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郴州市居民是否存在登革病毒(DV)感染,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策略、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选取郴州市2家医院门诊的部分发热病例和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个社区和1个镇的健康人群(本地居住1年以上),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登革病毒IgM与IgG。结果共检测154例发热病例和488名社区健康人群。发热病例中DV-IgM抗体、D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5%(1/154)、0.81%(1/123),健康人群中DV-IgG抗体阳性率为1.43%(7/488)。结论郴州市居民中登革热血清抗体阳性,其意义应进一步跟踪;郴州市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应加强监测和宣传教育,大力灭蚊,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2005年霍乱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掌握湖南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主动监测、被动监测、专项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方法对湖南省的腹泻病人、环境水体、水产品、食品、霍乱疲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2005年湖南省腹泻病人检索阳性率为0.02%,全部为O139群;外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率为0.04%,18份阳性标本中主要为水体8份,水产品8份;全年共发生霍乱瘦情13起。其中11起与聚餐有关,共报告病例43例,带菌者29例,均为0139群;所检测其中20株O138霍乱孤菌均为产毒株;从病人、带菌者、甲鱼中分离的139霍乱菌株高度同源。结论 开展霍乱疫源监测是早期发现疲情、厦时掌握疲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扣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卫生指导和管理,以及加大外环境的检索力度扣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通过水体扩散。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1996~200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 1996~ 2 0 0 1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调查分析 ,阐述了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 ,为降低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 ,制定有关的政策与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的分析方法 ,对 1996~ 2 0 0 1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的个案表、调查报告及评审结果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结果 :1996~ 2 0 0 1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步下降 ,又有所反弹的趋势 ,从最高的 70 .70 / 10万下降到 4 0 .4 5 / 10万 ,城市和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呈同步下降趋势 ;调查发现孕产妇死因前 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其它产科原因等 ;孕产妇死亡原因仍然是以产科直接原因为主 ,产科出血在总死亡中占较大比例 (6 0 .7%)。死亡孕产妇多居住在山区或湖区 ,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以家中和途中为主 ,其产前保健服务均较低 ,剖宫产导致的死亡比例在总死亡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孕产妇死亡多集中在产后 2 4 h内。结论 :1996~ 2 0 0 1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正在逐步下降 ,但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 ,差距仍明显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仍应该集中在边远贫困山区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 ,提高住院分娩率 ,注重产后出血等情况的识别和救治 ,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湖南省19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19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发病696 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事件数位居前三的是长沙市(51起)、岳阳市(31起)、邵阳市(22起)。疫情起数、发病数在1月31日均达到高峰。男女性别比1.02∶1;平均年龄44.7岁,其中15岁以下儿童42例(6.3%);无症状感染者55例(8.28%);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占79.5%。仅发生一代病例的事件为28起(14.4%),二代病例的事件154起(79.0%),三代病例的事件10起(5.1%),四代病例的事件3起(1.5%)。一代病例与二代病例代际间隔平均为6.2 d(95%CI:5.1~7.3),中位数5.0 d。家庭暴露聚集性疫情续发率范围0.7%~100%,中位11.8%;医疗机构续发率范围0.9%~20.0%,中位6.9%。127起(65.1%)为湖北输入型疫情。696例聚集性病例中,268例(38.5%)为首代病例,387例(55.6%)为二代病例,32例(4.6%)为三代病例,9例(1.3%)为四代病例。事件暴露方式多种多样,184起有同住暴露,185起有同车暴露,118起有聚会暴露,149起有聚餐暴露,165起有交谈暴露,8起有会议培训暴露。结论 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家庭,应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处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的潜伏期,为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报告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资料,根据病例暴露时间和发病时间,采用中位数方法估算COVID-19的潜伏期,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暴露方式潜伏期的差异,描述3例超长潜伏期病例信息。 结果 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确诊病例平均潜伏期7.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53例单源一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6.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103例多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7.5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同车、近距离交谈等暴露方式潜伏期(5.0 d)短于聚餐暴露(8.0 d)(Z=-2.589,P=0.01),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2.0 d)短于非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5.5 d)(Z=-3.335,P=0.001)。3例病例潜伏期超过14 d,分别为16、16、17 d。 结论 COVID-19平均潜伏期为7.0 d,家庭暴露导致该病传播风险更高,存在超长潜伏期病例。早发现、早隔离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是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湖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遏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疫情覆盖全省76.9%的县市区,输入性病例为总体第一来源,占49.4%(χ2=701.61,P<0.01),但2020年2月份以来疫情明显下降,聚集性病例成为第一来源(Z=-2.10,P=0.04)。感染者中位年龄为确诊病例44岁、无症状感染者35岁,后者相对多发3~18岁人群(χ2=65.52,P<0.01)。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间隔2.6 d,发病至诊断平均间隔为5.3 d,医院隔离至诊断平均间隔为2.1 d;随着时间后移,发病至首次就诊间隔、发病至诊断间隔明显缩短(前者Z=-5.74, P<0.01;后者Z=-7.72, P<0.01)。既往有疾病史的比例越高,病情越严重(Z=2.71, P<0.01)。 结论 湖南新冠肺炎疫情已由输入为主转变为以本地感染为主阶段,需坚持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和避免人群接触为主的防控策略,强化密切接触者的排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1991~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与死亡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近3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强度和病死情况及其趋势。方法利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疫情年报数据进行常规的对比分析。结果中国31省市区15年合计年均发病率为1.02/10万,病死率3.85%。每5年年均发病率、病死率均有逐步下降趋势。环基比发病率降幅分别为47.20%和33.62%,病死率降幅为10.04%、9.08%。定基比分别下降64.95%和18.21%。结论中国31个省市区中30个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前5位为贵州、重庆、陕西、四川和河南。疫苗的合理应用是乙脑发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病死率下降则是由于医疗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任森  ;肖洁华 《吉林医学》2014,(35):7930-7931
目的:调查了解湖南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实际需求,为社区护理学教程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方法:根据社区护理教材的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湖南省5个城市中189名社区卫生护士进行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6%。结果:社区护理人员认为较常用的内容依次为:社区营养与膳食管理(85.7%)、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76.7%)、社区环境评估(69.8%)、人际沟通能力(69.8%)、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应用(66.7%)、社区康复护理(64.0%)、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51.9%);较少使用的内容依次是:社区健康档案管理(54.5%)、社区护理概述(36.0%)、常见传染病慢性病的护理(31.7%)、特殊人群保健(30.2%)、职业病(25.4%);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学学时的需要所占比例依次是:56~70节(45.0%)、41~55节占(29.6%)、71节以上(14.3%)、40节以下(11.1%)。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护理人员缺乏,应增加高职高专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社区护理学课程;社区护理学课程应以预防保健为主,适当增加课时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建立实用型社区护理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疾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明“健康就是财富”,一些可预防疾病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起来是相当巨大的,疾病减少了社会创造了财富,也降低了人们对收入,生活与经济增长的希望。疾病通过对人们健康状况与生命周期的影响疾病的外部效应与对社会的影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次疾病可以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变得更加穷困,甚至也可以使富人变为贫困者;因疾致贫,因病返贫成了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投资于卫生,加强对居民健康状况的保护与关照也就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贡献,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加强对卫生保障的投入,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