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13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38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27篇
  3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灸中脘穴对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中脘穴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动力学(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主要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AS、MT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重灸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可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HCC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HCC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又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为AFP、AFP变异体、AFP mRNA、AFU、GGT、DCP、AIF、GPC3等。这些标志物的联合使用有助于HCC的诊断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90例(男性18例,女性72例,年龄47±s12a),随机分为芍药总甙(TGP)60例,1.8g/d,分3次po,甲氨喋呤(MTX)每同po1次15mg,2药均4wk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服药的wk4,8,12,TGP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5%,60%和63%,MTX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67%和70%,2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GP的不良反应(28%)低于MTX(57%)。  相似文献   
4.
骶髂螺钉固定在骶髂关节脱位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 0具成人干燥骨盆标本 ,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并作CT扫描 ,对进针点与不同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进针的方向、进针的深度以及S1骶孔上方的骶骨翼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测量。结果 :进针点距臀肌线的距离为 ( 2 0 70± 3 2 7)mm ,距坐骨大切迹的距离为( 3 5 0 0± 1 91)mm ;轴位及冠状位CT测量进针与髂骨外板的交角分别为 ( 90 18± 2 69)°和 ( 90 40± 2 87)° ;进针深度为 ( 67 77± 3 63 )mm ;S1骶孔上方骶骨翼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 ( 18 2 6± 2 0 6)mm和 ( 18 74± 1 5 1)mm。结论 :临床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需选择恰当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术中需行骨盆正位、入口位和出口位的透视以确定螺钉植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移植在桡腕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带关节囊腓骨近端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因瘤段切除后的骨缺损,游离移植4例,带血管蒂移植3例.结果所有被修复骨缺损均良好愈合,腕关节功能与外观令人满意.结论自体腓骨移植是修复桡骨远端缺损的理想供本,操作安全、有效、合并症少.  相似文献   
6.
术中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电生理检测在外周神经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17条外周神经分三组行术中电生理检测,指导术中决策和判断预后,并与术前肌电图结果或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臂丛损伤组9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与核磁共振对检查完全根性损伤的检出率,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对臂丛损伤的大体定位,术前结合体格检查、肌电图及核磁共振结果的诊断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完全吻合。四肢外周神经损伤组5条神经,3条术前肌电图结果与术中检测完全相符,2条不符。神经肿物组3条神经,在摘除神经瘤体后,术中电生理检测提示1例好转,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改变,术后随访与术中电生理检测的提示相符。在本组所有17条神经中,共有5条神经因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而改变了手术方案。结论 外周神经术中电生理检测的准确性优于术前的肌电图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具有准确、简便、实时等特点,可直接指导术中手术方案的选择;对神经肿块等原因引起的神经压迫损害,术中电生理检测可评价手术疗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湿性皮肤再生技术在皮肤擦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导湿性皮肤再生技术治疗皮肤擦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治疗头面部、躯干和四肢急性皮肤擦伤共353例,其中采用湿润烧伤膏和暴露疗法治疗(新法组)185例,按传统疗法清创治疗(传统组)168例。结果:新法组7天内痊愈116例,占62.7%;14天内痊愈59例,占3713%;总有效率100%。传统组7天内痊愈82例,占48.8%;14天内痊愈58例,占34.5%;另外28例,占16.7%,发生不同程度的创面感染,痂下积脓,需作再次清创,碘伏湿敷或改用MEBO治疗,创面延期愈合,愈后瘢痕增生明显。结论:湿润烧伤膏和暴露疗法治疗皮肤擦伤与传统疗法比较,具有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愈后不留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检测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检测p53基因点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作SSCP分析,检测20例结肠癌肿瘤标本p53基因第7外显子PCR扩增产物,并与传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用DNA序列测定判断其准确性。结果:20例结肠癌标本中,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出5例标本(Ca4,Ca6,Ca7,Ca8,Ca14)有突变,而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仅检出4例标本(Ca4,Ca6,Ca7,Cal4)有突变,测序证实经毛细管电泳所检出的5例标本均存在点突变。结论:对于PCR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更加快速、简便、敏感的方法,可应用于临床筛查基因点突变。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与脾胃湿热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组织RNA各4例,逆转录荧光探针标记后杂交制作BiostarH-140 s基因芯片。采用荧光值ratio、生物信息学、t检验等方法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相关基因。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45条,主要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运输、物质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免疫反应等相关基因;有显著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77条;实时定量PCR检测10条基因,6条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2个证型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基因差异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固体培养法为标准,探讨液体显色培养法培养支原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方法采用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液体显色培养基和固体A7琼脂培养基平行检测155例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支原体。结果液体显色培养法培养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79.7%,一致性Kappa=0.7737,U=11.4767,P〈0.001,两种方法具有好的一致性。男性标本与女性标本比较,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298,P〉0.05),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4197,P〈0.025)。结论液体显色培养法可用于支原体培养初筛,结合固体培养法可以提高支原体培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