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单中心初步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急性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天坛医院中国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登记(Registry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China,RACE-CHINA)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对其住院病史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RACE-CHINA共登记急性卒中患者1408例,确诊上消化道出血40例,急性卒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84%,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3±9岁,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略高于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8%:2.75%,2.98%:2.84%),意识障碍患者、脑出血量大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卒中后第1~2周,持续时间多在1周内。急性卒中总体死亡率为7.0%,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卒中死亡率为30%。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卒中的严重并发症,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出血量、意识状态等可能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卒中(stroke)是突发性的脑部疾病,患者可因脑内动脉狭窄、闭塞甚至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和一过性/永久性脑功能损伤[1]。卒中后情感障碍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而焦虑和抑郁又是卒中后情感障碍最常见的类型。急性卒中常并发焦虑障碍,发生率为40%~50%[2],而有1/3卒中后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3],国外Paolucci等[4]对卒中患者长期追踪观察发现,PSD的发生率为36%,轻度抑郁占80%。目前,  相似文献   

3.
2002~2004-07,我院观察154例脑卒中患者,就卒中后出现的心理障碍及心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心理障碍1.1抑郁心理154例患者患抑郁症38例,占23.4%。卒中后抑郁最为常见,其发生率临床报道不一。Henmann等〔1〕对104例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较重抑郁症在急性期的发生率分别为19%和17%,总发生率为36%。Anderfson等对285例卒中患者随访1年,结果1年内抑郁发生率为41%,一个月内为79%,1年后新增病例发生率为5%。Cusafson等指出卒中早期和晚期至少有30%的患者有抑郁的经历。1.2病灶部位与抑郁的关系左侧基底节梗死28例,占18.2%;左侧皮质梗死10例,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全部急性卒中住院的患者资料,对其中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1973例住院急性卒中患者,其中有28例出现早发性痫性发作,发生率为1.4%;在脑梗死患者中发病率为1.1%(20/1785),脑出血患者中发病率为3.7%(8/188),两者差异具显著性(P<0.001);男性发病率为1.7%(20/1149),女性发病率为1.0%(8/824),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发作类型均为部分性或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病灶在脑皮质的13例(46.4%),皮质下6例(21.4%),皮质、皮质下均累及的9例(32.2%),皮质卒中更易引起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不同性别间发生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无明显差异性,出血性卒中比缺血性卒中更易导致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皮质卒中比皮质下卒中更易引起卒中后早发性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临床观察研究(Study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OS-Stroke)的32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 该研究人群中有869例(26.45%)患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教育程度、 运动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比值比(odds ratio,OR)1.38,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1.89,P =0.043] 、女性(OR 1.30,95%CI 1.04~1.63,P =0.020)、 NIHSS评分高(OR 1.26,95%CI 1.24~1.30,P <0.001)、居住于农村(OR 1.25,95%CI 1.02~1.53, P =0.026)及高龄(OR 1.03,95%CI 1.02~1.04,P <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 险因素,高教育水平(OR 0.77,95%CI 0.63~0.92,P =0.015)和经常运动(OR 0.80,95%CI 0.66~0.97, P =0.020)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应综合考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住院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住院急性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研究卒中后合并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连续住院的203例急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以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作为营养学指标,观察其变化趋势。以血清前白蛋白<200mg/L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研究基线资料、主要合并症、神经功能等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有下降趋势(P <0.05)。有110例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4.2%。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男性、年龄、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泻、发热、感染、认知功能障碍、卒中后抑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吞咽障碍以及禁食和(或)胃肠减压、胃肠营养等治疗措施与营养不良发生均有相关性(P <0.05)。年龄(OR =1.723,95%CI 2.204~15.498)、卒中后抑郁(OR =4.604,95%CI 1.952~10.860)、NI HSS(OR =1.159,95%CI 1.020~1.316)是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有较高的发生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年龄、卒中后抑郁、NIHS评分是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临床卒中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2005-02~2006-12我科收治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9例,依据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 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分为认知正常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收集人口学特征、卒中危险因子、血清学、胸片、心电图、神经心理量表等,详细记录各患者头颅CT/MRI检查结果 .3个月后复检.结果 认知功能损害组呈现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大脑半球病灶、病灶大小、亚临床卒中病灶数目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亚临床卒中数目是认知损害的危险因子.结论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侧半球病灶及病灶大小相关,亚临床卒中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强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卒中后认知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住院的1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病例均在入院第2天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测定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参照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制定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7.2mmol·L-1,糖化血红蛋白<6.5%)。发病第10~14天(病情稳定排除谵妄等情况)进行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测评,将MoCA评分<26分为认知损害组(64例)和MoCA≥26分为无认知损害组(39例),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现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认知损害组比较,认知损害患者年龄偏大(P=0.01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P=0.016);认知损害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无认知损害组,且血糖控制达标情况较无认知损害组差(分别P=0.001,P=0.045,P=0.006,P=0.001)。结论高龄、NIHSS评分高、空腹血糖升高及血糖水平控制达标差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糖作为可控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可能有助于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所有患者经过MMSE量表评分后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及卒中后认知正常组(PSCN),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血生化检查结果及卒中病灶部位等指标。结果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有41例,发生率为39.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hs-CRP水平及病灶所在的部位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于基底节与认知障碍可能相关(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PSCN组相比,PSCI组患者的年龄更高(OR=1.087),基底节病灶的发生率也更高(OR=3.93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和基底节病灶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急性卒中后肺炎的早期风险识别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卒中后肺炎是卒中患者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了解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卒中后感染发生的免疫功能标记物有利于早期识别急性卒中后肺炎高危患者。卒中诱发的免疫抑制综合症(stroke-induced immunodepression system,SIDS)的相关研究为临床预防急性卒中后感染开创了新的方向。为了论证预防性抗菌治疗(preventiveantibacterial therapy,PAT)是否对急性卒中后感染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如执行卒中临床医疗途径及卒中单元,可能是目前减少急性卒中后肺炎发生、促进卒中患者康复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post-strok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SMCI)患者眼-视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2月—2022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采用MMSE、MoCA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检测双眼视力、眼球转动运动、视野、视觉感知和视觉注意力。根据6个月随访是否发生PSMCI将患者分为PSMCI组和无PSMCI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SMCI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57例患者,71例(45.22%)发生PSMCI,108例(68.79%)发生眼-视功能障碍,其中58例(53.70%)为中心视力受损,30例(27.78%)为视野丧失,41例(37.96%)为眼运动异常,30例(27.78%)为视觉知觉障碍。PSMCI组眼-视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以及中心视力受损、眼球运动异常、视野丧失、视觉知觉障碍发生率高于无PSMCI组,年龄高于无PS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OR 1.919,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出血59例,脑梗死137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101例)和普通病房组(95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的差值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卒中单元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2.6± 5.5)分,普通病房组降低(8.9 ±4.1)分;卒中单元组BI升高24.3±14.8,普通病房组升高15.1±1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单元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27.7%、97.0%、10.9%及2.0%)与普通病房组(15.8%、88.4%、23.2%及8.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卒中单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对象为本院1999年5月至2001年12月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为突发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并持续〉24h,颅脑CT或MRI显示急性缺血性病灶。纳入标准:48h内发生的缺血性卒中;年龄〉55岁。排除标准: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如严重的帕金森病);病情严重;严重视、听功能障碍;严重失语;严重脑外伤及有神经外科手术史;卒中前有认知功能损害。共入组401例,其中128例(31.9%)为卒中后认知损害(损害组),273例(68.1%)认知功能正常(正常组)。  相似文献   

14.
重视卒中后情感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可出现各种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淡漠、情感失禁和躁狂。卒中后情感障碍会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和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虽然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率高,但在临床实践中其诊断率却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医师及家属一般只重视患者的躯体功能康复情况,忽视了患者情感方面的变化。1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最常见的卒中后情感障碍之一,文献报道的PSD发病率为18%~78%,综合估计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卒中继发癫的发生率、发作临床特点(发生时间、发作形式与病灶部位的关系)、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有关问题。方法选择经头CT或MRI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共564例,随访1~2年观察所有病人癫发生率、发作临床特点,探讨继发性癫发病机制,总结治疗措施。结果本组病人继发癫者66例,癫发生率11.7%(66/564)。其中脑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2%(30/294),脑栓塞为12.7%(14/110),脑出血为12.9%(16/124),蛛网模下腔出血16.6%(6/36);69.7%的继发癫发生在脑血管病发病的2周内;出血性卒中多表现大发作,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治疗上以抗癫药物为主,大多数患者不需长期服药。结论卒中继发癫的发生率为11.7%,以蛛网模下腔出血最易发生,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全面性发作,缺血性卒中多表现部分性发作,其中早发性癫(2周内发作)占69.7%,抗癫药物有效,一般不需长期服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急性脑梗死290例患者,应用MMSE筛查出入院3d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22.9%;年龄、糖尿病史、卒中或TIA史、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面积大、左半球梗死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年龄、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史、多发性脑梗死体积、梗死面积大、左半球梗死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谵妄是由于脑部广泛性代谢失调所引起的急性器质性精神病性反应,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错乱状态,是部分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降低脑卒中患者谵妄的发生率要依靠医院对老年和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和管理。为了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谵妄的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及维持效果。 方法 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神经内科住院卒中患者便秘发生 率高的原因进行查检、分析及改进,改进措施实施一个月后,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卒中患者便秘 发生率进行比较。半年后将改善措施推广至保健神经内科,比较实施推广一个月后保健神经内科卒 中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变化。 结果 改善前调查神经内科17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改善后调查14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内 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由改善前的67.64%降低到改善后的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98, P <0.01),半年后改善效果仍维持,便秘发生率为20.06%。保健神经内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由改善 前的66.50%降低到改善后的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7.67,P <0.01)。 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可在院内其他科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首发脑卒中患者第4周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 共调查127例患者,其中113例完成所有调查,将诊断为PSD的患者列为PSD组,其余患者为非PSD组.比较2组的卒中性质和卒中部位.结果 从卒中病灶发生的部位看,左侧病灶发病率(59.18%)高于右侧病灶(38.16%),前部病灶(50.85%)高于后部病灶(29.63%).皮层病灶(57.14%)高于皮层下病灶(33.80%).2组病灶数目比较,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59.68%)明显高于单灶患者(37.25%)(P<0 .05).卒中性质与PSD无明显关系(χ2=3.86,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背景和目的:重症卒中后早期可出现急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谵妄,且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预后不良.该文是首例人群-基础有关TIA或小卒中的暂时性认知功能障碍(transient cognitive impairment,TCI)研究,旨在确定是否TCI 也见于TIA或小卒中急性期患者,以及TCI是否能预期其后长期的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