诊智能化、客观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ItemCF)和遗传算法构建症状获取模块以获取患者的症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分类器并基于获取到的症状完成中医辨证。结果该系统实现了高效地获取患者症状并完成中医辨证。在13次提问次数下,便能获得辨证所需的核心症状,实现证候分类器90%以上的辨证效果。结论该问诊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医问诊中"问什么、怎么问"的两个核心问题,相比依据问诊量表获取症状,极大地简化了问诊中关键症状获取的过程,并能够在证候分类中保持较好的分类效果,在问诊客观化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肾切开取石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6例复杂性肾结石,其中行后腹腔镜肾切开取石术者54例(腹腔镜组),行PNL治疗72例(PN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及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NL组,但术中出血量小于P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中转开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二期手术率高于PNL组,术中结石清除率低于P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期手术后,两组患者最终结石清除率均为100%.结论 后腹腔镜肾切开取石术和P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均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出血量较少,结石残留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中医四诊信息数字化研究现状评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综述客观评析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在探索四诊信息数字化研究中建立中医四诊信息规范化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完善中医四诊检测系统,建立中医四诊特征信息数据库,以及建立计算机判读量化分类方法,同时利用数据库平台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融合分析,综合判断等构想,以获取有关中医病性、病位的客观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波分析法在平、弦、滑脉脉图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波分析方法在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ZM-Ⅲ型脉象仪和TP-Ⅰ型脉象仪采集平、弦、滑脉的脉图,比较三种脉图的时域波形参数和小波分析参数,并将时域波形参数h3/h1与小波分析参数功率谱能比(PSR1、PSR2、PSR3)作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弦脉与平脉、平脉与滑脉之间,h3/h1、PSR1、PSR2、PSR3均有统计学差异;PSR1与h3/h1呈正相关,PSR2、PSR3与h3/h1呈负相关;回归分析PSR1进入方程.结论:脉图小波分析参数PSR1、PSR2、PSR3对区分平、弦、滑脉脉图有参考价值;其作为平、弦、滑脉脉图的判别依据可能是以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中医面色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中医面色诊的规范化采集环境和客观识别方法,实现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比较各种人造光源,建立面色诊采集环境和临床面色判读量表;采集典型面色样本,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处理方法对面部颜色信息进行识别。结果:①研制了符合中医特点的以LED光源为照明光源的面色诊采集暗箱;②确定了符合中医理论的,临床专家认可的中医面部五色分类判读量表;③建立了面色诊颜色客观自动识别的方法,确定各类面色在色彩空间中的范围,初步研制中医面色识别分析系统。结论:该方法实现了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克服了传统中医望面色无客观量化标准和存在主观性的不足,增强了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提高了辨证诊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诊疗技术标准化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在建立中医舌脉象规范采集和信息处理方法及舌脉象分类判读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并开展了部分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CRF的不同证型进行客观化研究已日趋深化,许多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多学科、多系统、全方位的探讨CRF各证型舌脉象的客观化指标,最终有可能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辨证方法乃至新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