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运动区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16例PD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其辅助运动区,频率为5 Hz,共1200次脉冲,磁刺激强度为100%静息阈值(RMT)。于干预前30 min及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其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成分N30等指标。 结果重复经颅磁刺激后10 min,P20~N30波幅较刺激前显著增高(P<0.05),同时P/F指数显著减低(P<0.05);运动诱发电位(MEP120)波幅显著增高,且在刺激后10 min达到峰值。 结论频率为5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运动区,不仅可暂时改善辅助运动区局部的兴奋性,还可影响与之存在纤维联系的第一躯体运动区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LEV)和传统抗癫痫药(AEDs)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对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10、50、100μg·m L-1)的VPA、CBZ及LEV持续作用于培养的正常新生鼠大脑皮质星型胶质细胞,分别在给药后10、20和30d,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gp的表达率。结果对照组即无药物作用的正常星形胶质细胞P-gp表达率在各时点均小于5%;CBZ组100μg·m L-1在20d,30d较对照组表达增高(P0.05),20d与30d两组间比较,P0.05,其他浓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VPA组100μg·m L-1在30d时较对照组表达增高(P0.05),较20d时表达增高(P0.05),其他浓度较各时点对照组比较,P0.05。LEV组在各浓度,不同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CBZ、VPA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P-gp的表达,而LEV不能诱导星形胶质细胞P-gp表达。  相似文献   
3.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1989年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血中MDRl基因C3435T多态性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64例癫痫患者MDRI基因C3435T多态性的表达.其中,难治性癫痫组31例,治疗有效组33例.结果 难治性癫痫组CC基冈型占64.5%,治疗有效组CC基因型占18.2%,两组病例基因型频率(X2=16.13 P<0.001)、等位基冈频率(X2=20.17 P<0.0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静脉血中MDRl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可作为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经颅磁刺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拟应用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分别刺激帕金森病(PD)患者M1手代表区(M1Hand)及运动前区(PMC),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以及M1与PMC间的联系。方法:对18名确诊PD患者先后进行4种不同干预,即口服美多芭、低频rTMS刺激M1Hand(0.5Hz,100%静息阈值,共1600次脉冲)、低频rTMS刺激PMC(0.5Hz,100%静息阈值,共1600次脉冲)以及假刺激。于每次干预前后各进行临床评价并测定运动诱发电位(MEP)相关指标。结果:①口服美多芭后UPDRSⅢ(P=0.001)以及其中有关僵直(P=0.001)、运动迟缓(P<0.001)的评分均较服药前显著改善。三种不同磁刺激干预产生结果不同,M1Hand组UPDRSⅢ减低(P=0.015),僵直(P=0.010)、运动迟缓(P=0.004)亦有所改善;PMC组UPDRSⅢ较干预前减低(P=0.046),僵直评分亦减低,但无显著性意义(P=0.163);②口服美多芭1h后MEP120减低(P=0.002),CSP延长(P=0.006);M1Hand组MEP120无著变,而CSP延长(P=0.015);PMC组MEP120减低(P=0.004),而CSP无著变;假刺激组则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低频rTMS对不同脑区产生的效应不同:刺激M1可使CSP延长;而刺激PMC可使MEP波幅减低。  相似文献   
6.
血脑屏障—解剖与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多药物耐药已经成为癫痫治疗的焦点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被认为是主要责任蛋白的P-糖蛋白和多药物耐药相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阐述了其过度表达与癫痫耐药机制的关系及影响其表达的有关因素。对该领域的深入认识将有助于实现难治性癫痫治疗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正>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电图(EEG)的影响,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即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标准[1],明确诊断为部分性发作,伴或不伴有继发全面性发作,稳定服用一种或一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且治疗效果欠佳者;(2)年龄为18~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探索在癫痫发作间期、发作期及发作前期脑电图活动的动态非线性变化特征,以期为癫痫发作的短期预报提供临床实验依据。方法:于2004-10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癫痫专科门诊男性癫痫患者1例,连续记录其在发作前、发作中及发作后的脑电图,选择其中异常度较高,伪差较少的导联(前额FP2导联)的脑电图进行2048点的相关维数计算(窗口移动2s/次,窗口长度8s),相关维数嵌入维为12,采用时间延迟重构相空间技术,延迟时间τ选用自相关函数第1个过零点时的时移量。对其癫痫发作间期、发作前期、发作期及发作后期脑电图进行连续动态非线性分析。结果:从发作间期至发作前期、发作期相关维数依次显著下降,与发作间期比较,发作前期与发作期的平均相关维数明显降低[(5.501±0.602),(4.602±0.517),(3.640±0.345),P<0.01]。至发作后期(5.229±0.364)又升高至接近发作间期水平,即癫痫发作时脑电图相关维数最低,且发作前约120s处,脑电图相关维数已开始呈波动性下降。至发作开始,下降更为迅速,相关维数最低处仅为2.52,低于发作间期的平均值5.501。此后在脑电波幅下降至间期二分之一前约60~70s,相关维数再次上升至接近发作间期水平,并保持相对稳定。结论:癫痫发作的不同时期其脑电图的相关维数不同,以发作期最低。并且在临床尚无发作表现时脑电图的相关维数已呈波动性下降,即采用脑电图动态非线性分析可能在癫痫发作前至少120s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颢叶癫癎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癎的可能机制。方法于海马CA3区注射海仁酸制备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模型,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共治疗10 d(连续治疗5 d、间隔2 d,治疗2周)。分别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治疗前后海马区脑电图变化及尖波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后第3周时海马CA3区BDNF和NPY表达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尖波数目(T3:16.16±1.17,T4:14.94±0.98)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脑电图尖波数目(T3:9.09±0.67,T4:8.93±0.91)明显减少(均p=0.000);海马CA3区BDNF(治疗前后IOD值:49 571.40±2344.02比29 602.07±1932.82)、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治疗前后IOD值:2946.77±1142.79比18 104.34±934.58)和NPY(治疗前后IOD值:33 823.05±843.45比15 037.14±772.9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均P=0.000)。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降低难治性颞叶癫癎大鼠癎样放电,以及下调海马BDNF、TrkB和NPY表达水平而发挥抗癫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