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实验用纯系CFW小鼠与Wistar大鼠建立“虚证”模型。以环核苷酸系统反应性为指标观察了肉桂挥发油的作用。通过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等方法研究表明,本实验所提取的挥发油中桂皮醛含量约为92%。肉桂挥发油可显著降低“阳虚”——甲状腺素缺乏(甲减)模型升高了的cGMP系统反应性而使其降低了的耗O_2率升高;这是一种治疗作用。肉桂挥发油可显著升高“阴虚”——甲状腺素过多(甲亢)模型已升高了的cAMP系统反应性并使其升高了的耗O_2率进一步升高,这是一种恶化作用。这两种作用与中医对症治疗的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球形实体肿瘤中生理参数对药物输运的影响,以及探讨有较好效果的药物注射方式。方法 设肿瘤中毛细血管网成球对称分布,肿瘤中的毛细血管表面积和肿瘤体积之比为半径的函数。肿瘤间质为多孔介质,化学药物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间质,在肿瘤间质中输运满足扩散方程。肿瘤外正常组织富含血管和淋巴,药物能被淋巴管吸收,药物输运采用改进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用肿瘤中各部位药物浓度维持在最小药物浓度MEC水平以上的时间曲线面积(AUC)来衡量药物的效果。结果 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P,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D,AUC的值均增大。在给出的六种给药方式中,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它们的AUC值最大。结论 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以及采用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蛇葡萄素亦称二氢杨梅素,化学名3,5,7,3’,4’,5’-六羟基-2,3-双氢黄酮醇,主要存在于葡萄科蛇葡萄属的显齿蛇葡萄、粤蛇葡萄、白蔹等藤本植物中,在于北枳椇、朱砂杜鹃等植物中也有发现[1-2]。在我国西南民间,自古就有将显齿蛇葡萄或粤蛇葡萄等的茎叶炮制成类茶饮品的记载,俗称“藤茶”、“无莿根”等,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皮肤疮疖及黄疸肝炎等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中草药认识的不断提升及生化技术的日益进步,不少学者对蛇葡萄素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多集中于抗炎镇痛、抗氧化、保肝护肝、抗肿瘤及降糖减脂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兴奋与抑制成分组合应用对胃与肠道平滑肌作用的规律性。[方法]使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组合应用药物(组胺与氨茶碱、新斯的明与异丙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与氨茶碱、组胺与异丙肾上腺素)对大鼠离体胃与肠道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组胺与氨茶碱、新斯的明与异丙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与氨茶碱、组胺与异丙肾上腺素的组合应用,使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大鼠离体胃与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增强;而对于处于相对较强收缩状态下大鼠离体胃与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产生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所用兴奋与抑制成分组合应用的共同特征是对大鼠离体胃与肠道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种双向调节的产生与药物的作用机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乳腺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文献报道病例数较少,治疗及预后因素值得探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Ⅰ/Ⅱ期乳腺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81年至2001年本院收治的25例Ⅰ/Ⅱ期乳腺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其中ⅠE期16例,ⅡE期9例。中位年龄42岁(范围:23~74岁)。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23例患者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或活检术,2例行乳腺根治切除术。23例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14例患者在术后接受辅助放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全组5年、10年、1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9.1%、55.3%.36.9%;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7.5%、34.6%、34.6%。COX单因素分析发现分期、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乳酸脱氢酶(LDH)和辅助放疗对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总结本组Ⅰ/Ⅱ期乳腺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发现患者以中年居多,症状以单侧的乳房肿块为主,常伴有LDH升高,病理类型以弥漫性B细胞型为主。IPI是有价值的预后因素。术后联合放、化疗是较合理的治疗方案,但如何进一步降低远处播散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放疗中两种人类异体移植肿瘤的再增殖的定量测定RalphEDuranal.IntJRadiatOncolBiolPhys,1997,39:803~808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潜在倍增时间(Tpot)曾推动了肿瘤细胞动力学的研究。临床加速分割放疗的成功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蜂王浆溶液对离体蟾蜍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30只蟾蜍随机分为任氏液组、任氏液+蜂王浆组和低钙任氏液+蜂王浆组,每组10只.采用斯氏法制备离体蛙心灌流标本.对照组离体蟾蜍心脏只灌流任氏液,任氏液+蜂王浆组在离体蟾蜍心脏的灌流任氏液中加入蜂王浆溶液,低钙任氏液+蜂王浆组在离体蟾蜍心脏灌流低钙任氏液中加入蜂王浆溶液.通过蟾蜍心室外采用心室收缩波动、心室吸收药物的方法给药,心室外容积固定为1.0 ml,根据所需蜂王浆浓度计算出加入原浆蜂王浆的容积,每次加入蜂王浆后记录10~20 min.应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的离体蟾蜍心肌收缩曲线,并进行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任氏液+蜂王浆组与任氏液组比较,在1:5 000浓度时蜂王浆能明显抑制离体蟾蜍心脏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P<0.05);在1:500浓度时,蜂王浆可显著抑制离体蟾蜍心脏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甚至心脏停止跳动呈剂量依赖关系;低钙任氏液+蜂王浆组与任氏液组比较,在1:10 000浓度时蜂王浆明显抑制离体蟾蜍心脏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P<0.05);在1:1 000浓度时,蜂王浆显著抑制离体蟾蜍心脏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甚至心脏停止跳动呈剂量依赖关系.低钙任氏液+蜂王浆组与任氏液+蜂王浆组比较,在1:5 000浓度蜂王浆能明显抑制离体蟾蜍心脏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P<0.05).结论 在低钙条件下,蜂王浆对离体蟾蜍心脏活动的抑制比在正常钙任氏液条件下更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主要药物之一的血管生成抑制素ES (Endostatin) 对肿瘤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 在数值生成ES作用下肿瘤血管的基础上,设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用扩展的Poiseuille定律和Starling定律分别计算管内流量和跨壁流量,肿瘤内间质流动遵循Darcy定律,肿瘤微血管渗透率受Endostatin的影响,用差分法数值模拟在ES作用下肿瘤血管网络的血液灌注.结果 在ES作用下,肿瘤微血管生成减少,间质压力下降,压力梯度增大.结论 ES药物在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数量的同时,改变肿瘤血管渗透性,改善肿瘤血液动力学环境,有利于其他治疗肿瘤药物的输运.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丙泊酚(propofol)前体药磷丙泊酚(fospropo-fol,FP)的特点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FP进入脑组织能迅速实现人体血药浓度平衡,没有药效滞后现象,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延长或增加,中等程度镇静作用持续时间明显延长。FP的临床药效学研究指出,在大脑中,FP分解产生的丙泊酚和经典丙酚药物作用类似;持续静脉注射FP可引起剂量依赖性;可减少FP的使用剂量;可避免经典异丙酚作用持续时间短、溶解度差,注射部位疼痛、高血脂等不良反应。它的作用机制与对突触后膜的γ-氨基丁酸受体的作用、对瞬时受体电位TRPV1和TRP A1活化作用、对α-氨基羟甲基恶左丙酸(AMPA)受体等作用有关。FP是一种新型、较高效和长效、副作用较少并可使病人清醒冷静状态下接受内窥镜或小手术的检查与治疗的中等程度镇静剂。  相似文献   
10.
林原  夏春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32-32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58例,GonstantMurley评分(81.2±3.8)分,VAS不稳定评分(6.7±1.5)分;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利用金属缝合锚钉行Bankart重建手术治疗,术后按照程序展开康复治疗。结果经10-26个月随访,患者均无关节再脱位现象,对于治疗效果均十分满意。术前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角度为(161.5±12.3)度,VAS不稳定评分(6.7±1.5)分,Gonstant-Murley评分(81.2±3.8)分,平均外展90度外旋角度(58.6±6.8)度;术后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角度为(173.5±11.8)度,VAS不稳定评分(1.1±0.5)分,GonstantMurley评分(96.7±4.6)分,平均外展90度外旋角度(88.2±5.4)度;患者术后VAS不稳定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角度与平均外展90度外旋角度显著大于术前,G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治疗中,于关节镜下行Bankart重建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与肘关节功能,避免了开放性手术创伤大的弊端,可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