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脑损伤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病变的关系,探讨PSD的现况以及对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09月~2011年09月期间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300例,通过颅脑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卒中患者在发病14±2d及90±7d进行抑郁及程度的评价。对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如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0例脑卒中患者合并PSD,总发生率为46.67%,其中轻中度抑郁占46.00%,重度抑郁占0.67%;多发性、左侧半球、额颞叶、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高。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其患抑郁的程度也就越高。PSD发生与卒中类型无关,而与卒中部位、卒中残疾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卒中后14 d及90 d对3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并据此分为PSD组及非PSD组,对两组间的卒中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40例(46.7%)患者发生PSD;卒中灶多发或位于左侧半球、额颞叶及基底节的患者PSD发生率明显高于卒中灶单发、位于右侧半球、顶枕叶及皮质的患者(均P<0.05);PSD组发病14 d时NIHSS评分、发病14 d及90 d时mRS评分明显高于非PSD组(P<0.05~0.01)。结论 PSD发生与多灶性卒中及卒中灶位于左侧半球、额颞叶、基底节区有关;且与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残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梗死部位对远期抑郁症状的预测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03例为单侧病灶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远期(发病后20~44个月)抑郁症状与发病部位关系的现状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03例入选病例中存在远期抑郁症状患者52例,抑郁症状发生率50.49%,其中左侧病灶24例,右侧病灶2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与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性部位有额叶和颞叶脑梗死灶。结论:额叶和颞叶脑梗死灶是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颞叶梗死较额叶梗死患者抑郁症状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与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影像学改变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期望早期发现PSD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对329例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患者采用系统的神经心理评估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头颅MRJ结果分析病变部位。结果:PSD的发病率以左侧半球脑卒中患者明显高于双侧和右侧半球脑卒中患者,且左侧额叶和基底节尤为突出。不同病灶数目组间比较,PSD的发生率以多灶患者明显高于单灶患者(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后PSD与病变部位在左侧半球尤其是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区具有显著相关性。完全前循环梗死也是易患PS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与相关因素。方法对25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现状调查。结果254例脑卒中其中93例患者有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6.61%,其中左侧51例,右侧42例(P>0.05);皮质部位58例,皮质下部位35例(P<0.05);前部病灶67例,后部病灶26例(P<0.01);治疗前NDS为(19.28±6.28)分,4周时为(7.02±4.31)分(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有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负性生活事件,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急性卒中后抑郁症发生与影像学改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影像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常规做CT明确病变性质,记录病灶部位、大小、数量,并作影像学分型,于发病后第2d即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测评,分析抑郁发生与影像结果的关系.结果 120例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8.3%.且与病灶部位、大小有明显的关系,额、颞叶、脑干病灶为主的患者HAMILTON评分明显高于顶、枕叶、基底节区、小脑.中等卒中灶与多发卒中灶相比HAMILTON评分明显高于小卒中病灶及腔隙性病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影像学分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索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状(PSD)的发生与病灶的关系:方法:对86例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病灶定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大脑左侧前部及皮层部病灶患者PSD发生率高,程度严重。结论:对上述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做好心理治疗,防止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及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脑卒中部位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诺丁汉健康问卷(NHP)对19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91例患者中发生情感障碍85例(44.5%),55例(65.90%)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情感障碍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有关;脑卒中伴情感障碍患者NFDS和NHP评分高。结论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影像学上卒中部位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12例住院及门诊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个月内采取系统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及头颅MRI检查.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根据头颅MRI及病人症状、体征定位.结果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以左侧半球明显高于双侧及右侧,并以左侧颞...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DSM—Ⅲ诊断标准对104例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本组病例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6.2%,其中脑卒中后重性抑郁(PSD)、抑郁性神经症(DN)、多发性梗塞痴呆(MID)和脑卒中后躁狂(PSM)发生率分别为22.1%、11.5%、8.7%及3.8%。研究发现抑郁性障碍与额部或左基底节损害有明显联系,PSM则与右半球损害有关。对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性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无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10-01—2012-12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40~49岁4例,50~59岁15例,60~69岁19例,≥70岁12例。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10例,多发性脑梗死17例,额叶梗死10例,顶叶梗死6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SDS和SAS对38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量表自评。结果 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9.6%、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41.6%,分析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左侧大脑半球病变、病程>1个月及SAS评分高有关;而焦虑症状的发生则与左侧大脑半球病变、病程≤1个月及SDS评分高有关。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障碍,应及早诊断和处理,以促进病人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3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5.97%,抑郁的发生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没有关系,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依赖有密切关系。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有密切关系,为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186例经CT和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根据卒中病灶的部位、病程、肢体肌力与非抑郁组对照比较.结果 (1)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5.2%;(2)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3)病程在3~6月时更易发生抑郁;(4)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肌体肌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抑郁症状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卒中部位、病程、肌体肌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首发脑卒中患者第4周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 共调查127例患者,其中113例完成所有调查,将诊断为PSD的患者列为PSD组,其余患者为非PSD组.比较2组的卒中性质和卒中部位.结果 从卒中病灶发生的部位看,左侧病灶发病率(59.18%)高于右侧病灶(38.16%),前部病灶(50.85%)高于后部病灶(29.63%).皮层病灶(57.14%)高于皮层下病灶(33.80%).2组病灶数目比较,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59.68%)明显高于单灶患者(37.25%)(P<0 .05).卒中性质与PSD无明显关系(χ2=3.86,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合并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PSCI)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及脑卒中后抑郁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分为PSD合并PSCI组13例(A组),PSD组(B组)11例,PSCI组(C组)12例,单纯脑卒中组16例(D组)。进行磁共振平扫及DTI扫描,比较各组不同部位FA值的差异。结果 A组与D组比较,双侧额叶、双侧半卵圆中心、左侧颞叶、左侧丘脑、右侧壳核FA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合并PSCI患者可能具有相对独立的发病机制,与双侧额叶、双侧半卵圆中心、左侧颞叶、左侧丘脑及右侧壳核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181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45.9%。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与额叶、丘脑、左侧大脑半球有关(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181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45.9%。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与额叶、丘脑、左侧大脑半球有关(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后抑郁 (PSD)的发生率及与性别、文化程度、病变部位、病灶数目、致残程度的关系 ,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 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 ,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有 44例患者有抑郁症状 ,总发生率为 45 83 % ,女性患者、文化水平偏低、病变部位在左半球及多个病灶者发生率高 ,致残程度与PSD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PSD发生率高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 患者,男,36 岁,因"左额颞叶基底节占位γ-刀治疗后1年,头痛、呕吐、右侧肢体乏力10 余天"入院.一年前因头痛于当地头颅CT 示左侧额颞叶及基底节区占位,考虑胶质瘤予伽马刀治疗.术后6 个月复查MRI 示肿瘤稍缩小,而予继续观察.本次入院前10 余天出现头痛、呕吐及右侧肢体乏力.头颅增强CT 示左额颞叶及基底节区囊实性占位,中线明显右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