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1457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婚姻及生育状况调查,并以正常人群作比较。结果发现,精神疾病患者成婚率低,生育能力与正常人相同,子代患病率高,家庭和睦程度及经济状况均低于正常人。提出了对精神疾病患者应控制生育,以及对计划生育队伍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培训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军校大学生精神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病例配对对照研究方法,对53例首次发病住院的军校大学生精神疾病与53例正常学员进行了发病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结果提示:精神病家族史,个性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发病显著相关,就大学生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性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如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是慢性,具有易反复、高度遗传性质的疾病,其基因遗传学在精神病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CACNA1C(Cav1.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疾病有关,参与了精神疾病的病理学.本文就CACNA1C(Cav1.2)在精神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分析了60例60岁以上首次发生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其中功能性精神病44例(73.3%)器质性精神病12例(20%),躯体疾病致精神障碍4例(6.3%), 起病以急性和亚急性多见(80.1%)。在老年期精神疾病中,精神药物应用宜谨慎,同时要兼顾躯体疾病,一般老年期精神疾病愈后尚可,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是减少老年精神疾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念和企图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有无自杀意念和企图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方法:各种精神疾病的住院患者87例,均伴有严重的自杀意念或企图,入院时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部分患者于自杀意念或企图消除时作第二次测定。以无自杀意念和企图的同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以t检验比较各种差异的显著性。结果:有自杀意念或企图的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入院时均显著低于病情好转时。入院时有自杀意念或企图组血清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二次测定结果则与对照组相仿。结论: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作为预测自杀的参考,但可否作为其生物学指标,则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22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行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1例,两组维持原药物治疗12周,行为治疗组加行综合行为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工娱疗法。治疗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自制不良行为观察表进行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行为治疗组与对照组IPROS及自制不良行为观察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行为治疗能够促进住院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治疗各类精神疾病中的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各类精神疾病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服抗精神病药物和加服丁螺环酮进行治疗,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4、6、8周HAMA评分丁螺环酮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丁螺环酮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的焦虑症状起效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精神疾病是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客观事实,精神疾病并无文化特异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精神疾病是相对于文化而言的,其本质、表现和预后都依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两种观点在对精神疾病病因的认识、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及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情况,对我院94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作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46例住院老年精神疾病的临床分析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三医院张润荣,连达沂,陈志欣作者对10年间首次住院的46例老年精神疾病进行分析,其中精神分裂症35例,情感性精神病6例,焦虑症1例,器质性精神病3例(痴呆1例,谵妄2例)。46例中男27例,女19例,发...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人的胆石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7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及9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B”超检查,发现病人组胆石发生率12.2%(男12.0%,女12.3%),明显高于对照组3.2%(男2.1%,女7.0%)。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精神疾病患者的胆石发生与病期、服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明显关系,而与服药剂量、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关系不明显。提示神经阻滞剂可能加速胆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2.
因肇事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因肇事而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年内因肇事而住院的55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39例,女16例,占同期住院病人总数18.5%。精神分裂症居首位。症状以伤人、毁物及危害社会治安为多见。其原因均因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易激惹,行为紊乱)所引起。结论:对肇事的精神疾病患者应加强监护,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住院患者骨折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疾病住院患者骨折有关因素分析陈圣祺对1986~1995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骨折及其有关因素调查,共发生骨折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精神分裂症45例,情感性精神障碍5例,Alzheimer病9例,其他5例。骨折时年龄29~86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方法的有效性,作者以“精神卫生筛选表”为调查工具,用线索调查和逐户筛查的方法,对22830户(75956人)进行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同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对65岁以上者见面筛查。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相比,逐户筛查的敏感性高于线索调查,在逐户筛查漏诊的86例中,75例由线索调查提供,其余漏诊的11例老年期痴呆由MMSE见面筛查发现。在线索调查中老年期痴呆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漏诊率均高于功能性精神疾病。提示流行学调查以线索调查和逐户筛查相结合为宜,对老年人采用专门的筛查工具逐人见面,可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血清酶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8例精神疾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进行测定,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精神疾病患者住院自杀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精神疾病患者住院自杀的分析范俭雄翟书涛梅刚对1947~1994年47年来,于住院期间自杀身亡的精神疾病患者共74例进行分析。其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15~60岁,平均33.3±11.0岁。文盲11例,小学10例,中学41例,大学7例,不详5例。已...  相似文献   

17.
几种精神疾病亲属的照料负担与心身健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研究对三种常见精神疾病给家庭带来的各种照料负担进行比较,共完成340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3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91例,神经症112例。发现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提示照料者常出现忧郁、焦虑、躯体化症状和饮食睡眠障碍。对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老年脑卒中合并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状态和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合并精神疾病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培酮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培酮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培酮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智能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态、CRP水平和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利培酮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酮组患者干预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酮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的HAMA和HAM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炎性状态,提高临床有效率疗效,有利于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车间的作用朱安其张仲英对1987年6~7月,在4个工厂的精神疾病康复车间中劳动的174例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99例,女75例;年龄19~76岁;病程1~38年,平均12.6年;精神分裂症13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7例,心因性精神障碍5...  相似文献   

20.
87例抑郁症患者的脑CT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87例抑郁症患者和45例常人的脑CT作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CT异常18例,对照组仅1例异常,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抑郁症患者有精神病性症状者脑CT异常率明显高于无精神病性症状者,脑CT异常与病程、年龄、性别、精神疾病家族史及接受治疗与否无关。提示伴精神性症状的抑郁症比其他亚型更可能有发病的生物学基础,额叶损害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