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破裂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01—2017-01间收治的35例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破裂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5例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未破裂组。2组均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比较2组疗效、致残率与病死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未破裂组预后良好率高于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致残率、病死率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宽颈动脉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脑血管痉挛(CVS)与血管壁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药理学预阻滞法,通过光镜和电镜对42只猫SAH后CVS的形成及其对血管壁病理性改变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结果预先使用血管外周阻滞剂可以明显地减轻SAH所致的CVS反应程度,并使血管壁发生的病理性改变也随之减轻。结论 CVS是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成因,继而又成为影响SAH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或阻止CVS的发生,可有效地防止血管壁发生相应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术中颅底大动脉或载瘤动脉破裂时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深  Juha H  杨佳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10-22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意外损伤时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介绍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的意外损伤时分别采用电凝、部分夹闭和阻断联合搭桥术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损伤经永久阻断后联合颅外-颅内架桥术者死于术后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经电凝处理和2例经适形动脉瘤夹行漏口封闭者预后良好(术中均使用临时阻断),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在无预处理的情况下,对颅内大动脉意外损伤时尽量采用耗时短的处理方法明显优于耗时长者,即追求简便适效,而不是耗时完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VAFAs)血管内重建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9月连续收治行血管内重建治疗VAFAs 2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与随访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共26个VAFAs,年龄为38~69岁,破裂9例,未破裂17例;瘤径5~12 mm。重建技术成功率100%。(2)破裂组9例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8例,单纯支架置入1例;多枚支架重建5例,单枚支架重建4例。未破裂组17例中,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3例,单纯支架置入4例;多枚支架重建7例、单枚支架重建10例。无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3)临床随访8.0~97.5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无一例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预后均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2例接受造影随访3.5~34.0个月,中位时间10.3个月,14例(63.6%)治愈,4例(18.2%)稳定或好转,4例(18.2%)复发;其中破裂组8例治愈5例,未破裂组14例治愈9例,两组各有2例复发。结论血管内重建治疗对破裂与未破裂VAFAs临床可行,安全性较高,中长期随访疗效较好;破裂VAFAs的复发率有增高的趋势,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出血量大于30ml,无脑疝发生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68例,分别采取小骨窗开颅术及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对照组24例,为同期不同意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两组手术患者的有效率、功能恢复情况、病死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而再出血率、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种手术组间的再出血率、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情况、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骨窗开颅及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相当,临床中可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影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912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差异因素。结果非感染 770例,颅内感染142例(15.6%)。感染类型有无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及脑室积脓、脑脓肿、硬膜下腔积脓、术区皮下或(和)骨瓣下化脓或合并骨髓炎、切口感染。细菌检出率占感染的27.5%。颅脑外伤术后感染与高温季节、高龄、重度以上损伤、短期内两次以上手术、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 (>5 h)手术、显微外科手术、颅底与后颅凹手术、脑室外引流、皮下或硬膜外积液以及急诊手术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冈素的易感患者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程度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创伤性脑损伤并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脑积水程度将其分为3组,即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8例。3组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观察3个月,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的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重度组术后总有效率57.14%,低于轻度组的96.67%、中度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GOS评分、GCS评分、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14%,高于中度组6.67%、轻度组6.67%(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轻度、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明显优于重度脑积水。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7年9月-2003年9月,共收治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病人221例,兹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猫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模型与脑血管造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猫二次枕大池注血法复制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脑血管痉挛(CVS)的模型,并以猫椎基动脉造影的方法检测了其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频度和强度。33只家猫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注血后半小时 CVS 的发生率为98%,重度为74%,但2小时后发生率即降为64%,重度者降至9%;二次注血后第一天 CVS 的发生率又升至87%,重度为67%,至二次注血后的第5天发生率仍达87%,重度为73%。可见二次注血可提高 CVS 的发生频度与强度,并符合临床规律,有助于对慢性期 CVS 的研究。并对急、慢性 CVS 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0例报告(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0例报告(摘要)魏学忠,胡深,孔令权一、临床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6~60岁。病因分为慢性脑蛛网膜炎10例、脑肿瘤6例、脑外伤2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蛛网膜囊肿1例。术前颅内压(ICP)正常4例,增高(>2.0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