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204例BCS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分别为下腔静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开通术和扩张术;经颈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肝静脉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及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结果 BCS Ia型22例进行了介入治疗,成功率95.5%(21/22):I b型成功率81.8%(9/11);Ⅱ a型成功率97.3%(109/112);Ⅱb型成功率92.9%(13/14);Ⅲ a型成功率88.9%(8/9);Ⅲ b型成功率100%(2/2);Ⅳa型成功率92%(23/25);Ⅳb型成功率88.9%(8/9).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肺动脉栓塞4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对比剂外溢3例;心律失常2例;心脏压塞1例.讨论介入治疗BCS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介入治疗BCS的价值。方法86例BCS患者均由DSA确诊,根据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下腔静脉经皮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扩张术加支架置入术,血栓抽吸和溶栓术。结果56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中54例完全开通,1例因隔膜太坚硬未能扩开,1例胸段下腔静脉破裂出血。15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中14例获得良好开通,1例因闭塞段太长(约6 cm)开通未成功。6例下腔静脉内伴有新鲜血栓完全清除后获得开通;11例下腔静脉内伴有陈旧性附壁血栓10例获得开通。介入治疗BCS成功率95.8%(68/71,肝静脉型及混合型BCS除外),死亡率1.4%,复发率4.2%,未发生心包填塞、支架滑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BCS是一种简单、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绝大部分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对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自2009年1月-2012年8月4例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局部治疗情况.结果 3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术治愈,1例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方法治愈,未见瘤腔残留,随访7 d ~ 3个月无复发.结论 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主要与股动、静脉解剖关系的变异,大直径球囊的使用等因素有关,而超声引导下局部治疗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4.
穿刺套针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刺套针在布 加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例血管造影诊断BCS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为主及 9例下腔静脉完全性阻塞患者使用穿刺套针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破膜并行球囊扩张术或 (和 )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4例穿刺套针均成功越过阻塞部位 ,16例PTA或内支架置入后造影证实阻塞段已开通 ,肝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85kPa ,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2 1kPa。结论 穿刺套针的应用显著提高了BCS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心脏穿孔与心脏压塞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心脏穿孔与心脏压塞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与结果 自 1992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 ,对 77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年龄 14岁~ 74岁 )进行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9例发生了心脏穿孔 ,其中 2例发生心脏压塞 ,经剑突下途径进行造影剂和X线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后完全缓解 ,未行外科处理。结论 PBMV时房间隔穿刺针和Mullins鞘管导致的心脏穿孔仅少数可导致心脏压塞 ;有心脏压塞临床症状和X线透视下心影搏动消失可诊断心脏压塞 ;X线透视和造影剂指示下心包穿刺引流术是一种最快速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方法 ,多可避免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6.
第二肝门重建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价第二肝门重建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 syndrom,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肝静脉阻塞型或肝静脉阻塞伴下腔静脉阻塞的BCS患者,单独应用副肝静脉成形术或分别联合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成形术的方法治疗的27例患者,在副肝静脉成形术和肝静脉成形术前后经导管测定副肝静脉、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观察术后6、12、24、36个月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 27例中26例成功,副肝静脉成形术成功率达96%,术中3例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急性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6例随访,术后6、12、24及36个月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96.2%、88.5%、76.9%及73.1%.结论 第二肝门重建术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肝静脉阻塞型BCS介入治疗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经超声和选择性静脉造影确诊的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47例资料完整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根据新的影像学分型,147例患者中,13.6/(20例)为单纯肝静脉阻塞型,66.0/(97例)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寨型,6.1/(9例)为下腔静脉膜性闭塞伴远端腔内巨大血栓形成型,14.3/(21例)为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型.根据病变类型分别对147例BCS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局部溶栓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改良式经皮经肝门体静脉分流术(MTIPS)等.术中根据静脉造影图像判断肝静脉回流改善情况.对147例患者平均随访了(67.3±9.0)个月(16 h至10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忠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结果,评价介入治疗的首次开通率与再次治疗开通率,同时对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水平进行Child-Push评分与分级.术前与末次随访评分差异用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评估.结果 PTA的首次治疗开通率为65.6/(86/131),再次治疗开通率为96.9/(124/128).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首次开通率为78.9/(15/19),再次开通率为92.3/(24/26).Ⅰ例Ⅲa型BCS患者在下腔静脉开通后72 h死于不明原因的咯血、1例Ⅰ b型BCS患者MTIPS术后16 h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Ⅰ例Ⅳ b型BCS患者在接受MTIPS术后1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另有1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7~79个月死于与介入治疗无关的其他原因.末次随访,存活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平均Child-Push评分由术前的8分降低至5分(t=2.017,P<0.05).结论 应用多种血管介入技术治疗BC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500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0—2002年接受介入治疗的BCS患者共500例,其中腔静脉阻塞型337例、肝静脉阻塞型77例、混合型86例。所有病例均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PTA),其中120例还做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发生介入治疗并发症共58例(11.6%),死亡1例(0.2%)。术中并发症有误穿心包和心包填塞9例(1.8%),其中心包填塞3例(死亡1例);金属内支架脱落入右心房2例(0.4%);胸腔出血1例(0.2%);腹腔出血2例(0.4%)。术后并发症为急性再狭窄27例,其中单纯PTA后22例(5.8%,22/380),PTA 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5例(4.2%,5/120)。穿刺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3例(0.6%);穿刺点出血和局部血肿形成10例(2.0%);穿刺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0.8%)。结论 介入治疗BCS是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穿透伤的临床病理分型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38例心脏穿透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和体征,分为急性失血型(15例)、急性心脏压塞型(12例)和亚急性心脏压塞型(11例)3种临床病理类型。其中12例急性心脏压塞型和7例失血性休克型患者行急诊室床边开胸(ERT),其余均行手术室开胸(ORT)。结果1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其中ERT死亡2例,ORT死亡1例。结论对心脏穿透伤患者进行病理分型,对加强手术针对性、提高救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布加综合征(BCS)的治疗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我院自1993年8月至1995年7月对19例 BCS 患者成功地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节段性阻塞12例,膜性阻塞7例,术后效果良好。本文拟将介入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处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尾状叶交通静脉(HCCV)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上腹部MRA检查并于1周内行DSA检查的247例BCS患者临床资料。观查患者HCCV发生率,测量HCCV开口直径和开口至右心房入口距离,分析HCCV与肝静脉的交通关系。结果 247例BCS患者中检出110例有HCCV,发生率为44.5%,其中下腔静脉阻塞型患者中发生率为58.1%。HCCV开口直径为(11.3±4.3) mm,开口至右心房入口距离为(5.3±1.5) cm。HCCV与肝中静脉和/或肝左静脉存在交通关系。结论 HCCV在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阻塞时具有代偿性引流肝脏静脉血液的作用,有助于直接或间接诊断BCS,为介入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2例为肝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16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采用术前抗凝(复方丹参和阿司匹林)或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术中分次球囊扩张+支架压迫,术后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结果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皆成功地实施了介入开通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下腔静脉压力由(31.82±0.52)cm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可回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BCS)合并血栓形成的中期疗效.方法 8例下腔静脉合并血栓BCS,采用术中抗凝溶栓治疗后,行钝性破膜小球囊预扩张后植入可回收支架,最后使用大球囊充分扩张闭塞膜.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经颈内静脉将可回收支架取出.其中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血栓患者同时置入"Z"型支架.术后用彩色多普勒随访疗效.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介入治疗,血栓均在短期内消失,可回收支架顺利取出,术中未发生肺动脉栓塞和其他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12个月,2例下腔静脉狭窄,余6例可回收支架置入部位未见血栓形成、局部再狭窄及管壁增厚等情况发生.结论 使用可同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改良式TIPS治疗肝静脉广泛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近期疗效.方法 7例肝静脉广泛阻塞型BCS患者,使用改良术式TIPS治疗,其中2例为急性,5例为亚急性或慢性.术后给予正规抗凝治疗,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疗效.结果 7例肝静脉广泛阻塞型BCS均成功完成改良式TIPS,7例患者共置入12枚支架(覆膜支架...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研究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VVR)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记录并分析我院 2 10 0例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 6 1例VVR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结果。结果  6 1例VVR患者中 ,12例为血管抑制型 ,7例为心脏抑制型 ,42例为混合型。治疗后均症状缓解 ,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 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VVR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紧张、疼痛、低血容量及空腔脏器扩张刺激等。要积极进行相应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型在指导布-加综合征(BCS)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教学价值.方法 选取1例典型下腔静脉型BCS患者,通过MR增强扫描提取DICOM格式原始MRA数据,Simpleware软件提取数字化数据并重建获得BCS 3D模型,3D打印机按1∶1比例打印出BCS 3D实体模型.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对BCS 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介入治疗.结果 成功获取BCS 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模拟手术操作,主任医师向低年资医师及医学生示范BCS介入治疗.BCS 3D打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BCS介入治疗,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医患沟通.结论 BCS 3D打印模型可真实地反映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空间架构特征,对术者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操作及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可直观地反映病变部位及形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加强了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病理学及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解剖位置和隔膜病理特点,以探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00例非BCS死亡成人解剖资料,进行下腔静脉膈肌以上至右心房的大体观察。常规显微镜病理检查70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患者的隔膜活检材料及20例BCS患者根治术后切除的完整隔膜。结果大体观察发现1例(1%)在位于平膈肌水平距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8mm处、肝静脉开口上方的左外侧壁,存在一瓣膜;47%成人位于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口存在Eustachian瓣。镜检显示,上述全部隔膜符合血管瓣膜样结构。其中30%(21/70)样本附有机化血栓。9%(6/70)样本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全部完整隔膜病理检查与血管壁相延续。结论首次报道在位于下腔静脉平膈肌水平有一瓣膜,这一瓣膜的发现,可能与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BCS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udd-Chiarj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文献报道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占该病总数的5.0%~32.5%[1-2].由于各肝静脉之间广泛存在潜在的侧支循环,在肝静脉阻塞或狭窄后,肝内血管的解剖变得更为复杂,是BCS介入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肝静脉型BCS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征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2 105例肝癌患者实施5 328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肝脓肿,发生率为0.67%(14/2 105)。14例患者均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最大直径10.00~20.00 cm,富血供者9例,少血供者5例;病灶单次栓塞10例,分次栓塞4例。化疗药物及碘油混悬剂用量20~40 ml,其中使用量为20~30 ml者8例,30~40 ml者6例。10例术中追加颗粒性栓塞剂(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14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6例;肝功能A级5例,B级9例;合并门静脉癌栓7例,胆道阻塞10例。本组肝脓肿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肝功能分级,是否合并糖尿病,门静脉癌栓和胆道阻塞,病灶大小,碘油剂量以及是否使用颗粒性栓塞剂可能与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肝脓肿相关。积极处理基础病、改善一般状况,超选择、精准、分次栓塞大病灶对预防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肝脓肿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肝癌介入并发肝脓肿具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国人Budd-Chiari综合征(BCS)发生肝静脉(HV)阻塞的类型与范围.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231例BCS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US)、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多种血管成像技术联合诊断的资料,其中男142例、女89例,年龄12-72岁、平均(41.45± 10.33)岁.结果 231例BCS共有HV受累226例(占97.84%),其中HV与下腔静脉同时受累193例(占83.55%),单纯HV阻塞型33例(占14.29%).下腔静脉与HV复合阻塞193例中,左、中、右三支HV均阻塞者130例(占67.35%);左和中两支HV阻塞者5l例(26.42%).单纯性HV阻塞33例中,左、中、右三支主HV全部受累达32例(占96.97%).结论 国人BCS的HV阻塞率高达97.84%,病变分型中,以HV和下腔静脉的混合型阻塞最多见(83.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