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总结非动脉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自发性SAH患者首次CTA和DSA均未发现动脉瘤和其他血管病变者,3~4周复查CTA或DSA,结果仍为阴性者诊断为非动脉瘤性SAH。分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MN)组和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nPMN)组。结果 51例患者首次CTA和DSA未发现动脉瘤和其他血管病变,其中4例复查CTA或DSA发现动脉瘤,另有6例患者未复查即死亡。诊断为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41例,其中PMN组29例,nPMN组12例。平均随访2.3年,两组均无死亡,全部的PMN病例和83.3%的nPMN病例预后良好。结论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nPMN)临床过程和预后介于动脉瘤性SAH和PMNSAH之间,需要通过重复造影检查排除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9-01—2015-12收治的首次DSA呈阴性,二次造影发现动脉瘤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胼周动脉瘤2例,眼动脉段动脉瘤2例;动脉瘤的大小及瘤颈情况:直径2~3mm动脉瘤7例(窄颈5例),4~5mm动脉瘤6例(窄颈5例)。结论微小或窄颈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次造影可能存在假阴性,及时复查DSA并给予适宜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再次造影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至2012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结果呈阴性的63例患者,其中62例遵医嘱第二次行3D-DSA检查,1例等待复查期间再出血死亡。结果其中5例复查发现颅内动脉瘤,4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因动脉瘤微小观察随访治疗。结论血管痉挛、微小动脉瘤是SAH首次造影阴性的重要原因,SAH的患者首次造影阴性应重复血管造影检查,3D-DSA在复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约占SAH的15% (5%~ 28%),通常将其分为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SAH)和非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non-perimesencephalic SAH)。如在中脑周围所发生的SAH,动脉瘤的发生率极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称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AH,PNSH)[1]。这类患者症状较轻,首次出血后一年内再出血危险性极低,预后也较好,其中有2%~24%的患者经重复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出血的原因,但绝大多数仍找不到出血的原因[2]。本文回顾分析我们收治的52例PNSH患者并复习文献资料,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加深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首次脑血管造影(DSA)呈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1例首次DSA呈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头颅CT检查均发现SAH,其中伴脑室内出血3例、硬膜下血肿1例。所有患者首次DSA均呈阴性,18例患者复查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脊髓动静脉畸形1例,余11例复查仍为阴性;3例患者拒绝复查DSA,其中1例出院后半月再出血死亡。18例复查DSA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8年,未发现再出血病例。结论 SAH患者首次造影存在假阴性可能,复查DSA对此类病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因和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头颅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但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为阴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3例患者临床表现出现头痛43例,恶心呕吐36例,一过性意识障碍3例,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肢体瘫痪)3例,癫痫发作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39例。头颅CT显示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35例,其余8例通过腰穿发现血性脑脊液确诊。35例患者中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者21例。其余14例为非PNSH。所有患者于发病后2~7d内行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发病14-21d后全部复查全脑血管造影或CTA,41例仍为阴性;1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例发现脊髓血管畸形,且均为非PNSH患者。经病因及对症治疗后,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预后较好。对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符合PNSH的患者,应避免重复造影。但对于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可能的非PNSH患者,应积极复查DSA或高质量的CTA或MRA以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脑血管造影病例420例,造影阴性68,例,符合PNSAH的12例。PNSAH患者均行CT检查、全脑血管造影。3例MRl检查.复查全脑血管造影10例。结果: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1~2级,CT上SAH位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脑血管造影和MRI均无阳性发现。采取对症治疗,无再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10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未发现异常。结论:PNSAH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特殊类型的SAH。  相似文献   

8.
DSA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DSA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30例DSA阴性的SAH及102例DSA阳性的SAH的临床资料。结果 DSA阴性SAH患者年龄偏大,精神症状多见,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多,而头痛相对较轻,脑神经损害、癫痫发作较少,出血量较小,再出血率、脑积水等并发症较少,死亡率较低,与DSA阳性SAH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DSA阴性SAH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相对较轻,易误诊,预后较好。DSA阴性主要原因是环中脑池出血(PNSH)、微小动脉瘤,少数可能为假阴性,必要时需行DSA复查。  相似文献   

9.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中,约有70%~85%为动脉瘤破裂所致,但在中脑周围所发生的SAH,动脉瘤的发生率极低。可见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称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它临床症状较轻,脑血管造影多呈阴性.预后较好,推测可能为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渗血。为了解PNSH的临床特点,本文结合文献对诊断为PNSH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5%,多为脑动脉瘤,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1].少见的原因包括烟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1-2].大多数SAH能够明确病因,但仍有部分SAH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2-6].研究显示,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再次造影的阳性率可达到2%~24%[3-4].本文对120例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以及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揭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主要手段,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因首次造影结果呈阴性而被漏诊。动脉瘤内及瘤周的复杂病理、生理改变,及某些人为因素如术前准备不足,术者操作不熟练等,均可导致首次造影呈阴性。本文即就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阴性的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占脑血管病的12%~22%,临床上约15%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甚至重复造影并未发现出血原因,部分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主要发生在中脑周围[1],定义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约有15%全脑血管造影阴性且不能明确出血原因.对于出血在中脑周围所发生的SAH,并且脑血管造影阴性,称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1].现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确诊的11例PNS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本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发病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连续收治的92例脑血管造影(CAG)阴性SAH,发现PNSAH21例。所有患均进行CT、全脑血管造影、MR检查,16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所有患无意识障碍,Hunt Hess分级1~2级,CT上SAH位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Fisher分级梗阻2~3级。CAG、CTA和MR均无阳性发现。采用对症治疗,无再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GOS均为优。结论PNSAH是一种预后佳且并发症低的良性SAH。首次CAG和CTA检查均正常的典型患,1月后可只行CTA省肯略CAG复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27例PN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情况。结果 27例PNSAH患者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阴性,2周后复查DSA或脑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仍为阴性。住院期间所有患者病程呈良性过程,平均住院时间(13.5±3.2)天。随访7个月~10年,平均(5.2±3.1)年,无再出血,也没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PNSAH是一类特殊的、具有良好的病程和预后的SAH,其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少。临床上需严格其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其预后。方法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8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影阴性,18例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复习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相关文献,平均随访4.3年。结果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起病时多无意识障碍,病程呈良性过程,无再出血,出血局限在中脑周围池,以脚间池为多(50%),预后较好。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呈良性病程,预后较好,但须严格其诊断,以免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CT及DSA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3例病人中,DSA复查21例,发现3例动脉瘤;MRA复查18例,CTA复查2例,均无阳性发现。全部病人电话或门诊随访0.5~4年,41例复查病人中1例因再出血在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其余病人预后良好;12例未复查病人中1例由于再发出血在外院发现高颈段血管畸形,1例在等待复查过程中死亡,1例半年后因再出血死亡。结论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SAH患者需行二次复查,特别是影像学有明显特征者,必要时加行高颈段脊髓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脑干前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的43例PM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43例PMSAH患者,2周左右复查DSA或320排CT血管造影,结果仍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再出血。43例出院后均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MSAH是一种预后佳,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主要位于脑干前方而病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假阴性率,探讨减少假阴性率、提高真阳性率的方法.方法 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2008年的136例SSA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及比较DSA初检及复查的假阴性率.结果 136例中DSA检查阳性122例,阴性14例,其中首次DSA检查阳性113例,阴性23例;2周后DSA检查阳性9例(高颈段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阴性14例;第3次DSA检查中未发现阳性病例.首次DSA检查真阳性率为83.1%,假阴性率为16.9%;2周后DSA复查真阳性率为89.7%.结论 SSAH首次DSA检查具有较高假阴性率,2周后复查DSA是降低假阴性率提高真阳性率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2001 ̄2005年间15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SAH病人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首次造影均阴性,3例重复造影明确诊断,1例手术探查明确诊断,5例结合CT,MRI/MRA,CTA明确诊断,1例重复造影后死亡,5例重复造影仍阴性,仅CT表现为中脑周围池出血。结论首次造影阴性的SAH病人应重复DSA检查,同时辅助行CT、MRI/MRA检查,必要时行CTA进一步检查;对同一部位的反复出血,CT或MRI又高度怀疑有病灶的病人,尽管DSA检查阴性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