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5TMR乳腺扩散加权成像b值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水模、正常乳腺腺体、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ADC值及图像信噪比(SNR)随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1.5 TMR乳腺DWI合理的b值取值范围.方法 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恶性18例,良性14例)及对侧正常腺体进行乳腺MR检查,采用EPI-DWI序列;b值分别采用0、50、1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 s/mm2.测量不同b值下水模、正常乳腺腺体、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和图像SN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b值时的变化规律.结果 DWI的SNR均随b值的增加逐渐下降,二者呈负相关(r=-0.802,P<0.01),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r=-0.923和-0.855,P<0.01);当b值取800~1000 s/mm2时,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之间的ADC值差异最大(0.7×10-3mm2/s);当b值>1400 s/mm2,差异逐渐减小.结论 取b值800~ 1000 s/mm2时,既能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有效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1.5 TMR乳腺DWI最合理的b值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一个最佳的用于乳腺MR DWI的b值.方法 按照前瞻性设计,选取怀疑乳腺癌的乳腺可触性包块患者40例,术前行双侧乳腺MR和DWI扫描,b值分别取1000、800和600 s/mm2,肉眼判断DWI图像等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b值的DWI像信噪比和病灶ADC值,采用ROC曲线评价ADC值诊断价值.结果40例患者中乳腺癌26例,良性肿块14例,DWI显示36例,共42个病灶.3组b值下的DWI图像质量均较好,加例中视觉分级达A级的分别占75.0%(30例)、77.5%(31例)和77.5%(31例).3组b值DWI图像对病灶的检出能力相同.b=1000、800和600 s/mm2的信噪比平均值分别为63±22、82±27和96±2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病变平均ADC值分别为(1.44±0.28)× 10-3、(1.50±0.32)×10-3和(1.52±0.29)×10-3mm2/s,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5).恶性病变平均ADC值分别为(1.00±0.25)×10-3、(0.98±0.19)×10-3和(1.07±0.22)×10-3mm2/s,3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58).3组b值的ADC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85和0.865;诊断良恶性病变的阈值分别为1.295×10-3、1.435×10-3和1.335×10-3mm2/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0.0%、92.0%和84.0%,特异性均为9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2%,95.8%和95.5%.结论综合图像信噪比和ADC值诊断价值,认为在乳腺DWI中,b=800 s/mm2是乳腺DWI成像的最佳b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对b值使用进行优化。方法:34例患者共20个良性和16个恶性乳腺病灶纳入研究,同期20例正常乳腺受检者列为对照组。采用3.0T MR行乳腺DWI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0,750 s/mm2,1000 s/mm2,1250 s/mm2。比较不同b值DWI图像质量,测量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时DWI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F=3.02,P=0.0516>0.05)。b=750 s/mm2时病灶的CNR明显优于b=1000s/mm2及1250s/mm2时(P值为0.004及0.000),而b=1000s/mm2与1250s/mm2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00>0.05)。相同b值时,正常乳腺组织的平均ADC值>乳腺良性病变>乳腺恶性病变(P均=0.000)。以各b值恶性病变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作为界定乳腺癌ADC的阈值,则b=750 s/mm2、1000 s/mm2、1250s/mm2时,ADC阈值分别为1.33×10-3mm2/s、1.25×10-3mm2/s、1.16×10-3mm2/s。以上述阈值判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1.25%、87.5%、85.71%,81.25%、77.5%、78.57%及81.25%、82.5%、82.14%。三个b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1925>0.05)。结论:乳腺的3.0T DWI中,以b=750s/mm2时病灶CNR最高,值得推荐应用。应用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时,需要结合ADC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并行采集MR扩散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并行采集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1.5T 超导MRI仪及4通道乳腺相控阵线圈,应用ASSET EPI并用2组b值(b=0,600 s/mm2及0,1000 s/mm2)对56例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行ASSET-DWI、SE T1WI、FSE T2WI检查,对其中的16例患者及7名健康志愿者双侧乳腺还分别进行横轴位结合ASSET技术的EPI及常规EPI,对ASSET-DWI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 ASSET-DWI较常规DWI采集时间缩短50%,常规DWI乳腺及3个病变不同程度变形,ASSET-DWI乳腺变形减轻,病灶无明显变形.ASSET-DWI b值为600 s/mm2或1000 s/mm2时,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正常腺体ADC值均明显不同(P<0.05).分别以恶性病变95%可信区间上限1.44×10-3 mm2/s (b值600 s/mm2)及1.18×10-3 mm2/s (b值1000 s/mm2)定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0%(32/40)和77.5%(31/40),特异度均为95%(19/20). 结论 应用ASSET-DWI对乳腺检查可以缩短采集时间,减少图像畸变.b值为600 s/mm2或1000 s/mm2时,根据病变ADC值,ASSET-DWI均可以鉴别多数乳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应与所用b值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 DWI诊断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寻找较合适的诊断界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69个病灶)和67例良性肿块患者(69个病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和DWI检查,分别测量乳腺癌病灶和其对侧正常乳腺、良性病灶和其对侧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通过绘制各组ADC值的ROC曲线,寻找各组病变间ADC值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的ADC值为(0.925 ±0.268)×10-3 mm2/s,对侧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680±0.44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P<0.01);良性肿块的ADC值为(1.350±0.383)×10-3 mm2/s,对侧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690±0.35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P<0.01);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1).将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和其对侧正常乳腺组织、良性肿块和其对侧正常乳腺组织、恶性和良性肿瘤所得ADC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794和0.847.ADC值鉴别恶性肿瘤与其对侧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与其对侧正常组织、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之间的最佳ADC值界值分别为1.185×10-3、1.505×10-3、1.015×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9%和85.5%、79.7%和63.5%、75.4%和87.0%.结论 MR DWI对诊断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具有较好的价值,鉴别其与良性病变的ADC界值为1.015×10-3mm2/s.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在乳腺结节病灶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66个乳腺结节病灶行MR DWI扫描,b值分别为0、800、1000 s/mm2,测量乳腺结节及同侧、对侧乳头层面未受累乳腺实质组织ADC值,计算rADC1(病灶ADC值/同侧未受累乳腺实质ADC值)及rADC2(病灶ADC值/对侧未受累乳腺实质ADC值),对所获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灶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52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18例,纤维腺瘤34例,DWI显示50例,共64个病灶.b=800s/mm2时,良、恶性结节平均ADC值、同侧rADC800-1及对侧rADC800-2分别为(1.54±0.28)×10-3、(1.01±0.09)×10-3 mm2/s和0.77±0.15、0.52±0.07,0.76±0.14、0.51±0.0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17、9.339、10.394,P值均<0.01);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平均值95%参考值范围上限界值作为恶性病变上限阈值点,ADC值、rADC8o0-1及rADC800-2分别为1.05×10-3 mm2/s、0.55、0.53,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5.0%、65.0%、60.0%,特异度分别为100.0%、95.7%、97.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6.7%、9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86.3%、84.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4%、86.4%、86.4%.b=10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平均ADC值、rADC1000-1及rADC1000-2分别为(1.45±0.28)×10-3、(0.93±0.08)×10-3mm2/s和0.75±0.16、0.53±0.09,0.74±0.15、0.52±0.0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为11.844、5.820、8.082;P值均<0.01);ADC值、rADC1ooo-1及rADC1000-2阈值点分别为0.97×10-3 mm2/s、0.58、0.55,诊断的敏感度均为70.0%,特异度分别为100.0%、95.7%、93.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7.5%、8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88.0%、87.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87.9%、86.5%.以上6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32、2.263,P值分别为0.942、0.812).结论 ADC值与rADC值均为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重要参数,尤其是b= 800 s/mm2时的ADC值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MRimaging, DW 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 ADC)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 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imaging, EPI)技术, 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计算26个正常乳腺、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恶性病灶、30个良性病灶分别在b=1000~0、1000~500、500~0s/mm2 时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及b=1000~0、1000~500、500~0s/mm2 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65. 74,P<0 .0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 3组b值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 30,P<0 .01),b值越低,ADC值越大;把恶性肿瘤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 1. 01×10-3 )mm2 /s定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界值,诊断敏感性为64 .0%,特异性为96 .7%。结论 根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其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48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48例患者共检出53个病灶,其中良性肿瘤29个,恶性肿瘤24个,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组织的DWI信号特点,定量比较分析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及良恶性组之间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除2例原位癌及1例小纤维瘤未显示外,其他良恶性病变DWI均可显示.恶性组平均ADC值[(1.41±0.37)×10-3mm2/s]明显低于对照组[(2.01±0.36)×10-3mm2/s]和良性组[(1.98±0.42)×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值作为诊断指标进行ROC分析,诊断阈值为1.542×10-3 mm2/s,诊断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9.3%.结论:ADC值是鉴别乳腺癌有价值的参数,小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动态增强检测小乳腺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DCE MRI)对小乳腺癌的检出敏感性,并评价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48例共70个乳腺小病灶(最大径≤2 cm)被纳入研究对象,其中恶性病灶45个,良性25个.所有患者均行DWI和DCE MRI,DCEMRI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WI采用回波平面成像(EPI)序列加用全局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GRAPPA)技术,取2个扩散敏感因子(b)值(800、1000 s/mm2)行横断面扫描,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2种检查方法 的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DCE MRI正确诊断了40个小乳腺癌及19个良性小病灶,TIC显示小乳腺癌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9%(40/45)及87.0%(40/46).DWI中,在2种b值(800、1000 s/mm2)条件下小乳腺癌平均ADC值分别为(1.153±0.192)×10-3和(1.079±0.186)×10-3 mm2/s,而良性小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473±0.252)×10-3和(1.419±0.255)×10-3 mm2/s;同组患者在2种b值条件下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2组小病灶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值取1000 s/mm2 时,根据DWI信号结合ADC值测量结果 可以正确诊断39个小乳腺癌及19个良性小病灶,其对小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为86.7%(39/45).DWI与DCEMRI的诊断结果 有很好的一致性,DWI联合DCE MRI可以提高检出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达93.3%(42/45))及91.3%(42/46).结论 DWI对小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ADC值的测量可以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经钼靶或彩超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行双侧乳腺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600、750、1000 s/mm2.同时选取10名知情的健康志愿者及4例患者对侧正常乳腺作为对照组.观察乳腺病变在DWI上的大小、形态及信号特征,测量24个正常乳腺、手术病理证实的24个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分别在b=600、750、1000 s/mm2时的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及b=600、750、1000 s/mm2时ADC值差异.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计算3组不同b值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113,P<0.000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组织(P<0.0001),良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P<0.0001);3组b值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39,P<0.0001),b值越低,ADC值越大(P<0.05).b=600、750、1000 s/mm2时,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7%、70.8%和79.1%,特异性分别为89.4%、89.4%和93.6%,准确性分别为93.0%、69.0%和88.7%.结论 根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IBRAN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强化模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33例患者共45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20个,良性病变25个.良性病变多呈圆形,边缘光整,边界清楚,无毛刺,强化均匀,强化模式大多表现为从中心至周围.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强化不均匀,常呈环形强化,强化模式为从周围向中心充填.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不同,良性病变多呈Ⅰ型(17/24),恶性病变多呈Ⅲ型(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P<0.001).结论:VIBRANT乳腺磁共振增强技术更加有利于显示病变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磁共振Fischer's评分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4例患者(共109个病灶)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W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Fischer's评分法以Fisher评分表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分级判定良恶性.DWI检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界值作为判断良恶性的阈值.结合Fischer's评分结果及DWI对BI-RADS-MRI 4类病变进行亚分类,并根据亚分类结果判定良恶性.分别计算并比较DWI、Fischer's评分法以及Fischer's评分结合DW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1×10-3mm2/s,DW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1%、77.4%、79.8%;Fischer's评分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67.9%、84.4%;Fischer's评分结合DW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81.1%、90.8%.BI-RADS-MRI 4A、4B、4C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20%、85.7%. 结论 Fischer's评分结合DWI能够对BI-RADS-MRI4类病变进行合理的亚分类,并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且保持了很高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研究乳腺癌患者病变ADC值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2例女性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45岁)纳入研究,其中恶性组17例,全部为乳腺癌.所有病例均使用Siemens Verio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行常规MR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接受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诊1年以上的203例非肿块强化患者资料,根据BI-RADS分类研究其动态增强形态学特征和时问-信号强度曲线(TIC)、进行分类并与病理学结果相对照.结果 203例患者中共209个非肿块强化病灶,良性病变58个(27.75%),恶性病变151个(72.25%).良性病变中以腺病最多,占25.86%(15/58);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占47.68%(72/151),且均伴有导管原位癌成分.在形态学上,良恶性病变在局灶性分布、节段性分布、簇状环形强化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10);良恶性病变在TIC类型Ⅰ型和Ⅲ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8).恶性病变的危险性相关因素包括节段性分布、簇状环形强化、TIC为Ⅲ型(OR值分别为3.5、4.22、2.48).MRI BI-RADS分类对非肿块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04%、55.17%、83.25%.结论 MRI BI-RADS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MR动态增强及减影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参数及减影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乳腺病变50例,共计58个病灶。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LASH)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早期增强率,增强后病灶形态学特征及间接征象,于3D减影最大强度投影(MIP)图计数肿瘤血管数目。结果50例58个病灶经病理证实,其中恶性32个,良性26个。良性病变中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57.7%为单向型,38.5%为平台型。恶性病变中71.9%为流出型。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65,P<0.05)。良性肿瘤中95%边缘光滑,55%均匀强化;恶性肿瘤中93.8%的形态不规则,78.1%有毛刺和分叶,81.3%不均匀强化。良、恶性肿瘤的形态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5,P<0.05)。良性病变中73.1%无肿瘤血管:恶性病变中68.8%有多支肿瘤血管,良、恶性病变肿瘤血管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88,P<0.05)。结论乳腺增强MRI及减影成像能够提供清晰、丰富的形态学信息,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反映了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两者的结合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序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乳腺癌分别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S-EPI DWI)和rFOV DWI检查,比较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分级、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在其他技术参数相同的条件下,25例rFOV DWI图像质量平均评级为4.96,SS-EPI DWI为4.0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4.413,P<0.01).25例乳腺癌rFOV DWI平均ADC值1.084×10-3mm2/s,SS-EPI DWI平均ADC值1.211×10-3mm2/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856,P< 0.01).结论 rFOV DWI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变形小的优势,可以在乳腺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我们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平扫及增强MRI表现。其中14名患者行钼靶X线检查,5例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18例,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除外单发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3例的MRI结果显示阴性外,其余病灶在MRI呈两种表现:一种是呈囊状扩张的导管内可见实性肿块,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肿瘤常见均匀强化。另一种的MRI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特点多样,部分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分。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与某些乳腺恶性肿瘤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也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较准确地发现与定位病灶,对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晓彧  杨军   《放射学实践》2010,25(1):59-6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从病灶形态学及时间-信号曲线、早期强化率等方面进行诊断。结果:6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12例T1WI等信号,48例低信号;15例T2WI等信号,45例高信号;57例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30例呈边缘环状强化,15例呈分支状强化,9例呈均匀强化,6例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Ⅰ型6例,Ⅱ型33例,Ⅲ型21例。54例早期增强率〉80%,6例〈80%但〉60%。结论:依据MR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32例BIRADS4类乳腺病变,根据病变血流Adler半定量分级及弹性评分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绘制ROC曲线,比较BI-RADS分类及校正BI-RADS分类.结果 132例病灶中,良性病灶75个,恶性病灶57个.CDF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7.72%,特异度为48.00%,准确度为65.15%;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7.72%,特异度为61.33%,准确度为72.73%.校正BI-RADS分类诊断4类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明显高于BI-RADS分类的0.760 (Z=2.963,P<0.01).结论 CDFI联合UE可以明显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乳腺小肿瘤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纳入6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小肿瘤患者共71个病灶,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测量肿瘤声触诊组织成像模式下与二维模式下的面积比(AR)、声触诊组织量化模式下肿瘤内部及瘤缘处组织的横向剪切波速度,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8例乳腺小肿瘤患者的71个病灶中,良性32个,恶性39个.良性肿瘤的平均AR为0.98±0.19,明显低于恶性肿瘤的1.74±0.48 (t=8.48,P<0.05);良性肿瘤内部的横向剪切波速度为(1.92±0.43) m/s,明显低于恶性肿瘤内部的(5.69±3.00) m/s(t=7.02,P<0.05);良性肿瘤周边组织的横向剪切波速度为(1.19±0.34) m/s,低于恶性肿瘤周边组织的(1.96±0.95) m/s(t=4.34,P<0.05).结论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为乳腺小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定量的弹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