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弥漫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定义为伴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2)基因突变的弥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其典型特征为中度细胞多形性,分化较好,生长缓慢,ATRX和TP53基因突变支持诊断。该肿瘤好发于青年,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常累及额叶。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由分化良好的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组成,间质疏松,呈微囊样,肿瘤细胞密度轻至中等,胞质不明显,胞核呈"雪茄"状或不规则深染(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弥漫性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但表达强度不一,胞质强阳性表达、胞核弱阳性表达抗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定义一种罕见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以弥漫性软脑膜病变为特征,肿瘤细胞形态类似少突胶质细胞,部分病例可见神经元分化;存在BRAF基因融合及染色体1p缺失或1p/19q-共缺失,不存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由低至中等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4版修订方案(2016年WHO指南),探讨分子标志物对病理诊断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既往诊断为少突-星形细胞瘤或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病例回顾病理检查结果参照2016年WHO指南重新进行整合性诊断。收集2014至2016年,45例经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诊断为少突-星形细胞瘤及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病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IDH1/2基因突变及TERT启动子区突变,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1p/19q的共缺失状态,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水平。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及MGMT甲基化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依据2016年WHO指南,结合IDH基因突变、1p/19q共缺失等分子标志物特征,45例整合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和1p/19q共缺失)22例;弥漫性胶质瘤[IDH野生型(IDH野生型和1p/19q共缺失)]2例;弥漫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8例,IDH野生型3例)11例;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和1p/19q共缺失)2例;间变弥漫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3例,IDH野生型1例)4例;少突-星形细胞瘤(未知类型)4例。TERT启动子突变及MGMT甲基化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2016年WHO指南和更新的修改建议,并不能把既往诊断为少突-星形细胞瘤的患者进行完全分类;此类混合性胶质瘤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称新版肿瘤分类)首次将弥漫性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两大类,其中成人型分为3种类型,即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为进一步准确理解和应用新版肿瘤分类,本文就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诊断分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于鞍区和鞍上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鞍区和鞍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27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头痛伴双眼视物模糊5个月。头部MRI显示鞍区和鞍上占位性病变,T_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呈高或低混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界限清晰,正常垂体结构显示不清。临床诊断为垂体腺瘤,行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视神经减压术,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可见神经毡背景;肿瘤细胞大小和形态相对一致,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深染,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肿瘤细胞胞核表达神经元核抗原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胞核和胞质表达钙视网膜蛋白,胞质表达突触素、嗜铬素A、上皮钙黏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胞核局灶性表达S-100蛋白,胞质局灶性表达神经微丝蛋白、细胞角蛋白8和波形蛋白;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3%。网织纤维染色呈阴性。基因检测可见肿瘤细胞无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无1p/19q-共缺失。最终病理诊断为脑室外神经细胞瘤(WHOⅡ级)。结论鞍区和鞍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临床极为罕见,组织学形态与发生于脑室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相似,表现为肿瘤弥漫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胞核圆形,可见神经毡背景和"树枝"状薄壁毛细血管。应注意与垂体腺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定义为室管膜瘤的一个亚型,以细胞呈少突胶质细胞样,可见核周空晕为特点,好发于青年幕上部位。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呈现少突胶质细胞样表型,胞质透明形成核周空晕(图1),常为幕上富血管肿瘤,偶见于颅后窝和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室管膜和血管周围"菊形团"样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为肿瘤细胞丰富、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的胶质瘤(图1),细胞形态相当不一致。大部分肿瘤细胞仍保持少突胶质细胞圆形、核深染、核周空晕、细胞突起少的特点,常见局灶性钙化灶,核分裂象易见(图2)。少数肿瘤细胞以多形性伴多核巨细胞为特点,或可见明显梭形细胞;胶质纤维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肥胖细胞常见于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二者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胶质瘤中1p/19q联合缺失与患者临床特征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表达的关系.方法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的63例手术确诊胶质瘤标本进行1p/19q联合缺失检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1p/19q联合缺失患者与无联合缺失患者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及MGMT表达状态是否有差异.结果 全组63例患者,男38例,女25例,年龄(41.7 ± 15.3)岁.其中,16例(25.4%)存在1p/19q联合缺失.1p/19q联合缺失患者与无联合缺失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病理类型1p/19q联合缺失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少突胶质细胞瘤(9/16)、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3/8)、星形细胞瘤(2/10)、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6)及胶质母细胞瘤(1/2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全组63例胶质瘤及25例含少突成分胶质瘤中,MGMT阳性肿瘤1p/19q联合缺失比例与MGMT阴性组间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p/19q联合缺失主要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有关,含少突成分胶质瘤中1p/19q联合缺失比例较高.1p/19q联合缺失可作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存在1号染色体短臂(1p)和19号染色体长臂(19q)的杂合性缺失,且具有这一分子遗传学改变的病人,其放化疗敏感性较高,预后较好。此外,还有一些分子遗传学的变化,如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53基因突变、Ki-67基因高表达、IDH1基因突变等,可能对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本文就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最新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是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分类中的WHOⅠ级肿瘤,分为单纯型、复合型和非特殊型3种组织学亚型。由于缺乏典型的"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非特殊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成为临床极具挑战性的诊断难点。本文回顾分析1例非特殊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该少见亚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儿,16岁,因反复头痛、头晕,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额叶皮质病变入院。过去3年内至少癫发作2次,抗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无瘤周水肿,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手术全切除病变,肿瘤内可见囊性区和囊壁上附着的神经胶质增生结节。神经胶质结节主要由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细胞弥漫性分布构成,可见一些散在分布的神经元,未见典型"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邻近大脑皮质部分区域可见"微柱结构"形成,符合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Ⅰa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细胞胞质突触素和胞核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弥漫性强阳性,胞质CD34、S-100蛋白和原癌基因BRAF V600E灶性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2%。荧光原位杂交未见1p/19q-共缺失。最终病理诊断为(右侧额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非特殊型,WHOⅠ级,伴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Ⅲb型。术后未行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规律随访1年,术后第3和6个月时分别复查头部MRI,未见肿瘤复发,也未再出现癫发作。结论非特殊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组织学亚型临床少见,易误诊为低级别胶质瘤,青年患者出现癫发作和大脑皮质病变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须作为第一怀疑诊断而加以鉴别,结合CD34、R132H-突变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BRAF V600E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1p/19q分子检测对明确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发生于脊髓的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男性患儿,12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疼痛,进行性持续性加重,并逐渐进展为不能站立、瘫痪、不能自行翻身。脊椎MRI显示腰骶部椎管内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分布,可见陈旧性出血;部分区域可见细胞体积较小、异型性明显、胞核深染的未分化细胞;部分肿瘤细胞具有横纹肌样细胞特点,胞质红染,胞核偏向一侧、呈空泡状,核仁明显,胞质内可见嗜酸性球形包涵体;并可见间质黏液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部分表达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不表达突触素、嗜铬素A、S-100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I1)表达缺失;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5%~20%,最终病理诊断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术后辅助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双下肢症状明显好转。共住院23 d(至首次药物化疗结束),出院后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发生于脊髓的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临床罕见,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明确诊断仍依赖于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特别是INI1表达缺失为明确诊断的特征性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分子遗传学改变和肿瘤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了105例胶质瘤.根据影像学资料记录每例肿瘤的部位,运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肿瘤染色体1p和19q杂合性缺失的情况,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估肿瘤部位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位于非颞叶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与位于颞叶的肿瘤相比,更倾向于具有1p和19q联合杂合性缺失,而星形细胞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与其部位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可能发生于不同的脑叶,即具有1p和19q联合杂合性缺失的肿瘤通常发生于非颞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4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分子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整合诊断为4级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及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检测肿瘤分子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特征性的蛋白表达。结果 73例4级IDH突变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8岁;男性占56.2%(41/73);75.3%(55/73)肿瘤位于额叶。形态学结果显示,13.7%(10/73)的肿瘤在镜下未见微血管增生和坏死,表现为2级或3级星形细胞瘤的形态,其他86.3%(63/73)的肿瘤可见微血管增生和坏死,符合4级星形细胞瘤的特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73例肿瘤IDH1 R132H染色均为弥漫阳性,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8.1%(59/67),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体相关基因(ATRX)表达缺失率为83.6%(56/67)。分子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IDH1 R132H突变,76.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例男性间变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儿,11岁,头痛伴左上肢无力15 d。头部CT和MRI显示右侧颞叶和基底节区巨大占位性病变,提示胶质瘤。遂行右侧颞叶和基底节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瘤呈囊实性,实性部分呈灰黄色,质地柔软,血供丰富,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术中冰冻病理学提示低级别胶质瘤,遂分块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由梭形和圆形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和多核瘤巨细胞组成,核分裂象罕见;局部可见较成熟的神经元或节细胞分化成分,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间变特征,细胞密度增加,异型性明显,以圆形和梭形细胞为主,核分裂象5个/10高倍视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伴血管周围假"菊形团"样结构,局灶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低级别肿瘤细胞胞质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BRAF V600E、胞质和胞核表达S-100蛋白、胞膜表达CD34,少数肿瘤细胞胞质表达突触素和非磷酸化神经丝重链SMI-32,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3%;低级别和高级别肿瘤细胞胞核均表达P53;高级别肿瘤细胞胞质表达GFAP和BRAF V600E,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30%。网织纤维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周围包绕基底膜样物质。基因检测显示,低级别和高级别肿瘤均存在BRAF V600E杂合突变。结论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间变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定义为核分裂象5个/10高倍视野,属WHOⅢ级,预后较WHOⅡ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差。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胶质母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节细胞胶质瘤,尽管上述肿瘤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基因突变有重叠,但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各异。  相似文献   

15.
软骨肉瘤     
<正>中枢神经系统分化的软骨肉瘤临床十分罕见,多起源于颅底,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中年男性比例稍高。组织学形态,肿瘤组织呈分叶状,偶见钙化,细胞大小、形状不一,呈卵圆形或多角形,轻度异型性,胞核较大、浓染(图1),常见双核细胞;间质黏液变性和软骨样基质液化是软骨肉瘤的常见表现;可见坏死和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和胞核均表达S-100蛋白(S-100),胞质表达D2-40(图2)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R132H。  相似文献   

16.
垂体细胞瘤     
垂体细胞瘤临床少见,为一种边界清楚,呈实性、低级别成人梭形细胞胶质肿瘤,起源于神经垂体或漏斗部。其细胞密度中等,由片状或簇状排列的伸长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嗜酸性,无胞质内颗粒及空泡形成。肿瘤细胞核大小一致,有小核仁;没有或罕见核分裂象。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相比,垂体细胞瘤缺少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肿瘤细胞主要表达波形蛋白(Vim)和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多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ogo-A蛋白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该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临床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组织标本,其中少突胶质细胞瘤16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ogo-A的表达,并与同视野下瘤细胞的核分裂与核异型性比例作相关分析;另外,把病理标本按照分级进行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ogo-A免疫阳性染色的光密度值与肿瘤细胞核分裂﹑核异型比例呈明显的负相关,对蛋白印迹试验结果进行光密度分析也发现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Nogo-A蛋白条带灰度值明显高于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灰度值。结论Nogo-A蛋白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该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ogo—A蛋白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该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临床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组织标本,其中少突胶质细胞瘤16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ogo—A的表达,并与同视野下瘤细胞的核分裂与核异型性比例作相关分析;另外,把病理标本按照分级进行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ogo—A免疫阳性染色的光密度值与肿瘤细胞核分裂、核异型比例呈明显的负相关,对蛋白印迹试验结果进行光密度分析也发现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Nogo-A蛋白条带灰度值明显高于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灰度值。结论Nogo-A蛋白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该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1例腺样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总结此类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63岁,临床表现为口角左偏10余天。头部MRI增强扫描提示左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未见恶性肿瘤征象。行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左侧额颞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于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病变。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多中心生长,部分肿瘤区域黏液丰富;肿瘤细胞呈条索状、筛状、腺腔样或乳头状排列;肿瘤细胞胞质较少,胞核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深染,偶见明显核仁;可见肾小球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弥漫性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和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胞核表达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和P53,胞质和胞核表达S-100蛋白,胞膜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不表达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癌胚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CD31、CD34、CAM5.2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76.80%。最终病理诊断为腺样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12 d因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腺样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极为罕见,明确诊断依靠特异性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注意与转移性腺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将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定义为位于松果体区的神经上皮肿瘤,由乳头状区域和实性区域组成,肿瘤细胞呈上皮样,表达细胞角蛋白(CK)特别是CK18。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发生于儿童和成人(中位年龄35岁)者主要呈T1WI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边界清晰,易复发,脊髓播散罕见。组织学形态可见乳头状区域中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图1),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略透明、空泡状、偶呈嗜酸性;实性区域肿瘤细胞弥漫排列,乳头状结构不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胞质表达CK、CAM5.2、CK8/18(图2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S-100)和CD56(图2b),不表达广谱神经微丝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