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1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296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240篇
综合类   574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77篇
中国医学   163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SMAD4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突变,并探讨其对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对本院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癌组织中SMAD4基因各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基因突变率与临床病理参数间采用,检验;应用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研究SMAD4基因所在18q21区的杂合性缺失。结果SMAD4基因在83例散发性结肠癌的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突变,平均突变率为10.8%。经Χ^2检验SMAD4基因突变率在肿瘤的Dukes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发生部位及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q21区的杂合性缺失率为62.71%,其中发生突变的9例均存在18q21区的杂合性缺失。结论SMAD4基因的突变可能介导了散发性结直肠癌后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脂肪抽吸对中心型肥胖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筛选中心型肥胖患者30例,采用肿胀麻醉法,脂肪抽吸量在2000~2500ml;分别检测脂肪抽吸前2d和脂肪抽吸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脂、血清胰岛素、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并换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血糖及胰岛素下面积。结果脂肪抽吸后1个月、2个月血糖下面积及HOMA-I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ISI则有所升高(术后1周:P〈0.05;术后1月:P〈0.01);脂肪抽吸后血清瘦素较脂肪抽吸前显著降低(P〈0.01),抵抗素和脂联素较脂肪抽吸前亦有所变化,特别是在术后1个月时变化较为明显(P〈0.05),除血清瘦素、血糖下面积外,其余指标脂肪抽吸后3个月基本恢复原有水平。结论 脂肪抽吸对代谢指标在3个月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糖代谢改善显著,但3个月后这种变化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4.
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运用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方法2003年5月-2007年5月,29例患者接受116枚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引导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手术治疗,T10-T1250枚胸椎弓根钉,L1-L3 66枚腰椎弓根钉。术中记录椎弓根钉植入所需时间及C-臂透视工作次数,椎弓根钉植入完成后,即行C-臂正侧位摄片并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术后CT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根据椎弓根钉与椎弓根皮质问关系分为四级:A=在椎弓根内;B=突破皮质,〈2mm;C=突破皮质,2-4mm;C=突破皮质,〉4mm。结果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显示:A级101枚(87.07%);B级10枚(8.62%);C级2枚(1.72%);D级3枚(2.59%)。1枚椎弓根钉植入平均所需时间:2.73±0.64min(1.15~4.02min)。下胸椎9枚(7.75%)胸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上腰椎6枚(5.17%)腰椎弓根钉突破皮质,且临床观察未发现与椎弓根钉突破皮质相关的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植入的椎弓根钉C-臂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吻合比较,进钉点均差2.6mm(最大3.1mm),角度均差3.3°(最大5.4°)。结论计算机影像导航辅助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提供二维、多平面实时显示,保证了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明显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相似文献   
5.
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7年3月,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7~46岁。受伤原因:挤压伤6例,车床切削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h。缺损范围3.0cm×2.0cm~6.0cm×3.5cm。均采用同侧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内静脉近心端分别与手指动、静脉吻合。切取皮瓣范围3.0cm×2.5cm~7.0cm×4.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部分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供区创面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肤质地、厚薄均满意,仅1例表皮坏死者出现部分色素沉着。皮瓣均无硬化、挛缩和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指,良4指。结论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目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藻、甘草及其相伍用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海藻、甘草单煎液及其不同比例合煎,单煎后混合液以及单体A、B;C、D、E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随机分组,分别ig给药,qd,连续4d后禁食20h,处死取肝脏,称重后制成匀浆,紫外分光光度计于450nm,49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值,计算肝匀浆中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结果:甘草、甘草与海藻合煎液及单体A,B,C,D,E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肝匀浆中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而海藻,甘草与海藻单煎后混合液未能提高小鼠肝心浆中的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结论:甘草,甘草与海藻合煎液及单体,A,B,C,D,E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肝匀浆中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段同种异体骨与自体活骨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长段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腓骨套叠式复合骨移植体的愈合机制和规律。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杂种犬36只胫骨结节下切除3.0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对照组仅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均用7孔93cmAO加压钢板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术后1、2、3、4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ECT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X线示实验组较同时期对照组异体骨吸收、新骨形成明显,第4个月实验组宿主骨一异体骨接合部愈合率83.3%,对照组未愈合或不愈合。ECT检查: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骨代谢活跃,但变化规律相似,均为术后1、2个月活跃,于第2个月达高峰,第3、4个月呈下降趋势。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异体皮质骨髓腔内壁及哈佛管内的内吸收、成骨活动显著增强。结论 长段同种异体骨与带血管自体腓骨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带血管自体腓骨能促进长段同种异体骨的血管化,加速其爬行替代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38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家族四种亚型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转录调控。方法以人胚胎肾293(HEK 293)细胞为靶细胞,采用脂质体(LPS)介导的细胞基因共转染技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别将FLAG-tagged p38 MAPK 4种亚型、含有鼠iNOS基因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iNOS-Luc)、空载体(pcDNA3)、β-半乳糖苷酶表达质粒(pCMV-β)共转染,检测并比较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结果(1)未加刺激时,在HEK 293细胞中,p38 MAPK中仅有p38α能够诱导iNOS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2)在LPS刺激下,p38 MAPK 4种亚型均能够诱导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其中,p38β所诱导的转录活性最高,p38α的诱导作用亦很明显。结论(1)LPS能够在HEK 293细胞中诱导iNOS基因转录活性;(2)在HEK 293细胞中,p38 MAPK参与了静息时及LPS刺激下对iN-OS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值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探讨ADC值与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62个正常乳腺(包括4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对侧正常乳腺及10名健康志愿者20个乳腺)进行MR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62个正常乳腺分别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将62个正常乳腺分为3型,比较3型之间ADC值的差异及不同b值时ADC值的差异。结果 42例乳腺病变患者对侧正常乳腺的DWI及ADC图与组织切片对比,不同类型乳腺组织学结构不同,其DWI及ADC图表现亦有差异。62个正常乳腺分为致密型10个,分叶斑点型42个及退化型10个。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升高,而退化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变化不明显。b=1000—0s/mm^2时,致密型、分叶斑点型、退化型乳腺ADC值分别为(1.70±0.37)、(1.93±0.46)、(1.18±0.65)×10^-3mm^2/s,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8,P=0.000)。不同b值时每2种类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7,P=0.147);致密型和退化型之间、分叶斑点型和退化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93、19.128,P值分别为0.029、0.000)。结论 3型正常乳腺ADC值受乳腺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ADC值受b值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对大鼠肝移植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经颈内静脉灌注PGE1为治疗组,生理盐水和空白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周存活率、1h的尿量,测定血浆肌酐、尿素氮和肾组织中丙二醛(malondj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PGE1治疗组术后1h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GE1治疗组肾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MDA含量低于两对照组。病理检查PGE1治疗组肾脏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术中应用PGE1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移植后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