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3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681篇
内科学   381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50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22篇
综合类   1646篇
预防医学   578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883篇
  4篇
中国医学   1164篇
肿瘤学   11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癌患者的BMI与其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25 629例初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状况,经调整主要预后影响因素,以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年龄亚组中BMI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 BMI与年龄均为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与BMI的关联模式有所不同。在年龄小于35岁组观察到死亡风险与BMI呈现“J”型的关联,BMI为20.16 kg/m2的患者死亡风险最低;在年龄35 ~ 60岁组观察到BMI在23 kg/m2以下的患者死亡风险随着BMI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BMI在23 kg/m2以上的患者死亡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年龄大于60岁组观察到死亡风险与BMI呈现“U”型的关联,BMI为23.86 kg/m2的女性死亡风险最低。年龄小于35岁组患者的死亡风险对BMI变化的敏感程度相较于年龄35 ~ 60岁组和大于60岁组更高。结论: 在校正了相关预后因素后,BMI与年龄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与BMI的关联模式有所不同,对于年轻患者,死亡风险最低对应的诊断时BMI约为20 kg/ m2,而对于60岁以上患者,死亡风险最低对应的诊断时BMI约为24 kg/m2。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顺行再通组(n=41)和逆行再通组(n=22)。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判断术后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伴心房颤动、吸烟史、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脑卒中病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行再通组、逆行再通组分别有16例(39.0%)、15例(68.2%)接受急诊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P=0.027),穿刺至再通时间分别为(138+55) min、(120+47) min(P<0.01),90 d恢复良好(mRS评分≤2分)分别有17例(41.5%)、15例(68.2%)(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内逆行再通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大血管急性串联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摘要】 患者女,25岁,因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反复1个月就诊。7年前患者因腋臭双腋下曾行小切口汗腺切除术。1个月前因颈部滑膜肉瘤(ⅡB期)术后行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3次化疗期间,出现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皮损逐次加重。皮肤科检查:双手掌、足跖及腋下、腹股沟等间擦部位可见大片水肿性红斑,边界较清楚,上有粟粒至黄豆大小水疱,可见糜烂;皮疹处皮温高,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双腋下行小切口腋臭手术的部位无皮损,无疼痛。腋下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基底层下水疱形成及部分汗腺坏死。诊断:多柔比星脂质体相关间擦疹型手足综合征。根据该病例合并腋臭手术史,手术部位皮肤正常,推测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药物经汗腺排泄到皮肤后诱发的皮肤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了丹参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调研获取丹参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分别预测活性成分和HBV感染所对应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关系网络、Cytoscape软件将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可视化并进行拓扑学分析、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软件将丹参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出38种活性成分,获得疾病-化合物交集靶点178个,富集分析得到405个GO相关条目、68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T细胞/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mTO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大多数关键活性成分(丹参醌酚Ⅱ、丹参新酮、原儿茶酸、紫草酸和原儿茶醛)与核心靶点(PIK3CA、APP、STAT3、AKT1和mTOR)具有较好的亲和力。更进一步,在HBV复制小鼠模型上考察了丹参代表性活性成分紫草酸的抗HBV活性及对PI3K/AKT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结合常规序列扫描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伴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首次诊断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伴脑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不明时间窗组22例和明确时间窗组40例。对不明时间窗组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3DASL等检查,2组先行静脉溶栓,后续行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采用脑梗死溶栓实验(TICI)分级,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843)。治疗后,2组血管再通均达到TICI分级2b或3级,2组TICI分级、治疗7dNIHSS评分、治疗90dmRS≤2分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不明时间窗组和明确时间窗组治疗7dNIHSS评分明显降低[(7.3±4.1)分vs (18.2±4.2)分,(6.3±5.7)分vs (16.6±6.5)分,P0.05]。结论 3DASL-DWI与FLAIRDWI双不匹配技术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盛逸澜  瞿强  冉军  祁奇  温子星  余波 《中国康复》2019,34(4):199-202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中较常用的功能矫正贴扎技术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的即刻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贴扎组(KT组)、安慰贴扎组(PT组)、空白贴扎组(ZT组)各20例。KT组使用肌内效贴布实施足下垂功能矫正贴扎技术,PT组使用相同品牌、规格、颜色的肌内效贴布施行安慰性贴扎,ZT组不实施任何贴扎。KT组、PT组患者贴扎前后分别进行评估,ZT组患者间隔20min进行2次评估,评估指标采用10m步行测试(10MWT)、TUG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及Berg平衡量表(BBS)等。结果:3组患者行功能矫正贴扎后,KT组10m步行及TUGT所需的时间较贴扎前及PT组和ZT组均明显减少(P0.05),PT组和ZT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贴扎前后及组间的BBS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矫正贴扎技术能即刻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在平衡能力的改善及长期疗效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芪龙通络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病例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压药物、银杏叶胶囊模拟剂和芪龙通络胶囊模拟剂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服银杏叶胶囊和芪龙通络胶囊模拟剂;研究组加服银杏叶胶囊模拟剂和芪龙通络胶囊。对比分析治疗前后3组患者VEGF、NO、SOD、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EGF、NO、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观察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0%和观察组的32.50%(P 0.05)。结论芪龙通络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肾脏病理诊断对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作用,以提高临床上对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效率。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48例患者,对对比组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实验组患者实施肾脏病理检查,将两组患者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经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效果,可见,经肾脏病理检查的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对比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早期诊断中,通过应用肾脏病理检查方法进行相关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患者肾脏的病变情况,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接受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的42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加强术前心理干预,术中提高医护间配合度、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等系统护理措施。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人流综合征、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输卵管完全恢复通畅25例,部分通畅14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2.8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护理。将两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心功能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干预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房室瓣EA峰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其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