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杭州市CT检查中的医疗照射与职业照射水平,为建立CT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7至12月,收集2017年杭州市内16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点医院的CT设备信息及与CT操作相关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当量,并利用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收集2742名受检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同时使用CT长杆电离室测量头部CT标准剂量模体的CTDIvol和DLP,并比较实测值与显示值的差别。基于调查数据计算儿童(<5岁、5~<10岁、10~<15岁组,共1158名)和成人(≥15岁组,共1584名)受检者不同检查部位CTDIvol和DLP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四分位数,并将CTDIvol(P75)和DLP(P75)与国外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 16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点医院共有40台CT设备[进口设备占92.5%(37/40)]。杭州市内省级、市级、县级监测点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个人年剂量当量分别为0.12、0.24、0.47 mSv。儿童组中,CT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的CTDIvol(P75)分别为48.8、11.3、13.1 mGy,DLP(P75)分别为655.5、269.2、348.5 mGy·cm;成人组中,CT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的CTDIvol(P75)分别为54.8、10.5、12.9 mGy;DLP(P75)分别为757.0、308.0、724.9 mGy·cm,2组各部位CTDIvol(P75)、DLP(P75)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39.529,均P<0.05)。杭州市CT受检者各年龄组间(<5岁、5~<10岁、10~<15岁和≥15岁组)头部、胸部和腹部的CTDIvol(χ2=24.334、10.573、22.723)、DLP(χ2=62.981、51.640、57.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国家儿童CT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0~40、1.5~6.5、2.5~6.0 mGy和240~650、12~115、27~800 mGy·cm;其他国家成人CT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CTDIvol和DLP分别为30~85、9~22、12~31 mGy和935.6~1360、346.5~610、600~1325 mGy·cm。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杭州成人CT受检者的CTDIvol(P75)和DLP(P75)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儿童CT受检者的CTDIvol(P75)和DLP(P75)则处于较高水平。 结论 杭州市CT检查所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儿童CT受检者医疗照射水平较其他国家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采用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术后CT造影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随机将本院主动脉夹层术后的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均采用280 mA。B组采用Z轴ATCM扫描技术,管电流为100~350 mA,根据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BMI>25 kg/m2者,NI=10;BMI<25 kg/m2者,NI=12,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将所有图像均传输至ADW 4.3工作站,进行三维及二维后处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l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B组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辐射剂量较A组CTDlvol降低了28.3%、DLP降低了30.4%。A组CTDIvol均值为(19.13±1.94)mGy;DLP均值为(1205.59±197.12)mGy.cm,B组BMI>25 kg/m2者CTDIvol均值为(14.82±2.97)mGy;DLP均值为(887.6±177.51)mGy.cm,BMI<25kg/m2者CTDIvol均值为(12.61±2.17)mGy;DLP均值为(789.86±139.33)mGy.cm,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NI的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CT造影中可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MSCT),采用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术后CT造影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随机将本院主动脉夹层术后的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均采用280 mA.B组采用Z轴ATCM扫描技术,管电流为100~350 mA,根据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BMI> 25 kg/m2者,NI=10;BMI <25 kg/m2者,NI =12,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将所有图像均传输至ADW 4.3工作站,进行三维及二维后处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l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B组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辐射剂量较A组CTDIvol降低了28.3%、DLP降低了 30.4%.A组CTDIvol均值为(19.13±1.94) mGy;DLP均值为(1205.59±197.12) mGy·cm,B组BMI> 25 kg/m2者CTDIvol均值为(14.82±2.97) mGy; DLP均值为(887.6±177.51) mGy·cm,BMI< 25kg/m2者CTDlvol均值为(12.61±2.17)mGy; DLP均值为(789.86±139.33) mGy·cm,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NI的ATCM技术在主动脉夹层CT造影中可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结合低电压在幼儿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64层CT ATCM胸部扫描的幼儿(≤2岁)48例,其中A组(管电压100 kV)30例,B组(管电压80kV) 18例;并与既往采用固定管电流条件下的低剂量扫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C组(100 kV/60 mAs)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及剂量减低比值(DR),并比较3组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A组CTDIvol为(1.11±0.19)mGy,B组CTDIvol为(0.99 ±0.11)mGy,C组CTDIvol为(2.38±0.00) mGy;3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对C组DR约51.07%,B组相对C组DR降低约58.20%.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 低电压联合ATCM技术在幼儿胸部扫描中可以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Karl迭代重建技术对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 ①模体研究:以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140 mAs扫描为常规剂量组;降低管电流50%,以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70 mAs扫描为低剂量组,2组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和Karl迭代重建技术(重建等级1~9级)进行图像重建,采用噪声功率谱(NPS)和标准差对图像噪声进行测量。②临床研究:基于模体研究结果,选取行胸部CT的受检者12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9例,年龄35~75岁,BMI为(23.95±0.27)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分别为60例,扫描参数同模体研究,分别采用Karl 5级迭代重建技术和FBP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2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噪声、信噪比等客观指标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指标。客观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评分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①模体研究:常规剂量组采用Karl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的平均噪声均低于FBP法重建图像噪声,且随着Karl迭代重建技术等级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4~47.50,均P<0.01)。通过NPS曲线对比,Karl 1~9级重建图像在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保持了与FBP法重建图像的噪声纹理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9, P=0.42)。低剂量组Karl 5级迭代重建图像的噪声[(6.40±0.16) Hu]与常规剂量组FBP重建图像的噪声[(6.30±0.38) Hu]较其他Karl迭代重建技术等级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34,P=0.423)。②临床研究:低剂量组的CTDIvol[(5.56±0.01) mGy]、DLP[(170.74±18.40) mGy]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11.06±0.01) mGy、(348.93±26.16)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7.7,P=0.003;t=39.23,P=0.005);ED[(2.58±0.16) mSv]较常规剂量组[(5.01±0.17) mSv]降低了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4,P=0.004)。低剂量Karl 5级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与常规剂量FBP重建图像比较,噪声(升主动脉:t=0.24,P=0.38; 降主动脉:t=1.51,P=0.70)和信噪比(升主动脉:t=0.45,P=0.45; 降主动脉:t=0.08,P=0.7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纵隔窗图像(χ2=2.32,P=0.317; χ2=1.38,P=0.268)和肺窗图像(χ2=0.97,P=0.614; χ2=0.59,P=0.760)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Karl迭代重建技术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图像噪声。降低常规管电流的50%至70 mAs、采用Karl 5级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可获得与常规剂量FBP相同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超低辐射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扫描条件的不同,将90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55mA;B组:管电压110kV,管电流55mA;C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秒。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为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医生共同对CT引导下穿刺针扫描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计算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并以扫描长度5cm计算患者的标准化ED(ED标准化)。三组受检者的年龄、DLP、ED、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再采用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三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满足穿刺需求(≥2分);三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穿刺针路径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0.235)。A组的图像SNR及CNR均低于B、C组(P均<0.05)。相对于B组,A组的DLP、ED和ED标准化分别降低约44.16%、44.13%、39.29%;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约78.52%、76.31%、73.02%。结论:超低辐射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穿刺针路径和穿刺部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腮腺CT图像质量及腮腺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88例临床诊断腮腺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A组为常规剂量组(120kV+mAs),FBP重建;B组为低剂量组120kV+ATCM扫描,AIDR重建。对比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噪声值和信噪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CT剂量指数CTDI及有效剂量乘积DLP。结果两组扫描时腮腺病灶、正常腮腺实质、皮下脂肪的噪声值、病灶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4分34例,3分10例。B组分别为31例、13例。两组图像均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剂量指数为(28.29±0.44)mGy,高于B组的(24.61±0.91)mGy(P0.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2.43±0.37)mGy,高于B组的(1.01±0.25)mGy。结论采用ATCM技术结合迭代重建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扫描,可以有效降低腮腺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 m A)、B组(ATCM技术,50~380 m A,NI 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 :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改善呼吸门控PET/CT(RG PET/CT)的扫描参数(如管电流、呼吸时相数目、呼吸周期等),拟建立一个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适于临床的扫描条件。 方法 对26例有18F-FDG摄取的肺结节患者行1个床位的低剂量RG PET/CT(30 mA,1min/时相),评估其辐射剂量,并对比其与常规PET/CT(120 mA,2 min/床位)的图像质量(如均匀性、噪声、视觉评价)的差别。此外,通过模拟不同呼吸周期探讨其与辐射剂量间的关系。 结果 1个PET床位的低剂量RG PET/CT的有效吸收剂量可降至4.88~7.69 mSv[平均(5.68±0.83)mSv],且其PET图像信噪比与常规剂量时相比无明显差异,低剂量CT图像的均匀性在可接受范围(< 5 HU),噪声较高,视觉评价肺结节特性在某些时相优于常规剂量CT。受检者的呼吸周期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 结论 基于30 mA管电流、6个呼吸时相、1 min/时相、平静呼吸下的RG PET/CT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肺结节特性观测及肿瘤放疗生物靶区勾画等临床应用,且辐射剂量大幅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使用迭代重建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TCA受检者共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6.72±14.51)岁。将其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不同碘浓度的对比剂:A组270 mg I/m L、B组350 mg I/m L、C组370 mg I/m L。A组管电压100 k V,B、C组管电压120 k V,3组管电流为200~250 m As。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影像质量;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计算影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来客观评价影像质量。同时记录受检者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剂注射的容量和浓度,分别计算受检者辐射剂量和碘用量。3组受检者年龄、DLP、有效剂量(ED)、信号强度、噪声、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性别、影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χ~2检验。结果 3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冠状动脉段显示质量达诊断需求者有1 210段(98.94%)。3组之间在冠状动脉各段显示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P=0.325)。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及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DLP、ED和碘总量均低于B、C组(P0.05),相对于B组分别降低了约27.58%、27.58%、21.27%,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了约28.21%、28.21%、24.83%。结论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迭代重建进行CTCA成像,能获得与常规CTCA一致的影像质量,同时明显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注射的碘总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自动毫安技术(ATCM)对降低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预实验改变噪声指数(NI)调节管电流,得出NI值为10 HU时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匹配较佳。搜集52例疑有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自肾下腹主动脉至足底的CT容积扫描,每组病例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300 mA(FM组),实验组采用NI为10 HU的自动毫安(ATCM组)技术。分别选择肾下腹主动脉、髋关节水平股动脉、 NFDB1 动脉及踝关节胫前动脉平面作为观察平面,对两种毫安技术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均采用 t 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M组的辐射剂量CTDIvol为10.81 mGy,平均DLP为(1280.4±124.7)mGy·cm,ATCM组的平均CTDIvol为(5.14±1.23)mGy,平均DLP为(582.86±150.41)mGy·cm,比FM组降低约5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DIvol、DLP的 t 值分别为13.13、17.36, P 值均<0.05)。FM组的4个选取平面图像噪声分别为13.8±4.04、14.53±2.79、5.69±1.38、(4.75±1.38) HU。ATCM组分别为10.76±2.11、12.13±2.96、10.47±2.96、(6.17±1.53) H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2.911、3.038、7.287及3.186, P 值均<0.05),ATCM组肾下腹主动脉、髋关节水平股动脉层面的图像噪声较FM组的低,而 NFDB1 动脉、踝关节胫前动脉层面的图像噪声较FM组的高,ATCM组图像噪声变异度小,图像更加均匀。FM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为2.654±0.562,ATCM组图像评分平均为2.462±0.58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21, P >0.05)。结论 使用噪声指数为10的下肢动脉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54.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SCT Z轴自动毫安(ATCM)调制扫描技术对患者腰椎CT扫描剂量减少的可行性.方法 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椎间盘介入术前检查及术后复查2组,进行L3~S1相同覆盖范围MSCT检查.术前检查组采用常规固定320 mAs(FM组),术后复查组采用噪声指数为12.0 HU的Z轴ATCM技术(ATCM组).分别选择L3~4、L4~5、L5~S1椎间盘平面作为观察平面,对2种毫安技术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图像噪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FM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为(273.4±45.4)mGy·cm,ATCM组为(187.9±66.4)mGy·cm,ATCM组比FM组降低31.3%(t=8.205,P<0.05);FM组的3个椎间盘平面图像噪声变异分别为(9.8±2.4)、(9.9±2.4)、(11.5±3.2)HU,ATCM组分别为(12.0±0.8)、(11.7±0.6)、(11.7±1.4)HU,ATCM组的图像噪声变异小于FM组(F=23.31,P<0.05);FM组3个椎间盘平面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0.3)、(4.5±0.2)、(4.5±0.2)分,ATCM组分别为(4.6±0.3)、(4.5±0.2)、(4.5±0.2)分,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05).结论 使用噪声指数为12.0 HU的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3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4组分别为:A 组,120 kV、180 mA;B 组,120 kV、100 mA;C 组,100 kV、180 mA;D 组,100 kV、100 mA。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并评分,统计甲状腺 CT 值、图像背景噪声(N)、图像信噪比(SNR)、CT 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图像主观评分为3.90±0.31、3.75±0.44、3.70±0.47、3.60±0.60,SNR 为26.34±3.13、25.08±1.87、25.86±2.38、24.87±2.20,四者无统计学差异(P >0.05);甲状腺 CT 值为(168.55±13.39)HU、(170.70±11.34)HU、(185.20±22.35)HU、(190.55±21.38)HU,N 为(6.48±0.84)HU、(6.83±0.45)HU、(7.19±0.86)HU、(7.66±1.01)HU, CTDIvol 为(10.95±0.00)mGy、(6.08±0.00)mGy、(6.59±0.00)mGy、(3.66±0.00)mGy,DLP 为(145.67±8.79)mGy·cm、(84.58±4.94)mGy·cm、(89.86±3.26)mGy·cm、(50.20±1.89)mGy·cm,ED 为(0.73±0.04)mSv、(0.42±0.03)mSv、(0.45±0.03)mSv、(0.25±0.01)mSv,四者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有效降低甲状腺增强 CT 检查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随访中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56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首次CT检查行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120 kV,50~330 mA),在治疗期间的前3个月随访时行低剂量恒流控制扫描(120 kV,50 mA)。分别记录和计算两种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客观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分析主动脉弓和正常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噪声的品质因数。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价9种继发性肺结核CT基本病变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与自动管电流调制CT扫描相比,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分别下降了68.2%(6.60/2.10 mGy)、69.9%(222.61/66.98 mGy×cm)、70.0%(3.23/0.97 mSv)和67.8%(8.66/2.79 mGy)(P<0.001),主动脉噪声增加了56.2%(40.52/92.46)(P<0.001)而信噪比降低了98.2%(1.04/0.44)(P<0.001),肺实质噪声增加了47.9%(48.84/93.82)(P<0.001),主动脉与肺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降低了95.0%(20.12/9.70)(P<0.001),噪声品质因数降低了94.2%(21.89/1.26)(P<0.001)。两种CT扫描方式的主动脉弓和肺实质CT值无统计学差异,对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9种CT基本病变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比自动管电流调制更加显著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对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影响,推荐用于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的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获得稳定的婴幼儿胸部CT扫描图像,并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选取100例根据临床需要行64层MSCT胸部扫描的3岁以下婴幼儿患儿,按年龄和体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位年龄1.7岁)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1岁以下120 mA,≥1岁者150 mA;研究组(中位年龄1.4岁)采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扫描技术:1岁以下预设噪声指数为8,≥1岁为9,毫安设置范围为10~250 mA,其余扫描参数条件2组一致.记录2组CT剂最指数(CTDIvol)值.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13分被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采用Kappa方法评价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对照组的平均客观噪声和CTDIvol分别为(4.78 4±0.58)和(6.68±0.62)mGy,研究组的平均客观噪声和CTDIvol分别是(7.84±0.66)和(2.34±0.71)mGy;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管电流分为(41.6 4±11.6)和(99.2±7.7)mAs.研究组的平均CTDIvol较对照组下降了 65%.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6±0.40)和(4.65±0.46)分,所用图像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诊断要求,2名医师的评估结果获得了中等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74和0.536).结论 64层MS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应用于婴幼儿胸部扫描时可以在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卜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噪声指数设定在8或9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在进行头颈部CT扫描血管成像时,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减少甲状腺的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图像噪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140例头颈部CT增强血管成像的病例,其中用固定管电流技术和 Z 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各70例,观察其成像质量,记录其客观噪声水平(由CT图像衰减值的标准差进行评估),并比较其单次扫描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管电流mA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在扫描范围、扫描参数(管电压、螺距、准直器厚度等)、造影剂注射速率和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固定管电流技术和 Z 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的图像质量相同,甲状腺图像噪声分别为10.14和13.64 HU。单次扫描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mGy)分别为(43.22±1.42)和(35.99±1.31) mGy。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1514.45±5.56)和(1121.39±5.51)mGy·cm, 剂量长度乘积降低约25.95%。结论 Z 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能有效降低总曝光量和累计剂量长度乘积,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特别是像甲状腺和眼晶体等射线敏感组织器官的辐射剂量降低,减少其辐射危害,但是图像噪声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中国人仿真胸部模型来测量不同噪声指数下胸部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计算有效剂量(ED)并对MSCT胸部扫描进行剂量评估.方法 对CDP-1C型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在CT体层解剖和X线衰减两方面进行等效性论证;通过在体模内布放热释光剂量计(TLD)来测量不同噪声水平下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并记录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将两者分别换算为ED后选择单因素t检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时不同噪声指数胸部CT扫描的剂量水平.结果 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与成人CT胸部图像的结构相似.体模主要器官平均CT值为肺-788.04 HU、心脏45.64 HU、肝脏65.84 HU、脊柱254.32 HU,与成人偏差程度分别为肺0.10%、心脏3.04%、肝脏4.49%、脊柱4.36%.肝脏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5,P<0.05);肺、心脏和脊柱平均CT值与人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52、-1.219、-1.138,P>0.05).当噪声指数从8.5逐渐增至22.5时,DLP从393.57 mGy·cm递减至78.75 mGy·cm,各器官吸收剂量呈下降趋势(以肺为例,平均吸收剂量从22.38 mGy递减至3.66 mGy).应用DLP所计算的ED较器官吸收剂量计算的ED偏低(以噪声指数为8.5为例,两种方法的ED分别为6.69和8.77 mSv).结论 应用中国人仿真体模来进行CT剂量评估更为准确;基于ATCM技术的胸部CT扫描噪声指数设定至少应大于8.5.
Abstract:
Objective Using the Chinese anthropomorphic chest phantom to measure the absorbed dose of various tissues and organs under different noise index, and to assess the radiation dose of MSCT chest scanning with the effective dose(ED). Methods The equivalence of the Chinese anthropomorphic chest phantom(CDP-1C) and the adult chest on CT sectional anatomy and X-ray attenuation was demonstrated. The absorbed doses of various tissues and organs under different noise index were measured by laying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s(TLD) inside the phantom, and the corresponding dose-length products(DLP) were recorded. Both of them were later converted into ED and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ose levels of chest CT scanning with 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 (ATCM) under different noise index. Student t-test was applied using SPSS 12.0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Phantom was similar to the human body on CT sectional anatomy. The average CT value of phantom are -788.04 HU in lung,45.64 HU in heart,65.84 HU in liver,254.32 HU in spine and the deviations are 0.10%,3.04%, 4.49% and 4.36%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humans. The difference of average CT value of liver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8.705,P<0.05),while the differences of average CT values of lung, heart and spine were not significant(t value were -0.752,-1.219,-1.138,respectively and P>0.05).As the noise index increased from 8.5 to 22.5, the DLP decreased from 393.57 mGy·cm to 78.75 mGy·cm and the organs dose declined. For example, the average absorbed dose decreased from 22.38 mGy to 3.66 mGy in lung. Compared to ED calculating by absorbed dose, the ED calculating by DLP was lower. The ED value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6.69 mSv and 8.77 mSv when the noise index was set at 8.5. Conclusions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anthropomorphic chest phantom to carry out CT dose assessment is more accurate. The noise index should be set more than 8.5 during the chest CT scanning based on ATCM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