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早期白细胞及其亚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AIS住院患者588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患者6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头颅CT或MRI梗死面积大小将AIS患者分为腔隙性AIS组151例和非腔隙性AIS组437例,比较2组白细胞参数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IS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1.073,95%CI:1.017~1.132,P=0.00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68,95%CI:1.001~1.139,P=0.046)进入回归方程。非腔隙性AIS组白细胞计数高于腔隙性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0.898,95%CI:0.811~0.995,P=0.040)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白细胞计数为腔隙性AIS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对AIS的发生及梗死面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免疫细胞亚群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急性脑出血(AICH)后神经功能恶化(ND)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87例A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ICH后1w内有无ND进展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ND组24例,占27.6%)和无神经功能恶化组(非ND组63例,占72.4%),并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外周免疫细胞亚群计数、NLR比值的差异性及与N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ND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ND组患者,分别为10.80±4.44vs8.02±2.24(P0.001)和9.23±4.97vs5.02±1.87(P0.001),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ND组患者1.45±0.58vs2.43±1.87(P=0.025),故ND组患者的NLR比值明显高于非ND组患者9.45±5.40vs3.28±1.94(P0.001)。通过回归分析发现AICH后外周血细胞计数、NLR比值与ND的发生密切相关(OR:1.87,95%CI:1.45~2.23),P0.001)。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证实NLR比值(面积为0.872,P0.001)对ND发生的预测价值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面积分别为0.749,0.823和0.721,均P0.001)。结论 NLR比值的升高对预测AICH后N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AICH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健康体检者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在A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ACI患者299例和同时期体检中心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者299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细胞和细胞间比值的差异,然后将差异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ACI的危险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在ACI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了299例ACI患者和299例体检者,单因素分析发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EMR)和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ENR)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EMR和ENR与ACI发生有关(P <0.05)。ROC结果显示NLR、EMR和ENR预测A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3、...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帕金森病(PD)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7例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其中38例合并周围神经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病例组; 59例不合并周围神经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Hoehr-Yahr(H-Y)分级,比较各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病例组及对照组性别、年龄、帕金森病程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可能是帕金森周围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脑梗死面积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19例,根据头颅MR上脑梗死面积分为小面积组59例,中等面积组32例,大面积组28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大面积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分别高于小面积、中等面积组(P<0.05); Spearman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LR与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0.276,P=0.002; r=0.351,P=0.000; r=0.366,P=0.000); Logistic回归显示,NLR(OR=1.519,P=0.001)为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显示,白细胞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P=0.002; 中性粒细胞AUC为0.711,P=0.001; NLR水平AUC为0.727,P=0.000,NLR最佳诊断值为2.43。结论 NLR为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对大面积脑梗死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炎症指标与NMOSD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MOSD患者4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7例。另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NMOSD患者首发组(n=25)、复发组(n=23)与对照组(n=20)间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组间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因素;比较NMOSD患者首发组(n=23)与复发组(n=25)的颅内压、脑脊液白细胞、脑脊液白蛋白、脑脊液蛋白、脑脊液IgG、白蛋白商(Qalb)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SII在预测NMOSD复发的价值。结果 首发组、复发组之间性别、年龄、视觉诱发电位(VEP)、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无明显差异。首发组NLR高于对照组(P <0.05),复发组中性粒细胞、SII、NLR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3种炎性因子与周围性眩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8例周围性眩晕患者为眩晕组,再选择5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血常规、生化指标、NLR 和 hsCRP水平,研究 NLR、hsCRP 和 WBC 与周围性眩晕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血常规、血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眩晕组 NLR、hsCRP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NLR 与周围性眩晕有明显的数量-反应关系,随NLR 水平升高关联强度增加,发生眩晕的风险亦增高(P <0.05);hsCRP 与周围性眩晕的数量-反应关系不明显,只有≥3.72 mg/L 时才伴随风险增高;WBC 与周围性眩晕无相关性(P >0.05).结论 NLR与周围性眩晕呈明显相关性,但确切机制和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作者医院发病24h内入院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hs-CRP和NLR水平,分析hs-CRP、NL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hs-CRP、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轻、中、重度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脑梗死组NLR较轻度组升高(P0.05),而重度组与中度组间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hs-CRP、NLR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正相关(r=0.76,P0.05;r=0.46,P0.05),NLR与hs-CRP间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 NLR、hs-CRP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早期评估和干预,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计算NLR和PLR。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NLR和PLR做比较。结果共纳入48例NMOSD患者。NMOSD发作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NLR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而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MOSD组发作期、缓解期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及PLR无统计学差异。NMOSD组发作期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 Ab)(+)患者与AQP4 Ab(-)患者相比,两者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及PLR等无统计学差异。NL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P=0.000,95%CI:0.734~0.878)。结论 NMOSD患者发作期NLR明显升高,NLR升高与NMOSD炎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方法选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是否出现卒中进展分为进展性卒中组(39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结果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比较,进展性卒中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 63±9. 99) vs (64. 87±10. 33)]、红细胞分布宽度[(14. 17±1. 33) g/L vs (13. 10±1. 03) g/L]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 076,95%CI 1. 023~1. 131,P=0. 005)、红细胞分布宽度(OR=2. 068,95%CI 1. 249~3. 425,P=0. 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对照组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群108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对所收集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吸烟(OR=3. 286,P=0. 001)、高血压(OR=6. 072,P=0. 000)、糖尿病(OR=2. 046,P=0. 043)和γ-GT (OR=1. 027,P=0. 002)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γ-GT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686(95%CI 0. 617~0. 754,P 0. 05)。结论血清γ-GT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γ-GT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且探讨适宜的疗程。方法 收录发病72 h以内、未溶栓的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RIPostC 10 d组、RIPostC 14 d组和对照10 d组、对照14 d组,并分别进行4个循环的充气和放气。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入院时、10 d时、14 d时和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时、90 d时良好转归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14 d时、90 d时认知障碍率)。结果 纳入89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RIPostC组,45例对照组),在RIPostC 10 d组中仅有1例不能耐受而放弃治疗,对照组完全耐受。在对照组中,3名患者复发脑梗死(分别为30 d时、65 d时和78 d时),而在RIPostC各亚组中均没有发生任何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在90 d时,与对照10 d组和对照14 d组相比,RIPostC 10 d组和RIPostC 14 d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梗死体积分别减少33.7%和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的良好转归率明显增高(P<0.05);MoCA、MMSE认知障碍率显著性降低(P<0.05)。与RIPostC 10 d组相比,RIPostC 14 d组中NIHSS评分、mRS的良好转归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进行RIPostC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可行性,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减少残疾,改善预后。同时,也能够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但RIPostC 10 d和14 d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无显著差别,所以,RIPostC治疗10 d是较为合适的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的血钾水平、一般情况、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PCO2、住院时间等进行有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钾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有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钾(0~3.5mmol/L)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P<0.05),其中0~2.9mmol/L、2.9~3.1mmol/L、3.5~5.5mmol/L(P均<0.001),趋势P值<0.0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Hunt-hess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白细胞计数正常(P<0.05);箱线图显示:随mRS14评分增高,血钾水平呈下降趋势,低血钾组mRS14评分的分布区间偏高。结论 血钾水平越低,短期预后不良可能性越大,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其他可能影响因素有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出血情况。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记录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NIHSS评分、连续服用3个月及6个月mRS评分及脑梗死复发、药物导致出血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 0. 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和致残率均低(P=0. 046,P=0. 037),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P=0. 03);但出血情况差别不大(P=0. 699)。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梗死复发率及残疾率均低(P=0. 037,P=0. 039)。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出血明显增加(P=0. 038),以胃肠道少量出血为主。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短期应用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预防及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治疗意义,但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AIS的青年患者325例。根据入院NIHSS评分分为轻型卒中组和重型卒中组;根据卒中后第14天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结果重型卒中组中白细胞、球蛋白、血糖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轻型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轻型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高白细胞(≥7.1×10~9/L)和低FT3(4.09 pmol/L)水平是重型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短期预后不良组白细胞、球蛋白、血糖、Fib水平、入院NIHS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白蛋白、FT3和A/G比值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回归分析表明,高白细胞(≥7.1×109/L)、低A/G比值(1.56)和低FT3(4.09 pmol/L)水平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青年AIS患者中,较高的白细胞水平及较低的FT3水平是重型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而较高的白细胞水平及较低的FT3水平、A/G比值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为脑梗死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人群103例为对照组; 检测和比较2组血清PTX3、hs-CRP水平; 比较NIHSS≥5分和NIHSS<5分的患者血清PTX3、hs-CRP水平以及mRS≤2分和mRS>2分患者的血清PTX3、hs-CRP水平; 分析血清PTX3、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关系以及两者对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与脑梗死组NIHSS<5分患者比较,NIHSS≥5分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水平升高(P<0.05); 脑梗死组mRS>2分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亦均高于mRS≤2分的患者(P<0.0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hs-CRP水平与其 NIHSS和mRS得分均呈正相关(PTX3:rs=0.471,0.451; hs-CRP:rs=0.381,0.320; 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对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良好,但以血清PTX3水平预测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最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均相关,且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但以血清PTX3水平的预测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致大面积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9例经诊断为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致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CT、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心电图检查,同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结果一级侧枝循环建立与糖尿病显著相关(P 0. 05),与房颤、高血压、吸烟、NIHSS评分无关(P 0. 05)。二级侧枝循环建立与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NIHSS评分均无关(P 0. 05)。心源性脑栓塞导致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与脑疝显著相关(P 0. 05)。TCD评估一级侧枝循环的建立与MR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 656,P 0. 05)。结论糖尿病可促进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一级侧枝开放。心源性脑栓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易发生脑疝。TCD可以较好评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的一级侧枝循环建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梗死发生时间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aSAH)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aSAH患者395例,其中发生早期脑梗死患者74例,迟发性脑梗死患者77例,两者并发患者29例。分析aSAH术后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Ⅲ级和手术夹闭术是早期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unt~Hess≥Ⅲ级和血管痉挛是迟发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早期脑梗死是术后a SHA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3;95%CI,1.16~4.72;P0.001)。结论 Hunt~Hess≥Ⅲ级和手术夹闭术是aSAH患者术后并发早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unt~Hess≥Ⅲ级和血管痉挛则是迟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脑梗死比迟发性脑梗死更能预测aSAH患者术后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01月至2019年05月诊断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并入院时行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有完整临床数据的患者共346人。按准入及排除标准,将其分为血肿扩大组(101人)及血肿未扩大组(245人),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型、是否有糖尿病史、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量、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首次头颅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中心粒细胞(ANC)、淋巴细胞(A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肌酐(CREA)、血糖值(GLU)、血清钙(CA)、血清镁(Mg)、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凝血功能(PT、APTT、FIB)、入院血压(SBP、DBP)等相关指标。根据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血肿量、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肿未扩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结果显示血肿扩大组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结论 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与脑白质胆碱能通路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118例。对入组患者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估认知功能、头颅CT血管成像采集颅内血管信息、头颅磁共振采集脑白质病变情况,按认知功能水平,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研究组,8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33例)。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颅内血管狭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研究组Mo CA总分及其分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CHIP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CHIPS得分与Mo CA评分及其部分分项呈负相关(均P0.05)。颅内动脉狭窄与Mo CA评分及其分项(除抽象功能)呈负相关(均P0.05);CHIPS得分与颅内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0.001)。结论颅内动脉狭窄在脑白质胆碱能通路病变致使多领域认知功能障碍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