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套管留置可导致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气管壁塌陷等并发症,进而加重其吞咽功能恢复的难度。吞咽治疗通常是重新设计训练肌肉功能导致一连串新的肌肉活动或刺激增加的感觉输入,进行系统地强化感觉输入,当气管切开留置套管时经口进食训练或空吞咽练习时,会直接影响感觉输入,影响因感觉缺陷造成的吞咽障碍,清醒患者留置套管会给患者造成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状态。有研究显示,整合呼吸与吞咽功能,患者有肺部异常  相似文献   

2.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护理措施,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低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的病死率。方法通过对37倒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37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痊愈26例,好转10例,死亡1例,3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余34例无导管阻塞、气道狭窄、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度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合理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指颈段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的手术,病人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呼吸[1],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正常的防御功能减弱,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及预后。本资料收集神经内科自2009-05~2011-05收治的31例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是指颈段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的手术,病人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呼吸[1],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正常的防御功能减弱,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及预后。本资料收集神经内科自2009-05~2011-05收治的31例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初发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康复护理组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及运动功能恢复状态。结果 康复组总有效率为76.3%,与对照组47.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初期脑卒中病人吞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6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内容包括人性化护理、呼吸道护理、套管护理及皮肤护理等。结果 66例患者中,清醒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配合度良好,没有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出现痰痂堵塞气道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行气管切开术后,正确而精心的护理能够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顺畅,排痰无碍,对缩短拔管时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癫痫杂志》2021,7(5):462-464
本文总结了1例经16年后复发吉兰-巴雷综合征个案护理。吉兰-巴雷综合征为自身免疫介导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病程长,从四肢瘫痪进展至呼吸机麻痹快,加强呼吸机辅助通气,预防感染,气道管理,循序渐进脱机训练,早期康复锻炼,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经9个月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患者成功脱机并改金属套管至拔管后正常交流,四肢肌力由0级恢复至4级,焦虑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控制或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2例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方法。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4例因脑疝死亡,3例发生肺部感染占6%,45例(86.5%)最终拔除气管套管。结论对气管切开病人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适时正确地深部吸痰,按需进行气道湿化,指导病人有效深呼吸及咳嗽排痰,减少不必要气道刺激等措施后并发症降低,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配合个体化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所致的口腔、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口腔、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在使用常规吞咽障碍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IOE联合个体化呼吸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IOE进行治疗,共治疗2周。在治疗前后,使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测定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及呼气流量峰值评价呼吸功能;使用吞咽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发生误吸、肺炎和营养不良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吞咽生命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吞咽生命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口腔、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基础上,应用IOE配合个体化呼吸功能训练,能明显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咽部冷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咽部冷刺激诱发吞咽反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59例分为2组,即训练组(32例)和常规组(27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行咽部冷刺激吞咽康复护理15~30d.常规组为对照组执行常规训练护理.结果 训练组治愈率为81.3%,常规组为51.9%.结论 咽部冷刺激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卒中后睡眠障 碍的原因不完全清楚,主要与梗死部位、神经递质、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它主要分为呼吸相关性 睡眠障碍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两类,其中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是较常见的类型。在卒中后睡眠 障碍的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辅相成。临床医师应增强意识,尽早识别卒中后睡眠障 碍类型,予以干预,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出血转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缺血性卒 中患者,在考虑卒中急性期血流再灌注、避免血管再闭塞的同时,关注出血转化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是 提高卒中治疗质量的关键之一。颅脑CT、CTA、MRI、DWI、SWI及灌注成像等多种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可 快速获取有关卒中性质、核心梗死灶体积、病灶及周围血流灌注状态、血管病变程度及病变血管管 壁通透性等相关信息,以预测患者的出血转化风险,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措施的选择,从而改善患者 预后。  相似文献   

13.
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70%~80%的患者存在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是降低卒中后 功能障碍非常有效的方法。卒中后早期康复试验证据较少,卒中后开展康复的最佳时间仍然不确定。 尽管证据仍不充足,但是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卒中后前2周内开展康复治疗是有益的。本文就卒中康复 相关机制及卒中后早期康复循证医学证据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多学科会诊确定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或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总结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 D-19)肺炎疫情时期急性缺血性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急诊取栓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20日疫情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 心进行急诊取栓治疗的AIS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NIHSS评分、ASPECTS评分(DWI)、病变部 位、手术策略、恢复情况,以及COVID-19筛查、预防标准与流程。并与2019年1月20日-3月20日同期取栓 病例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共纳入33例颅内大血管闭塞致AIS进行急诊取栓的患者,其中2020年18例,2019年15例。2020 年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入院到手术开始时间稍长[4.0(2.9~4.1)h vs 3.0(2.0~4.0)h, P =0.103],更少采用全身麻醉(55.6% vs 100.0%,P =0.003),更倾向采取直接导管抽吸取栓(27.8% vs 13.3%,P =0.32)。出院时死亡率低于2019年同期取栓患者(0 vs 20.0%,P =0.050)。2020年疫情期 间纳入的患者及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无COVID-19可疑病例,无COVI D-19疑似或确诊病例。 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入院到手术开始时间受到疫情筛查的影响而有所延长,取栓策略倾向于 采取局部麻醉、抽吸取栓策略,作为疫情期间的特殊考虑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魏珍玉  杨晓玲  陈淼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2):1238-1242
随着全国卒中中心建设的开展,卒中的诊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国的卒中救治现状仍 面临巨大的挑战。二级医院在卒中诊疗中,可以提供早期诊断检查、急性期静脉溶栓,甚至在上级医 院指导下进行动脉取栓,协同社区医院对卒中患者进行规范的一级、二级预防和康复期管理。本文 就卒中诊疗现状、卒中中心建设情况及二级医院在卒中中心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综述,阐明二级医院 在卒中诊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认知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神经电生理技术,通过改 变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近年来逐渐被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目前 rTMS在卒中后执行功能、记忆功能、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的康复应用中均取得了较为积极的疗效, 且在指南推荐的治疗参数范围内操作基本是安全的,但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 试验进一步明确其最佳刺激参数与治疗效果。rTMS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未 来有望进行更深入的机制研究,为rTMS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更切实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秋红  刘亮  翟艳萍  李丽  诸懿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2):1266-1270
目的 探讨分析言语训练结合头皮针灸在卒中失语症患者中改善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中国卒中单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收治的现况,并探索卒中单元对改善卒中医疗质量绩效
指标及患者在院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按照是否进入卒中单元,将
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组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卒中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和在院预后(卒中复发、联合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
分析与卒中单元相关的KPI及卒中单元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院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374家医院的269 4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中,63 548例
(23.6%)患者纳入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与较高比例的rt-PA静脉溶栓(OR 1.48,95%CI 1.43~1.53)、
早期抗栓治疗(OR 1.13,95%CI 1.10~1.17)、深静脉血栓预防(OR 1.19,95%CI 1.16~1.22)、吞
咽功能筛查(OR 1.36,95%CI 1.32~1.39)、康复评估(OR 1.31,95%CI 1.28~1.34)、出院抗栓治疗
(OR 1.12,95%CI 1.08~1.15)、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OR 1.13,95%CI 1.08~1.19)、戒烟宣教
(OR 1.22,95%CI 1.20~1.25)独立相关,与较低的在院卒中复发率(HR 0.79,95%CI 0.75~0.82)和
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率(HR 0.80,95%CI 0.77~0.84)独立相关(均P <0.001)。
结论 进入卒中单元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医疗质量KPI完成较好,在院卒中复发率及联合血管事
件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自动调节功能及与病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