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颞叶癫癎模型海马区神经元Akt1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方法制备颞叶癫癎大鼠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区总蛋白、Quantity one软件行灰度值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各区Akt1蛋白表达变化,计数不同处理组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癎模型组大鼠于癫癎持续状态发作即刻海马区Akt1蛋白表达升高(t=2.445,P=0.034),并于第30天时达峰值水平(t=1.214,P=0.002),发作后24 h表达水平迅速降低,并低于正常值范围(t=4.294,P=0.000),其余各测量时间点表达无明显改变;与氯化锂组相比,癫癎模型组大鼠于癫癎持续状态后1h海马区Akt1蛋白表达开始降低,24 h降至最低水平(t=4.134,P=0.000),至发作48 h后开始逐渐升高(t=2.481,P=0.002),并于发作第7天时升至氯化锂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癫癎持续状态发作后海马CA3区Akt1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立即增加,12h达高峰(t=16.586,P=0.000),48 h减少并降至正常值水平(t=0.357,P=0.089),发作后第10天再次增加(t=3.123,P=0.000),于第30天时阳性神经元数目再次达峰值水平(t=18.339,P=0.000),第50天开始恢复至正常值水平(t=3.219,P=0.000);氯化锂组仅海马CA3区Akt1蛋白表达于实验初始(0 h)升高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海马CA1和CA2区Akt1蛋白表达变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及海马CA3区Akt1蛋白表达均呈现癫癎持续状态后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动态过程,提示可能存在神经元保护作用,对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生长抑素(SS)mRNA和微清蛋白(PV)mRNA表达水平变化,拟从基因水平探讨其表达阳性叮一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观察时间点海马SSmRNA和PV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吖.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表达水平均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至发病后60d,海马CA3区SS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海马门区(t=3.211,P=0.009)和CA1区(t=1.902,JP=0.048)则仍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海马门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PVmRNA表达水平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6h开始降低,至发病后60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海马CA1区PVmRNA表达水平于发病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t=2.216,尸:0.048);癫癎持续状态早期,海马CA3区PV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至发病后7d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结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在颞叶癫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至慢性期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恢复或上调可能与颞叶癫癎的发展或修复有关。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数目的变化,部分是由于其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所致,并非神经元数目变化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2-脱氧葡萄糖连续腹腔注射诱导内质网应激,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计数海马CA1和CA3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3区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X盒结合蛋白1(XBP-1)表达变化。结果 与癫痫持续状态组相比,癫痫持续状态后第7天时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存活神经元数目增加,以CA1区显著(t=5.353,P=0.000)。癫痫持续状态组大鼠发作后6 h,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00),于发作第2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发作前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即高于对照组(均P=0.000),GRP78在发作后24 h和2 d时维持在峰值水平(均P=0.000),XBP-1在发作后24 h达峰值水平(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在癫痫持续状态前,以及癫痫持续状态后6、12、24 h均高于癫痫持续状态组(均P=0.000),至第2和7天时与癫痫持续状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2-脱氧葡萄糖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XBP-1-GRP78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含微白蛋白(PV)、钙视网膜蛋白(CR)、钙结合蛋白-D28K(CB)的梁静慧-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痢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于制模后6h、12h、24h、7d、15d及60d动态观察海马神经元PV、CR、CB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海马PV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CA,区无明显变化,在CA,区呈进行性下降(P〈0.05~0.01),7d时达最低值;在齿状回门区,6h即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15d时达最低值(P〈0.01),30d后开始上升,到60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大鼠海马各区、各时点CR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0.01);在CA3区和CA1区24h组及在齿状回门区15d组数量达最低。CB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CA3区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在CA1区,6h后开始减少(P〈0.05),7d后达最低值(P〈0.01),然后稍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齿状回CB阳性神经元的数量7d时开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并逐渐升高,60d时达高峰(P〈0.01)。结论 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痢模型中,海马GABA能神经元在CA1区和CA3区的变化可能诱发了颞叶癫痫的发作;在齿状回的改变可能在颞叶癫痫自发性复发性发作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2-脱氧葡萄糖连续腹腔注射诱导内质网应激,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计数海马CA1和CA3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3区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X盒结合蛋白1(XBP-1)表达变化。结果与癫持续状态组相比,癫持续状态后第7天时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存活神经元数目增加,以CA1区显著(t=5.353,P=0.000)。癫持续状态组大鼠发作后6 h,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00),于发作第2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发作前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即高于对照组(均P=0.000),GRP78在发作后24 h和2 d时维持在峰值水平(均P=0.000),XBP-1在发作后24 h达峰值水平(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在癫持续状态前,以及癫持续状态后6、12、24 h均高于癫持续状态组(均P=0.000),至第2和7天时与癫持续状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2-脱氧葡萄糖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XBP-1-GRP78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生长抑素(SS)mRNA和微清蛋白(PV)mRNA表达水平变化,拟从基因水平探讨其表达阳性γ-氮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观察时间点海马SSmRNA和PV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表达水平均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至发病后60d,海马CA3区SS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海马门区(t=3.211,P=0.009)和CA1区(t=1.902,P=0.048)则仍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海马门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PVmRNA表达水平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6h开始降低,至发病后60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海马CA1区PVmRNA表达水平于发病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江2.216,P=0.048);癫(癎)持续状态早期,海马CA3区PV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至发病后7d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结论 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在颞叶癫(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至慢性期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恢复或上调可能与颞叶癫(癎)的发展或修复有关.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数目的 变化,部分是由于其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所致,并非神经元数目变化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钠-钙交换体(NCX)mRNA和蛋白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癇模型大鼠海马CAl、CA3及齿状回区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癫癇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时间点NC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急性期(6~24h)海马各区NCX3 mRNA表达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进入静止期各区表达趋向回升,慢性反复自发发作期(30、60d)各区表达又出现不同程度的两次下调。除致癇后6h大鼠海马各区的NCX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外,NCX3蛋白变化趋势与NCX3mRNA基本一致。结论:NCX3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增加神经元钙超载,改变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促使癫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组织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动态变化,探讨NGB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癫痫模型实验组(n=35);实验组再依据观察时间分为:0、1、3、12、24 h和10、30 d。应用锂-匹罗卡品(20~127 mg/kg)建立大鼠SE模型,观察大鼠致痫期间行为学变化;采用尼氏(Niss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NGB表达水平。结果 SE后,海马组织各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元细胞损伤坏死,随着发作时程进展,CA1、CA3区存活神经元呈近直线下降趋势。其中CA1区(12、24 h,10、30d)、CA3区(0、12、24 h,10、30 d)和(DG区12、24 h,10、30 d)神经元存活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大鼠SE后,海马各区NGB表达水平均上调,CA1、DG区NGB表达均于SE后24 h达顶峰后轻度下降,但仍持续高于对照组,CA3区NGB表达呈持续升高趋势。其中CA1区(24 h,10、30 d)、CA3区(24 h,10、30 d)和DG区(12、24 h,10、30 d)NGB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另外,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存活数与NG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06,P=0.015;R=0.306,P=0.011)。结论大鼠SE后海马各区NGB表达上调,且与CA1、CA3区神经元存活数呈正相关,提示NGB表达上调可能是癫痫发作所致缺血缺氧损害的一种代偿保护机制,参与癫痫相关神经元损害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药塞来昔布对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与颞叶癫痴发病机制的关系,以为环氧合酶-2抑制药用于抗癫痼药物辅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鼠海马CA3区微量注射海人酸的方法制备颞叶癫痫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法观察塞来昔布治疗后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颞叶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P-糖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核因子-κBp65核移位现象明显增加(均P〈0.05);经塞来昔布治疗后,海马组织中核因子-κBp65、P-糖蛋白表达水平及核因子-κBp65核移位现象显著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核因子-κBp65和P-糖蛋白在颞叶癫痼慢性期表达上调、核因子-κBp65核移位现象增加,有可能是难治性癫痫发生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环氧合酶-2抑制药塞来昔布通过降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3区核因子。KBp65和P-糖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核因子-κBp65核移位,最终降低炎性反应,逆转多药耐药而发挥抗癫癫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与脑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1981年国际抗癫痂联盟制定的癫痫发作类型分类标准,共明确诊断190例癫痫患儿(强直.阵挛发作41例、强直性发作34例、阵挛性发作22例、肌阵挛发作12例、无张力性发作17例、失神发作22例、单纯部分性发作21例及复杂部分性发作21例),于癫痫发作72h内施行长程视频脑电图观察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其中以肌阵挛发作组[(32.42±6.62)ng/m1]水平最高,除与强直一阵挛发作组(P=0.062)外,与其他各发作类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其他各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癫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长程视频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rs=0.613,P=0.000)。结论癫痫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即升高,提示癫痫发作对患儿脑组织有一定损害;而且癫痫放电对神经元损害越严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越明显,不同发作类型中以肌阵挛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最高,提示这两种发作类型对脑组织的损害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蝎醇提物(EES)对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诱导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鼠的疗效及对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156只成年雄性大鼠除6只设为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建立氯化锂-毛果芸香碱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丙戊酸钠干预组和EES低(EESL组)、中(EESM组)、高(EESH组)剂量干预组(均n=30),观察各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6、24、48、72h和7d各时点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鼠的造模成功率为95.2%。经EESM、EESH和丙戊酸钠冶疗后,大鼠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级别及持续时间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1)。各观察时点CA1区和CA3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其中以EESH和丙戊酸钠疗效最好(两者疗效相当,P〉0.05);EESL疗效不明显,与模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EES能显著对抗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疗效与caspase-3细胞的减少相对应,说明EES具有抗凋亡作用。对caspase-3表达的抑制可能是其发挥抗凋亡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颢叶癫癎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癎的可能机制。方法于海马CA3区注射海仁酸制备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模型,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共治疗10 d(连续治疗5 d、间隔2 d,治疗2周)。分别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治疗前后海马区脑电图变化及尖波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后第3周时海马CA3区BDNF和NPY表达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尖波数目(T3:16.16±1.17,T4:14.94±0.98)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脑电图尖波数目(T3:9.09±0.67,T4:8.93±0.91)明显减少(均p=0.000);海马CA3区BDNF(治疗前后IOD值:49 571.40±2344.02比29 602.07±1932.82)、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治疗前后IOD值:2946.77±1142.79比18 104.34±934.58)和NPY(治疗前后IOD值:33 823.05±843.45比15 037.14±772.9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均P=0.000)。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降低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癎样放电,以及下调海马BDNF、TrkB和NPY表达水平而发挥抗癫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癎的可能机制。方法于海马CA3区注射海仁酸制备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模型,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共治疗10d(连续治疗5d、间隔2d,治疗2周)。分别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治疗前后海马区脑电图变化及尖波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后第3周时海马CA3区BDNF和NPY表达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尖波数目(T3:16.16±1.17,T4:14.94±0.98)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脑电图尖波数目(T3:9.09±0.67,T4:8.93±0.91)明显减少(均P=0.000);海马CA3区BDNF(治疗前后IOD值:49571.40±2344.02比29602.07±1932.82)、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治疗前后IOD值:2946.77±1142.79比18104.34±934.58)和NPY(治疗前后IOD值:33823.05±843.45比15037.14±772.9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均P=O.000)。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降低难治性颞叶癫痫大鼠癎样放电,以及下调海马BDNF、TrkB和NPY表达水平而发挥抗癫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海人酸诱导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组织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sE)组、黄芩苷治疗组,每组30只;采用侧脑室注入海人酸建立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通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观察黄芩苷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XIAP的表达量。结果黄芩苷明显改善sE后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海马CA3区XIAP在sE后6h起逐渐增加,12h达高峰,24h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芩苷治疗组海马XIAP蛋白表达在6h、12h和24h均高于sE组(P〈0.05)。结论黄芩苷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XI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伤性癫痫(PTE)大鼠模型海马CA3区CD133、核因子-kB(NF—k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表达及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探讨PTE可能的防治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A,n=6)、对照组(B,n=15)和治疗组(C,n=15)。观察行为学、脑电图,在不同时间点取脑,分别行抗CD133、NF—kB及GFAP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海马CA3区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A组比较,B、C组1d后海马CA3区CD133表达逐渐增加,7d时表达最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降低;NF—kB在1d时大量表达,7d后减少,14d明显减少;GFAP在7d表达增强,14d时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三种指标同一时期的表达均较A、B组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诱导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或者神经胶质细胞自身增殖,造成海马结构紊乱。依达拉奉可能抑制这一病理重构过程,从而在晚期PTE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d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点燃颞叶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5-HT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点燃颞叶癫大鼠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的颞叶癫大鼠随机分为TLE组(生理盐水10ml/kg腹腔注射,15只)及GSRd干预组(人参皂甙Rd2mg/kg腹腔注射,15只),另选1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5-HT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LE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5-HT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TLE组比较,GSRd干预组可显著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5-HT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人参皂甙Rd可能通过增加海马5-HT的表达来提高颞叶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癫痫发作时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探讨神经元损伤及癫痫发病机制。方法:利用锂-匹罗卡品(Li-PC)制作大鼠急性癫痫持续状态(SE)30min、1h、2h的癫痫模型,造模后1d、3d、7d、14d,经流式细胞技术(FCM)半定量检测Caspase-3的表达含量,并应用光镜及电镜进行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海马内Caspase-3表达与SE早期持续时间呈正相关(SE30min3.51±0.35,1h4.49±0.14,2h7.39±0.26p<0.001);各组中均可见Caspase-3表达1d活化,7d表达达峰值(SE30min组1d时3.51±0.35,7d时10.34±0.36;1h组1d时4.49±0.14,7d时14.33±0.33;2h组1d时7.39±0.26,7d时31.15±0.79;p<0.01)。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凋亡、缺失明显,以海马门区、CA1区为著。结论:Caspase-3是神经元凋亡关键的执行因子,它可以反映SE对神经元造成损伤程度。急性期SE所致的海马区缺血缺氧、水肿以及兴奋毒性导致神经元损伤,可能是慢性颞叶癫痫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GAD在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内源性促痫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AD65、GAD67在颞叶癫痫发生后海马内源性促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70)与对照组(n=42),实验组大鼠选用海人酸腹腔注射法建立颞叶癫痫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选取腹腔注射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天、30天为研究的时间点,颞叶海马的CA1区、CA3区、齿状回为研究部位。腹腔给药后每天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大鼠处死前进行EEG描记。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海马不同区域GAD65、GAD67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D65、GAD67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GAD65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随时间呈逐渐增高趋势,致痫后48小时~30天,GAD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48小时P<0.05;7~30天P<0.01);海人酸致痫后6小时、24小时实验组大鼠海马的GAD67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分别为P<0.01、P<0.05)。结论:颞叶癫痫急性期海马GAD67表达的增高及慢性期海马GAD65表达的增高是癫痫发生后机体的内源性抗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