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设计可回收内支架以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型BCS病变特点,设计可回收内支架。4例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CS,行钝性破膜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可回收内支架压迫血栓,再使用大球囊充分扩张闭塞段,完全开通闭塞的下腔静脉。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将可回收内支架取出。其中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血栓者同时在原闭塞段置入“Z”型支架,术后彩超随访。结果4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血栓短期内消失,可回收内支架顺利取出,术中术后未发生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破裂以及其他并发症。彩超随访3个月,可回收内支架置入部位未见血栓形成、管壁增厚和局部再狭窄。结论应用可回收内支架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合并血栓安全、有效,对局部血管壁无不良影响,可替代永久内支架置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Budd-Chiari综合征:预开通治疗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开通技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06年12月-2009年8月采用预开通技术治疗的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9例,先行下腔静脉造影,而后使用直径12~16 mm的球囊导管预扩张下腔静脉以恢复下腔静脉正向血流;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促进血栓溶解;血栓溶解完全后使用直径25 mm/30 mm的球囊导管扩张下腔静脉以充分开通下腔静脉.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血栓溶解情况及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9例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患者均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预开通下腔静脉后,除1例因再次阻塞下腔静脉而改行可同收支架治疗外,余8例患者血栓逐渐溶解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成功实施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随访除1例下腔静脉再次阻塞外,余8例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再次形成.结论 预开通技术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髂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造影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所有患者均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于髂股静脉进行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溶解率100%,溶栓后均予以球囊扩张左髂总静脉,其中6例置入髂静脉支架.术后肢体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滤器置入、经颈静脉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布加综合征:搅拌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搅拌溶栓技术在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09年3月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5例,首先经股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造影,而后开通下腔静脉,再采用搅拌溶栓技术溶解血栓,直至血栓完全消失,最后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5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患者均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采用搅拌溶栓后血栓均完全消失,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术后随访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再次形成,无一例下腔静脉再阻塞。结论搅拌溶栓技术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能一次性完成整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2例为肝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16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采用术前抗凝(复方丹参和阿司匹林)或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术中分次球囊扩张+支架压迫,术后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结果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皆成功地实施了介入开通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下腔静脉压力由(31.82±0.52)cmH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有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材料与方法:3例为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并阻塞下方血栓形成。应用导丝对血栓行穿通试验,证实为软血栓后用手推法注入尿激酶溶栓,而后对其阻塞的下腔静脉行穿通术,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结果:3例溶栓及相应介入治疗成功,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41kPa,降至1.75kPa。结论:对于软血栓行溶栓治疗后再对阻塞的下腔静脉行PTA及内支架置入,可避免肺栓塞发生。对机化血栓直接行穿通术,PTA及内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介入治疗BCS的价值。方法86例BCS患者均由DSA确诊,根据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下腔静脉经皮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扩张术加支架置入术,血栓抽吸和溶栓术。结果56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中54例完全开通,1例因隔膜太坚硬未能扩开,1例胸段下腔静脉破裂出血。15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中14例获得良好开通,1例因闭塞段太长(约6 cm)开通未成功。6例下腔静脉内伴有新鲜血栓完全清除后获得开通;11例下腔静脉内伴有陈旧性附壁血栓10例获得开通。介入治疗BCS成功率95.8%(68/71,肝静脉型及混合型BCS除外),死亡率1.4%,复发率4.2%,未发生心包填塞、支架滑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BCS是一种简单、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绝大部分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对不同类型下腔静脉阻塞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局部置管溶栓治疗滤器置入后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局部置管溶栓治疗滤器置入后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例,累及8条肢体.经右颈内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采用导丝及导管开通闭塞的下腔静脉并置管溶栓治疗.血栓消融后分别经骨静脉或颈内静脉取出滤器.记录技术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39例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8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1例。结果 18例经股静脉行置管溶栓术,21例经腘静脉行置管溶栓术,经溶栓治疗后行介入治疗,成功36例,成功率92.3%。26例单纯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10例行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1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严重并发症,终止手术,转心脏外科开胸行下腔静脉修补术;2例闭塞段较长(>7cm),未开通,放弃介入治疗。33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52.6个月。随访期内2例下腔静脉膜性狭窄球囊扩张术后分别于6个月和10个月出现再狭窄,后置入支架,症状改善。其余随访患者下腔静脉通畅,支架无脱落及移位。结论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微创、有效,中远期效果好,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例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稳定1周后,均以如下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术后予以抗凝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以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压迫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近中期临床疗效明显.主要并发症为无症状性肺栓塞,共2例.无手术致死病例.结论 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对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BCS伴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阻塞病变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14例BCS下腔静脉的MSCT和血管造影表现。结果下腔静脉造影证实下腔静脉膜性狭窄2例、膜性闭塞9例、节段性闭塞3例;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6例;下腔静脉闭塞区钙化4例;下腔静脉远心端皆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增粗。MSCT显示的下腔静脉狭窄和闭锁病变、有无血栓形成以及下腔静脉的走行均与下腔静脉造影相符合;并能显示下腔静脉阻塞区近心端到右心房入口的距离。结论MSCT能全面显示BCS下腔静脉的病变情况,诊断价值高,能可靠的指导制订下腔静脉阻塞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MRI和超声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 MRI和超声在 Budd- chiari综合征 ( 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1 2例 BCS病人 MRI和超声表现 ,比较这两种方法显示肝静脉 ( HV)、下腔静脉 ( IVC)和肝内、肝外侧支血管的情况。结果 :( 1 ) HV:1 2例 BCS中 ,MRI均显示出HV阻塞 ,其中三支阻塞 3例 ,两支 6例 ,单支 3例。超声显示 1 0例阻塞 ,其中三支、两支和单支阻塞分别为 3例、4例和 3例。 ( 2 )IVC:MRI显示 9例肝段 IVC狭窄和阻塞 ,其中先天性膜或分隔形成 2例 ,先天性狭窄或畸形 2例 ,血栓形成 1例 ,瘤栓形成 2例 ,外压性狭窄 2例。超声 IVC检查结果与 MR相同。 ( 3)侧支血管 :MR显示 1 1例病人有肝内侧支血管 ,肝外侧支循环形成 8例。超声显示 9例肝内侧支血管存在 ,而肝外的侧支血管仅见 2例。结论 :MR较超声能更清楚地显示 HV和 IVC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在判定栓子性质、显示肝内外侧支血管和显示邻近器官病变上均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3.
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布加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上布加综合征(BCS)的各种表现,并初步评价该项新技术的价值。方法33例BCS患者行3DCEMRA检查。23例为继发性BCS,分别继发于肝细胞癌(21例)、右肾上腺癌(1例)或血栓性静脉炎(1例)。10例为原发性BCS。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IVC)和门静脉的开放性,观察有无肝内外侧支、肝实质病变和门静脉一体静脉间曲张静脉。1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造影术,2例行肝右静脉穿刺造影术,把3DCEMRA所获的诊断结果与造影相对照。结果3DCEMRA可显示BCS的各种表现。肝静脉表现包括:癌栓形成(19例)、肿瘤压迫(2例)、肝静脉未显示(4例)和局限性狭窄(4例)。IVC表现为严重狭窄或闭塞(10例)、肿瘤直接侵犯(2例)、癌栓形成(3例)、血栓性静脉炎(1例)和隔膜形成(3例)。9例显示肝内侧支形成,其中2例显示“蜘蛛网”征象。所见的肝外侧支包括扩张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13例),以及左肾一膈下一心包膈静脉侧支(2例)形成。2例患者发现门静脉左支闭塞,10例患者发生门静脉.体静脉间静脉曲张。3DCEMRA发现的肝实质病变有:尾叶增大(7例)、不均匀强化(18例)和并发肿瘤(18例)。12例3DCEMRA诊断结果均与造影结果一致。结论3DCEMRA能显示BCS的各种征象,并能帮助提供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thrombolytic urokinase treatment after pred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Budd-Chiari syndrome (BCS) with chronic inferior vena cava (IVC) thrombos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Between December 2006 and September 2009, 13 consecutive BCS patients with chronic IVC thrombosis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urokinase infusion after predilation and subsequent (i.e. after thrombus resolution) IVC dilation with a 30-mm dilator. The procedural technical and angiographic, and ultrasonic results, as well as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the final clinical outcome, were evaluat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treatment or at 1 week and 1, 3, 6 and 12 months and then annually thereafter.

Results

Th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procedural technical outcome was successful in all patients. Follow-up inferior vena cavagrams demonstrated complete resolution of the chronic IVC thrombi and full IVC patency, without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embolism at any time during the study. Colour-Doppler ultrasound (US) follow-up for 16.92 months (±12.04) showed full patency of the IVC, without thrombosis, restenosis or reobstruction, in all patients and resolution of all clinical symptoms. All patients were alive at the time of this report.

Conclusions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ombolysis with continuous infusion of urokinase after predilation is a safe and feasible approach for treating BCS patients with chronic IVC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15.
超声消融在治疗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消融在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慢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了静脉内超声消融治疗,超声消融时间为12~24 min,平均18 min,术后深静脉内导管抗凝,在小腿应用静脉趋动器促进血液回流.对其中18例患者安放内支架.结果 56例髂股静脉闭塞中49例完全再通(87.5%),5例部分再通(8.9%).2例未再通(3.6%).49例完全再通者随访38例,22例未安放支架者,9例发生再闭塞,达40.9%;16例安放支架患者中2例发生再闭塞,再闭塞12.5%.结论 超声消融可以再通已经闭塞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并为进一步进行球囊扩张和安放内支架创造了条件,同时超声消融结合腔内支架治疗可提高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的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6.
赵大兵  何志兵  曹平  赵雄文  杨勤  李晖  徐峰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01-1303
目的:探讨节段性狭窄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价值及方法.方法:搜集26例BCS病例资料,其中9例为下腔静脉(IVC)节段性狭窄,17例为IVC节段性闭塞.对单纯IVC狭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对IVC节段性闭塞患者先使用导丝硬头钝性开通或TIPS穿刺针锐性开通,然后行球囊扩张术.如多次球囊扩张...  相似文献   

17.
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BCS)中的价值。方法8例BCS术前接受了常规MRI和3D DCE MRA检查,着重于回顾性分析其3D DCE MRA表现。结果8例3D DCE MRA检查显示下腔静脉阻塞3例,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阻塞部位在肝段5例、膈段1例及膈上段2例,阻塞表现形式包括膜性1例及节段性7例。伴有肝静脉阻塞的5例中肝静脉开口处阻塞3例,肝静脉分支阻塞2例。8例中有5例显示肝内侧枝循环,包括肝包膜下静脉侧枝循环、叶间静脉侧枝循环及肝内未定型侧枝循环。8例均显示肝外侧枝循环,包括深层静脉侧枝循环、中层静脉侧枝循环、浅层静脉侧枝循环及门静脉侧枝循环。8例BCS的其他征象包括肝实质信号异常、肝脏形态改变、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脾大、腹水及胸水。结论3D DCE MRA在诊断BCS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是诊断和治疗前后全面评价BCS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8.
穿刺套针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刺套针在布 加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例血管造影诊断BCS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为主及 9例下腔静脉完全性阻塞患者使用穿刺套针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破膜并行球囊扩张术或 (和 )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4例穿刺套针均成功越过阻塞部位 ,16例PTA或内支架置入后造影证实阻塞段已开通 ,肝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85kPa ,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2 1kPa。结论 穿刺套针的应用显著提高了BCS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