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药物与脑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多年来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象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锂盐和抗焦虑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对减轻或消除许多精神症状已著成效,但是近年人们已愈益注意到这些药物对脑的影响,提出有些药物具有神经毒性或对脑部有着危害。对脑的危害是从不同层次提出来的。一种情况是药物干扰了正常的神经与心理功能,造成脑功能缺欠,而这些情况在既往是当作药物的副作用来考虑的。另一种情况是药物造成脑部的可逆与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前言与希望     
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是当代神经外科领域中一门新兴学科。1947年Spiegel首次将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临床,迄今已四十余年。由于这门新技术能安全、精确地达到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无法进入的脑深部的结构,并已在脑部疾病的诊治、脑功能的调整和  相似文献   

3.
脑功能磁共振信号生物反馈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物反馈技术,它主要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测定机体脑部神经活动,并将信号实时反馈给受试者,进而训练其自主调控特定脑区的神经活动,达到改善认知或治疗疾病的目的。研究表明脑功能磁共振信号生物反馈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和安全有效的研究与治疗手段。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RNA干扰技术(RNAi)的发展对治疗脑部疾病展现出可观前景,而血-脑屏障在发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同时,也阻碍各种药物运送到脑内。脑靶向运释系统研究开发实现了转运治疗性药物跨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本文将对脑靶向运释系统的研究进展及脑靶向RNAi治疗脑部疾病的应用进行阐述,并结合靶向转运作用机制进行相关探讨,为脑靶向运释系统的设计研究和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颅内动脉瘤(IA)大鼠核蛋白因子-κB(NF-κB)蛋白通路及血管内皮组织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SD雌性大鼠50只,采用切除双侧卵巢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后支以构建IA模型,随机分为IA模型组、LBP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另取10只大鼠,只暴露卵巢、颈总动脉、双侧肾动脉后支,不进行摘除和结扎,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 各组均于手术1周后,开始给药,Control组、IA模型组经灌胃给予生理盐水,LBP各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次/d,共给药30 d; 末次给药12 h后处死,取大鼠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素(ET)水平; 分离取出大鼠脑动脉(Wills)环,在40倍显微镜下检查大脑动脉(Wills)环病理改变,并检测动脉瘤血管壁厚度及动脉瘤体积; 取脑动脉瘤血管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检测动脉瘤血管组织病理变化;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动脉瘤血管组织NF-κB,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IA模型组大鼠Willis环上凸起、管壁厚度和肿动脉瘤体积、动脉瘤内皮细胞空泡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程度、血清IL-6,TNF-α,VEGF,ET水平、动脉瘤血管组织NF-κB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与IA模型组比较,LBP低、中、高剂量组大鼠Willis环上凸起、管壁厚度和动脉瘤体积、动脉瘤内皮细胞空泡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程度、血清IL-6,TNF-α,VEGF,ET水平、动脉瘤血管组织NF-κB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LBP各剂量组上述指标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 LBP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激活、降低炎症反应来减轻IA血管内皮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致病因素除细胞功能紊乱及有毒物质 作用外,细胞外微环境异常也逐渐受到关注,与此相关的前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流增强给药和简单 扩散给药,尤其后者的高效性及安全性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现以脑间质治疗手段为基础,重点 介绍国内学者研发的简单扩散给药在PD治疗领域的全新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碘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5I-VEGF)经鼻给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其转运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雄性16只,随机分为经鼻给药(IN)组(n=8),经鼻给予125I-VEGF 100μL,采用两侧鼻孔交替给药,单次给药剂量为10μL,间隔时间2min,给药时间18.5min。静脉给药(IV)组(n=8),单次静脉注射125I-VEGF 100μL。给药30min后,每组取两只大鼠收集脑脊液,其余大鼠留取动脉血后,仔细分离嗅球、纹状体、皮质、海马、下丘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髓等组织称重并进行放射计数。结果放射计数显示经鼻给予VEGF能进入神经系统,浓度分布依次为三叉神经、视神经、嗅球、嗅结节、纹状体、延髓、前皮质、中脑、脑桥、下丘脑、海马、小脑。脑脊液没有检测到125I-VEGF活性。静脉给予VEGF在外周浓度较高,而中枢系统分布较IN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经鼻给予VEGF可以绕过血脑屏障经嗅觉通路和三叉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经鼻给予VEGF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脑转移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成人脑肿瘤,肿瘤发生脑转移后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肿瘤细胞随血循环到达大脑后接触到的第一个脑部结构就是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在脑转移瘤形成及治疗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细胞与血-脑屏障的相互作用过程决定肿瘤细胞是否能在脑部存活、迁移、增殖并最终形成转移性病灶,化疗药物需透过血-脑屏障才能作用于肿瘤。研究肿瘤脑转移过程中血-脑屏障变化,对脑转移瘤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脑屏障     
如果有两种给药方法,一种是注射到血液里去,一种是经颅骨钻孔给药,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但遗憾的是,许多新的治疗脑病的方法却不能通过血行给药,因为这些药物会被阻拦无法进入脑.所幸的是,对这种阻拦机制的研究,会使操控这一系统并将药物从体循环直接运送进脑的技术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鉴于脑性瘫痪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 ,早诊断、早治疗对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而脑部CT征象是诊断此症重要依据之一。为此 ,作者对 12 0例脑性瘫痪患儿的脑部CT征象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并报告于后。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系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 ;均诊断为脑性瘫痪 (符合CCMD - 3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 6 8例 ,女性 5 2例 ;年龄 8 12~ 11岁 ,平均为 3 5岁 ;痉挛型 76例 ,运动障碍型 2 2例 ,共济失调型 5例及混合型 17例。1 2 方法 本组患儿经临床医生诊断后均进行脑部CT检查。采用美国G…  相似文献   

11.
血脑屏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果有两种给药方法,一种是注射到血液里去,一种是经颅骨钻孔给药,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但遗憾的是,许多新的治疗脑病的方法却不能通过血行给药,因为这些药物会被阻拦无法进入脑。所幸的是,对这种阻拦机制的研究,会使操控这一系统并将药物从体循环直接运送进脑的技术逐步完善。有些有害物质如毒素等会进入血循环,但血脑屏障的存在则可防止它们进入脑内,以免神经细胞的原始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过很多有益的治疗性物质也会被拦住,目前的研究正在设法为这些物质寻找特殊通行证。该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或者破坏脑的这种防御关口;或者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医学监测手段的发展及新的监护仪的出现,多种监测手段应用于重型颅脑创伤的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不仅及时反映了患者脑部的重要病理生理。生化代谢变化及亚低温治疗效果,同时也保证了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从而防止或减轻了重型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拟就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测,脑氧代谢监测,脑血流量监测及微透析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Topotecan联合顺铂方案与脑部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对49例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采用Topotecan联合顺铂方案与脑部放疗进行序贯化放疗。结果联合顺铂方案与序贯脑部放疗治疗组中,神经功能障碍改善70.6%,脑部病灶客观有效率65.3%,肺部病灶的有效率为5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potecan联合顺铂方案与脑部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缝隙连接阻断剂1-庚醇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观察其阻断剂在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脑血管造影观察经动脉或池内注入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对脑血管痉挛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并观察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枕大池注血后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出现痉挛。在脑血管痉挛后,动脉给予heptanol对急、慢性脑血管痉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预先枕大池注入heptanol再注血,造影显示基底动脉痉挛不明显(P>0.05),heptanol枕大池预处理后能显著抑制急、慢性期脑血管痉挛的形成。形态学检查发现,对照组第7d的基底动脉光镜见内皮细胞核染色质聚集,内弹力膜波纹状,平滑肌细胞分布稀疏等。动脉给药组和池内给药组也有类似变化,但范围局限、程度轻。结论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能有效抑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痉挛,体内试验表明缝隙连接在脑血管痉挛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其阻断剂heptanol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胆管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为提高胆管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03—2012-03我院收治的29例胆管癌脑转移患者,其中25例接受脑部肿瘤的放射治疗,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9例胆管癌脑转移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其中20例患者肝内胆管癌,9例患者为门静脉胆管癌。所有患者经CT和MRI检测证实伴随癌症脑转移。29例患者中,2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5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胆管癌脑转移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0.2周,1a生存率为13.79%。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PRA和脑部肿瘤放射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胆管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段,大部分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PRA、脑部病灶个数以及能否进行脑部放疗是预后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器测定22例抑郁症患者脑及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并与健康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抑郁症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供应给脑部的血流减少;右侧大脑中动脉吸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偿性加快,脑及颈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变与Hamilton抑郁量表总分无明显相关,提示抑郁症患者大脑半球左侧供血障碍更加明显,但脑血流测量的结果并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仅为抑郁症病因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酒精依赖是一种慢性且复发率较高的成瘾性精神障碍。长期酗酒可导致机体损伤及罹患慢性疾病等不良后果。目前,酒精依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酒精依赖患者进行安全、高效的治疗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可视化物理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心理疾病领域,但关于rTMS的治疗靶点、刺激频率与临床疗效及脑功能等的关系尚无统一定论。因此,本文就不同刺激靶点、不同刺激模式下的rTMS对酒精依赖患者的疗效及其脑功能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于脑恶性胶质瘤仍为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等综合治疗,但预后仍不甚满意,平均生存期在6~8个月。化疗有助于改善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力图寻找多种给药方法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瘤内化疗可避开血脑屏障、降低全身血药浓度和减少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能获得化疗药在脑内更长时间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瘤(I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血管成像(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合并IA组(25例)和单纯狭窄组(135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信息、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壁面切应力(WSS)及振荡切应指数(OSI)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价值。结果 合并IA组WSS、OSI均明显高于单纯狭窄组(P<0.05)。合并IA组中有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的百分比均高于单纯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WSS>0.450 Pa、OSI>0.057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SS、OSI可用于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784,敏感度分别为0.681、0.859,特异度分别为0.751、0.771(P<0.05)。结论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WSS>0.450 Pa、OSI>0.057。WSS、OSI可用于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颅内动脉瘤(IA)形成及端粒长度的影响。 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IA组和白藜芦醇组,每组12只。IA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予以构建IA大鼠模型,白藜芦醇组大鼠每日按40 mg/kg剂量,将白藜芦醇溶于2 mL生理盐水并灌胃给药;IA组大鼠每日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额外操作。12周后,实时荧光定量法测端粒相对长度,以及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结合蛋白-三肽肽酶1(TPP1)相对表达量;血管铸型后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IA形成情况。 结果白藜芦醇组与IA组相比,IA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 vs 66.7%,P>0.05),但白藜芦醇组大鼠Ⅲ期IA形成率显著降低(χ2=4.800,P=0.028)。与对照组相比,IA组和白藜芦醇组大鼠端粒长度与显著缩短,TERT和TPP1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A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大鼠端粒长度更长,TERT和TPP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藜芦醇对IA的形成无影响,但可抑制端粒长度缩短并延缓IA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