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术对急性前循环脑动脉闭塞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急性前循环脑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急性前循环血管闭塞伴原位狭窄24例,其中取栓术后行支架置入术13例(N1组),单纯取栓术11例(N2组);无原位狭窄18例行单纯取栓术(N3组)。结果 N1、N2、N3组替罗非班使用率分别为69.2%(9/13)、9.1%(1/11)、0%;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3组手术时间较N1、N2组明显缩短(P<0.05)。N2组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比例明显低于N1、N3组(P<0.05)。3组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2b~3级比例、颅内症状性出血发生率、脑疝发生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动脉闭塞并原位狭窄取栓术后支架置入可能使病人获得更大的收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并不增加相关的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Navien导引导管辅助下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使用Navien导引导管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3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支架取栓24例,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桥接+支架取栓12例;取栓次数1次10例,2次18例,≥3次8例。血管成功再通33例(91.7%),未通3例(8.3%);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257.6±35.43)min。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7±4.31)分]较术前[(28.8±5.78)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2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58.3%),预后不良15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41.7%,其中死亡4例)。结论 Navien导引导管辅助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再通率高,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17例,采用单纯支架取栓13例。评价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技术可行性、血管再通率、90 d时的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并发症等。分析术后24 h的神经功能变化、不同技术手段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及卒中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50%(15例)的患者为心源性栓塞型。支架机械取栓术后有87%(26/30)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3级];术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为67%(20/30)。支架取栓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3分、25分,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olumbra技术组一次取栓血管再通达到mTICI 2b/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分别为69%、30%,P=0.033);心源性栓塞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分别为87%、45%,P=0.038)。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包括异位栓塞、出血转化、无效再灌注、再闭塞等。术后90 d随访的病死率为10%(3/30)。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可行;选择适宜的支架取拴技术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心源性栓塞型可能是预测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TREVO支架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取栓患者纳入研究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治疗组(37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具体取栓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凝血功能、90 d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成功率分别为91.89%(34/37)、88.57%(3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取栓时间、取栓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6.49%(32/37)、60.0%(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3/37)、14.29%(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抽吸取栓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取栓术治疗的97例急性缺血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取的取栓技术将患者分为抽吸组和支架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开通效果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院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本组纳入的97例急性缺血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抽吸组39例,支架组58例,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19例(48.7%)抽吸组患者恢复良好,15例(25.9%)支架组患者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ASPECT评分和抽吸技术是出院时良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出院后90 d随访,结果显示抽吸组和支架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是60.0%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ASPECT评分和抽吸技术是良好临床结果的独立预测因素。相比支架取栓,抽吸取栓能获得更好的影像学和远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应用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碎栓组血管再通率80.1%,取栓组血管再通率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与碎栓组血管相当。碎栓技术更容易推广应用,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的25例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造影评估血管再通,TICI分级≥2b级为血管再通。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TICI分级≥2b级23例,2a级1例,0级1例;取栓成功率为92.0%(23/25)。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总发生率为12.0%(3/25)。出院时,mRS评分≤2分12例,3~5分11例,6分2例。结论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小径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为主或联用小剂量尿激酶(UK)对前循环颅内动脉急性闭塞部分再通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38例前循环颅内动脉急性闭塞行超选择性介入治疗,其中16例采用常规UK+微导丝碎栓(对照组),22例采用小径球囊PTA或联用小剂量UK(PTA组)。比较两组再通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和预后。结果 再通时间在对照组63.9±18.9 min,PTA组18.3±8.1 min, P<0.01;残留狭窄率<50%者在对照组75.0%(12/16),PTA组22.7%(5/22), P<0.01。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对照组4例,PTA组3例),其中4例(对照组3例,PTA组1例)需外科处理,并遗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因出血性转化而死亡。结论 在治疗时间窗内,对颅内动脉急性闭塞采用小径球囊PTA为主的控制性部分再通术,对其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可明显提高部分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为二期支架成形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超时间窗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超时间窗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8例基底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经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后均成功获得再通。术前NIHSS评分为(24.83±2.71)分,术后30 d为(14.12±2.48)分,术后90 d为(8.12±2.48)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 评分1分1例,2分1例,3分2例,4分2例,5分2例。MRA或CTA复查显示,1例血管闭塞(左侧大脑后动脉),余7例无开通血管再闭塞。结论 超时间窗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有效的、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作为第一治疗措施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支架植入组采取支架植入作为血管再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共计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可回收支架组48例,支架植入组16例。可回收支架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后再通率仅仅为18.75%,37例接受了补救性治疗措施,两组最终再通率未见明显差异(P=0.566)。与可回收支架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术中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48 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P=0.88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P=0.817)未见差异,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P=0.884)以及死亡率(P=0.874)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独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其他补救性治疗措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2组治疗后颅内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血管造影评估实验组血管再通率; 通过NIHSS评分评估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 通过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94.1%,再通时间为(219.4±59.2)min,取栓次数为(2.5±1.1)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对比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优势。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LAA型脑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9例,2组患者均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发病4~6h机械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06—2016-12在我科住院的发病4~6h时间窗内的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全部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因,对大血管闭塞患者行单纯支架取栓治疗,统计血管再通情况及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介入治疗术后M2段闭塞共17例(12例再通),M1段闭塞共58例(52例再通),颈内动脉末端闭塞(T型)共9例(4例再通),床突段闭塞共7例(1例再通),颈内动脉大负荷量血栓共15例(10例再通),椎基底动脉闭塞共28例(24例再通)。M2段闭塞患者治疗1周以后病情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M1段闭塞的患者在术后1d就出现明显好转(P0.01),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术后第1天就出现明显好转(P0.05)。1个月后mRS 1~3分的患者中M2段闭塞占88%,M1段闭塞占60%,颈内动脉末端闭塞(T型)占11%,床突段闭塞占14%,颈内动脉大负荷量血栓占7%,椎基底动脉闭塞占39%。结论发病4~6h时间窗内行机械取栓血管再通治疗安全有效,大部分患者的闭塞动脉能及时再通,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循环不同部位血管病变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血管内治疗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以及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6年12月采用单纯Solitaire FR支架行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中间导管吸栓或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5例具有代表性的前循环不同部位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闭塞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颈内动脉末端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例、M2段主干闭塞1例。评价取栓或血管内成形治疗后即刻、24 h及术后3 m效果。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闭塞血管再通,但操作方法各异,无明显与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平均NIHSS评分较术前减少7分。术后3 m,5例患者mRS评分0~2分。结论依据不同部位、不同原因的血管闭塞,个体化使用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中间导管血栓抽吸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及球囊扩张术等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有效改善颅内外大血管闭塞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行血管内机械取栓的优化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以行血管内机械取栓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责任病灶特点、血管内治疗方式、血管开通状况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于中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行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的患者77例,其中M1段闭塞52例(右侧27例,左侧25例),上干闭塞15例,下干闭塞10例。取栓后Solitaire支架释放在狭窄部位17例,合并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应用Gateway球囊扩张6例,局部动脉给予溶栓药物3例。经血管内治疗后,77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全部成功开通。术后再灌注出血6例(7.79%),取栓术后因急性脑肿胀行去骨瓣减压术5例(6.49%),术后90 d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2分]48例(62.34%)。结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行Solitaire支架急诊取栓可获得满意的再通率及3个月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记录围手术期栓塞事件以及术后3个月内颅内出血或死亡。结果 31例患者共使用33枚Solitaire AB支架,其中19例首次机械取栓即实现血管再通;11例进一步行支架植入术,9例实现血管再通,最终总体血管再通率为90.32%(28/31)。术后1周NIHSS评分(8.81±3.40)分,低于术前的(16.06±4.82)分(t=-7.104,P=0.00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6例(51.61%)。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3例,随访期间发生颅内出血4例,共死亡6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安全、有效,首次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失败可以联合支架植入术作为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方法,应用Epidata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4家医疗中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取栓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桥接治疗组(急诊血管内治疗前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组。收集患者一般基线数据和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治疗后预后情况。使用术后90 d 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为90 d mRS评分和90 d血管性死亡率;主要安全性指标为术后48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再灌注损伤、造影剂渗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后循环取栓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25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接受桥接治疗28例,直接血管内治疗97例。入院时,桥接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13.9(11.3~23.2)U/L vs. 20.0(13.0~27.8)U/L,P=0.024]低于直接取栓组。桥接治疗组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桥接治疗组发病到医院的时间[120(82.5~180.0)min vs. 270(180.0~360.0)min,P<0.001]、发病到血管内治疗的时间[232(180.0~363.8)min vs. 334(255.0~443.5)min,P<0.013]、穿刺至灌注的时间[67.5(44.3~95.0)min vs. 90(60.0~137.5)min,P=0.009]、发病至灌注的时间[348.5(272.5~421.3)min vs. 460(335.0~577.5)min,P=0.002]均短于直接取栓组;而入院至动脉穿刺的时间,桥接治疗组的时间延误较长[117.5(70.0~160.0)min vs. 60(25.0~120.0)min,P=0.002]。桥接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高于直接取栓组(57.1% vs. 28.9%,P=0.006)。sICH(7.1% vs. 17.5%,P=0.178)、再灌注损伤(25.0% vs. 41.2%,P=0.118)、造影剂渗漏(10.7% vs. 15.5%,P=0.528)和90 d血管性死亡率(28.6% vs. 43.3%,P=0.161),桥接治疗组均低于直接取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桥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90 d的临床预后,疗效显著优于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且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