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韩苇  赵宁  颜真  石继宏  张英起 《免疫学杂志》2003,19(5):397-400,405
目的 用鸡卵清溶菌酶(Hen egg-white lysozyme,HEL)T辅助细胞表位序列替换hTNF-α3^ 末端序列,构建和表达hTNF-α新型免疫抑制剂。方法 将重组的hTNF-α HEL克隆、表达、纯化后进行初步的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 DNA测序分析表明,重组的hTNF-α HEL3^ 末端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相同。将其插入pBV220表达载体中,重组菌经42℃诱导4h做SDS-PAGE分析,结果 显示该免疫抑制剂获得了表达,Mt为17000,其表达量为菌体总蛋白量的30%。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该表达蛋白可与抗TNF-α抗体产生免疫反应。对该表达蛋白进行了阴离子交换柱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的纯度可达95%以上。对该蛋白的体外杀伤活性检测表明,该蛋白已完全丧失了TNF-α的体外杀伤活性。结论 上述实验结果证明,TNF-α免疫抑制剂的构建获得了成功,该免疫抑制剂既保持了与TNF-α抗体结合的能力又失去了TNF-α的杀伤活性,为其下一步治疗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GM-CSF对MUC1基因疫苗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GM CSF有无增强MUC1基因疫苗对EMT6乳腺癌生长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法 ,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1 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每 3wk 1次 ,共 3次。每次基因免疫后 1、3、5d ,皮下注射GM CSF 10 0 μL(1μg/ 10 0 μL)。最后 1次基因免疫后第 3周 ,接种表达MUC1的EMT6小鼠乳腺癌细胞。两周后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 4 3天 ,处死全部动物 ,称量肿瘤的质量。用 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结果 :接种肿瘤细胞后 4 3d ,MUC1基因疫苗加GM CSF组、MUC1基因疫苗组、pcDNA3.1加GM CSF组及pcDNA3.1组 ,EMT6肿瘤的大小依次为 (135± 33.8)mm3 、(2 5 0± 34.3)mm3 、(5 6 8± 4 3.6 )mm3 和 (5 96± 4 8.2 )mm3 ;平均瘤质量 (g)依次为 (0 .81± 0 .4 2 )g、(1.2 3± 0 .4 1)g、(2 .30± 0 .4 8)g及 (2 .2 8± 0 .5 8)g。与对照组相比较 ,MUC1基因疫苗组EMT6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与单独MUC1基因疫苗组相比较 ,MUC1基因疫苗加GM CSF组抗肿瘤生长的作用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在效靶比为 10 0∶1、5 0∶1、2 5∶1和 12 .5∶1时 ,MUC1基因疫苗加GM CSF组特异性CTL对EMT6靶细胞的杀伤率 ,依次为 6 8.5 %、 5 3.4 %  相似文献   
3.
将合成的含有随机序列 (NNK) 1 0 的寡核苷酸片段 ,克隆入噬菌体呈现载体噬菌粒 p CANTAB5 E的 Sfi ,N ot 位点 ,即 cp 蛋白信号肽与成熟肽之间 ,电转化 E.coli TG1,构建了噬菌体表面呈现的十肽库 ,实际库容为 3.5 3× 10 7,插入率为 6 6 .7% .经辅助噬菌体 M13KO7超感染后 ,获得滴度为 4.8× 10 1 1 pfu/ m l的噬菌体上清 .经过两轮 panning筛选和富集 ,从构建的随机十肽库中筛选到 2 6个具有血管形成素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体克隆 ,对其中 12个阳性噬菌体克隆的短肽序列进行了分析 ,EL ISA检测结果显示 12个阳性噬菌体克隆都能够…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胸腺素 α1(Thymosin alpha1,Tα1)是从胸腺素组分 5 (TF5 )中分离纯化出的热稳定酸性多肽 [1 ] ,由 2 8个氨基酸组成 ,Mr为 310 8.它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剂 ,已应用于治疗乙肝、丙肝、癌症和免疫缺陷的研究中 .虽然胸腺素 α1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由于其基因过短 ,很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实现直接表达 ,所以目前多是化学合成产品 [2 ] ,价格比较昂贵 ,应用的推广受到限制 .为了探索胸腺素α1多聚体的可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基因的体外表达 ,我们利用随机退火与 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胸腺素α1的多串体基因 …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4及其变异体IL-4δ2的表达,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10例哮喘患者IL-4及其变异体的表达,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患者IL-4表达较健康人群高,而且IL-4和IL-4δ2的比值远远高于健康人。结论IL-4和IL-4δ2表达的相对性可能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能是Th2细胞在不同临床疾病中功能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冉永刚  李萌  韩苇  张英起 《医学争鸣》2008,29(15):1403-1406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能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Ab阿瓦斯汀(Avastin)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方法:用Avastin为靶分子,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3轮生物淘洗,随机挑取80个克隆,ELISA法鉴定其亲和性,将亲和性高的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推导与噬菌体外壳融合的12肽氨基酸序列.Fmoe固相法合成12肽,戊二醛交联12肽与血蓝蛋白(KLH),打点印迹(Dot blot)检测偶联物能否与Avastin结合.结果:ELISA显示,42个噬菌体克隆与Avastin有较强的亲和性,测序发现41个阳性克隆表达的融合12肽的序列一致,1个不同;化学合成的12肽能与Avastin特异性结合,12肽-KLH偶联物也能与Avastin特异性结合.结论:初步证明12肽模拟了VEGF部分表位.  相似文献   
7.
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获得具有高活性的Angiostatin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物质基础。方法:用PCR法人纤维蛋白酶原plasminogen基因中,获得Angiostatin(kringlel-4)基因,测序验证后,将正确的Angiostatin(K1-4)序列,插入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转染昆虫细胞sf9,表达Angiostatin。结果:获得了正确序列Angiostatin cDNA  相似文献   
8.
杨辉  颜真  韩苇  王俊楼  赵宁  张英起  苏成芝 《医学争鸣》1999,20(9):S036-S037
0 引言 人肿瘤的发生、转移和血管形成密不可分.近年来,已发现多种具有血管形成活性的因子,如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形成素(angiogenin)等.其中血管形成素是第一个肿瘤来源的具有血管形成活性蛋白,在体外可以诱导鸡胚绒毛尿囊膜及兔角膜血管形成[1],因此可能在肿瘤发生中有重要作用.文献[2,3]报道,从人肝cDNA文库中获得人血管形成素的基因全长,并推导出氨基酸.我们利用RTPCR从人肺癌细胞株A549中提取总RNA,成功克隆了人血管形成素cDNA,其序列…  相似文献   
9.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小分子多肽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1  
目的 研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US-PAGE)显示小分子多肽的方法。方法 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的样品,上样量对电流晰影响及对分子量标准(M,2512=16949)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样品和不同处理条件未见有差异;在该实验系统条件下上样样品为每孔5~10μg较佳;分子量标准直线回归系数r=-0.962。结论 样品处理方便,上样量少,在160g.L^-1T,60g.kg^-1C较低的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0.
王慧  韩苇 《医学争鸣》2001,22(7):580-583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原癌基因c-erbB-2表达产物p185的单链抗体e23(scFv)/假单孢菌属外毒素活性片段PE40免疫毒素的融合,9搂乳腺癌、胃癌等多种c-erbB-2呈过量表达的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去除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pLNCX中的e23(scFv)PE40基因5′端编码信号肽的核苷酸序列,并将改建后的融合基因克隆到原核融蛤 表达载体pGEX-4T中表达。结果 序列测定表明,改建后抗p185 e23(scFv)/PE40序列正确。融合基因经IPTG诱导表达4h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在Mr90000处出现一条新生蛋白带,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5%。结论 成功改建并在原核中表达了抗p185 e23(scFv)PE40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