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气肿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严重性在于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肺心病.为有效预防和治疗,必须及时发现早期肺气肿和对中晚期肺气肿肺功能状况作出正确评估.本文总结了常规胸片、MRI和CT对肺气肿诊断的应用价值及在评估肺功能方面的作用.指出螺旋CT呼吸两相肺容积的测定是评估肺功能的准确和敏感的手段之一,并且通过定量分析HRCT的CT值可以发现常规胸片难以显示的早期肺气肿.  相似文献   

2.
肺气肿的诊断:CT和肺功能检查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作者比较了117例的CT扫描(其中50例同时加作了HR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在检出肺气肿上的能力。结果显示CT和肺功能检查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分别为78.26%和47.82%,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异。66.67%(16/24)肺功能检查无肺气肿的病例,CT都发现了肺气肿征象,说明CT在检出轻度、早期肺气肿上较肺功能检查敏感。在50例常规CT和HRCT的比较中发现35.8%常规CT正常的病例,在HRCT上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双相扫描三维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T定量肺功能与常规肺功能(PFT)之间的关系,并评估CT定量分析肺功能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4例COPD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机,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分别对患者行全肺扫描.采用全自动后处理软件,三维定量分析CT肺气肿参数和空气潴留评估参数.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T肺功能参数与PFT之间的关系.结果 CT肺气肿评估参数最低1%衰减值[Perc1,(-984.28±17.93)HU]、最低15%衰减值[Perc15,(-948.35±22.26) HU]与片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48.69±23,47),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45.89±15.36)%呈正相关(r=0.45 ~0.67,P<O.01),与残气比[RV/TLC,(61.32±14.48)%]呈负相关(r=-0.33~-0.42,P<0.01).CT评估肺气肿指数(EI)和空气潴留评估参数:-860~-950 HU范围内呼气相、吸气相衰减区占全肺容积百分比的差值[RVC-860~-950,(17.66±22.36)%]、呼气相与吸气相CT平均肺密度比值(MLDex/in,0.93 ±0.06)、呼气相与吸气相CT全肺容积比(LVeex/im,0.71 ±0.14)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48~-0.69,P<0.01);CT评估肺气肿参数[EI,(18.43±13.60)%]和空气潴留评估参数(RVC-860 ~-950、MLDex/in、LVeex/in)与RV/TLC呈正相关(r=0.41 ~0.66,P<0.01).随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T肺气肿评估参数(EI 、Perc1、Perc15)和CT空气潴留评估参数(RVC-860~-950、MLDeex/in、LVeex/in)的变化与常规PFT参数间具有关联性(R2值0.27 ~O.66,P<0.01);进一步将CT肺气肿与空气潴留参数两两结合成CT肺功能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2=0.66~0.85,P<0.01),较单独分析时明显提高.结论 COPD患者CT肺气肿和空气潴留参数二者分别与PFT具有线性相关性,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肺功能变化.CT肺气肿参数和空气潴留参数组成相关模型联合分析,与PFT相关性更好,更精确地反映了COP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实质和小气道损伤而导致慢性不可逆的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以及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目前肺功能检查、肺核素灌注显像和MR灌注成像评估COPD均不能高分辨力显示肺解剖影像。而双源CT双能量肺实质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肺的解剖及灌注功能信息,可对肺气肿的部位与灌注缺损区精确配准,虚拟平扫影像可辨别COPD的类型及肺气肿的数量和大小,这对于COPD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就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X线胸片(CR)、常规CT(CCT)及高分辨率CT(HRCT)3种方法在矽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73例经山西省尘肺诊断组确诊为矽肺的患者均经X线胸片、常规CT以及HRCT检查,对获自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可评价的影像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及蜂窝状阴影、胸膜下弧线、各种类型肺气肿、胸膜肥厚钙化、肺门与纵隔淋巴结钙化、主肺动脉(MPA)增粗或伴结核灶。HRCT在显示小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征象方面明显优于CT、X线胸片,而X线胸片在显示大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胸膜改变征象方面不及CT和HRCT。结论胸部CT尤其是HRCT在矽肺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与X线胸片相结合有助于矽肺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病流行病学研究:胸部X线检查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人群防治流行病学调查。材料与方法:分析经临床病史和肺功能检查诊为CPOD的283例胸片的X线所见并与肺功能、慢性支气管炎或/和吸烟等入选原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病例X线检查37.1%无异常,62.9%示有肺气肿或/和间质改变等异常征象。结论:X线胸片对显示构成CPOD肺功能损害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仍是简便易行而重要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两者结  相似文献   

7.
肺气肿患者HRCT和肺功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肺功能检测的对照研究,评价高分辨率CT(HRCT)诊断肺气肿的价值。方法:对40例确诊为肺气肿的患者行吸气末和呼气末的HRCT扫描。对全部患者行肺功能检查,以HRCT图像为依据测定肺密度,并将测定的结果与肺功能资料相对照。结果:HRCT与肺功能检测均能对肺气肿做出正确的诊断。呼气末肺密度值较吸气末肺密度值与肺功能检测有更密切的相关性。结论:HRCT,尤其是呼气末的HRCT扫描可正确地诊断肺气肿。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多相性疾病,在病理基础上可分为以肺气肿为主或气道病变为主的表现型。临床表现、肺功能和胸片对各种表现型的诊断都有限度,多层螺旋CT除了可以对各型肺气肿做出定性、定位和定量诊断外,利用其快速大容量信息贮存能力还可以对气道病变加以识别和定量,在COPD不同表现型的诊断及其不同的临床处理上有重要作用。总结COPD不同表现型CT定量诊断的近年进展。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尘肺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尘肺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检查的39例中有23例出现散在的2—9mm圆形结节影,大于10mm的大结节有12例,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35例显示胸膜病变,ll例分别患有新老肺结核灶,34例有不同组的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纠正胸片误诊的I期尘肺5例,Ⅱ期尘肺l例,发现胸片未能准确分期的Ⅱ期尘肺4例、Ⅲ期尘肺2例。结论:螺旋CT在显示尘肺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较常规胸片敏感,可以弥补x线平片的许多不足,有利于尘肺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利于尘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因素肺功能正常者的肺部CT形态学特点,评价CT容积量化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有无肺气肿者的临床指标、CT征象间的差异.方法 对35例具有COPD高危因素的肺功能正常者进行薄层CT及肺功能检查.评价肺部CT征象(间隔旁型肺气肿、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小叶中心型肺结节、线样肺不张、磨玻璃样密度影、间质性炎症、马赛克征和支气管扩张或管壁增厚)的发生率.CT容积定量参数有双肺总容积(TLV),阈值<-950 HU的肺气肿容积(EV950)和肺气肿指数(EI950).将EI950<3%时,定义为无明显肺气肿.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CT容积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有、无显著肺气肿2组间的临床指标、CT征象的比较运用t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35例COPD高危者的CT征象中,出现率最高的前3个征象依次是间隔旁型肺气肿18例(51.43%)、线样肺不张13例(37.14%)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11例(31.43%).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LC)与CT容积参数TLV具有中度正相关性(r=0.435,P<0.05).对有、无肺气肿2组间的临床指标及CT征象的比较,发现仅第1秒率(FEV1/FVC)在2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COPD高危者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点,以间隔旁型肺气肿、线样肺不张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为主;且不同程度肺气肿的高危者具有相似的CT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 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因素的肺功能正常者肺部CT征象及CT容积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本院80例存在COPD高危因素的肺功能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薄层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结果 80例受检者肺部CT征象以小叶中小型肺气肿、线样肺不张和间隔旁型肺气肿为多见,分别占28.75%、35.00%、46.25%,而其余CT征象的构成比均低于18%。按照受检者肺气肿指数(EI)的不同,37例出现肺气肿(EI≥3%),43例无肺气肿(EI3%)。相比无肺气肿者,伴有肺气肿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显著降低,双肺总容积明显增加(P0.01);而二者BMI、FEV1/预计值和肺总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双肺总容积与肺总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52,P0.01),阈值低于-950HU肺气肿容积(EV-950)与肺总量具有正相关关系(r=0.45,P0.01)。结论伴有COPD高危因素的肺功能正常者CT形态学存在一定特点,CT征象主要表现在小叶中小型肺气肿、线样肺不张和间隔旁型肺气肿,并且CT容积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呼吸双相多层螺旋CT容积计算软件对肺气肿患者定量研究的价值.方法:采用SIMENS Emotion螺旋CT对研究行螺旋CT呼吸双相扫描,其中肺气肿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西门子Pulmo软件计算肺容积减少百分比、肺密度衰减值及像素指数(pixel indexes, PI),对比分析肺气肿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组和肺气肿组的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191HU和74HU、肺容积减少百分比分别为55%和25%、平均PI值为0.14%和14.32%.两组肺容积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呼吸双相CT多层螺旋CT容积计算软件相关指标有助于对肺气肿的早期发现和肺功能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肺气肿CT 定量评估的方法 主要有密度测定法、像素指数法及容积测定法,其与肺部病理结果 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肺功能测定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肺气肿的诊断及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定量评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需合理控制影响因素,提高定量评估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病,临床常规应用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是否有气流受限。CT不作为COPD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推荐方法,但随着发展,其在评估COPD患者肺部异常改变、并发症及肺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从4个方面对COPD的CT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肺气肿病人肺减容手术前后肺容积和胸腔体积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为了解在肺气肿病人使用MRI测定肺容积的精确度及肺减容手术后胸腔体积的变化,研究了21例肺气肿手术病人。20例作了双侧肺减容术,1例接受了肺移植。14例女性,7例男性。年龄44~74岁(平均57岁)。均由胸片或CT证实有严重肺气肿。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肺功能试验后1天内及术后4天内行MRI检查。有9例在术后3~6月间和肺功能试验后1天内,再行MRI检查。使用1.5T MRI机,用快速梯度回波脉冲序列,体部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等不同状态时静息肺功能的变化,以观察其不同阶段肺损害的程度.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SSc患者68例,男10例,女58例,平均年龄41.5岁,测定静息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无任何呼吸道症状组胸片异常占23.2%,弥散功能障碍高达91.1%,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占42.3%,小气道功能障碍占56.8%.有呼吸道症状组胸片异常占66.7%.无呼吸道症状组和胸片正常组SSc患者实测值占预计值%均有2项均值(FEF_(25%~75%)和DLco)异常,而有呼吸道症状组和胸片异常组则分别有5项异常.四组均以DLco、FEF_(25%~75%)和PEF下降的发生率和下降幅度最大.各组FEV_1/EVC均在正常范围内.胸片正常组VC、TLC、FRC和DLco明显高于异常组.结论:SSc肺功能改变与呼吸系统症状和胸片异常改变有关,且早于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和胸片异常改变前.弥散功能障碍和小气道病变是SSc早期肺功能改变.肢端型SSc亦有很高比例的肺功能损害.SSc早期存在代偿性肺气肿.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评价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建立肺气肿通气功能障碍的CT分级标准及可行性。方法147例受试者自愿接受多层螺旋CT(MSCT)及常规肺功能(PFT)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以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20例,比较MSCT肺功能与PFT之间的相关性,并以PFT为金标准将其分为正常、轻、中、重度肺功能损害4组,用来建立肺气肿通气功能障碍的MSCT分级标准。B组27例,评估上述分级标准的准确性。测定CT肺功能的定量指标:容积比(Vex/in)、吸气相平均肺密度(MLDin)、呼气相平均肺密度(MLDex)、平均肺密度比(MLDex/in)、吸气相-910HU的像素指数(Piin-910)、呼气相-910HU的像素指数(Piex-910)、-910HU的像素指数比(Piex/in-910)。结果MSCT肺定量指标与PFT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以Piex/in-910与FEV1%的相关性最佳(r=-0.905,P<0.01)。正常肺功能者60例,轻度下降者22例,中度下降者21,重度下降者17例,所建立的分级标准能较好地反映肺气肿通气功能障碍,其中以Piex/in-910诊断效能最高(x^2=0.267,P=0.966,准确性81.5%),其初步标准为:正常0~9.9,轻度10.0~34.9,中度35.0~74.9,重度≥75.0。结论MSCT肺定量指标评价肺气肿通气功能障碍是可行的,其中以Piex/in-910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CT肺功能检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气肿表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66例。行CT肺功能检查,计算深吸气末低衰减区(low attenuation area,LAA)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即肺气肿指数(LAA%),LAA%≥15%者为肺气肿表型组,LAA%15%者为非肺气肿表型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价量表(CAT)评价生活质量,记录既往急性加重次数;行常规肺功能检查记录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RV/TLC;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6例平均CAT评分(14.83±7.56)分,平均COPD急性加重次数(2.14±1.42)次,平均FEV1(44.94±21.61)%,平均LAA%(15.25±10.52)%。LAA%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473,-0.469;P0.05),与RV/TLC、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呈正相关(r=0.512,0.483,0.421;P0.05);肺气肿表型组和非肺气肿表型组患者在年龄、CAT评分、急性加重频率、气流受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A%与常规肺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对无法配合常规肺功能检查者能提供较为客观的临床参考依据;COPD肺气肿表型患者在年龄、急性加重频率、气流阻力、影像学表现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尘肺的CT检查与X线胸片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比分析胸部CT及X线胸片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尘肺的胸部CT及X线胸片资料,男47例,女5例,平均年龄59岁。结果52例中有28例胸部CT表现有两肺弥漫性小阴影(直径<10mm的阴影),胸部X线发现19例有小阴影。大阴影(直径>10mm的阴影)CT显示13例,X线胸片显示9例。合并症CT显示20例,其中肺炎5例,肺结核3例,肺癌2例,气胸6例,肺气肿4例。X线胸片显示10例,其中肺炎1例,肺结核1例,气胸6例,肺气肿2例。结论在单纯的尘肺诊断中,CT并不优于X线胸片,但对大阴影、胸膜改变及合并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并可弥补X线胸片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