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消融(PMCT)序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集早期肝癌患者66例,先行TACE,5~7 d后在超声引导下行PMCT。分析术前、TACE和联合PMCT治疗后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变化。Kaplan-Meier计算无瘤累积生存率,Chi-square分析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有统计学意义者引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66例早期肝癌TACE后较术前ALT、TBIL、DBIL显著升高(P<0.01);联合PMCT后较术前AST、ALT、DBIL升高(P<0.01);联合PMCT后与TACE相比,AST升高(P<0.01), TBIL、DBIL降低(P<0.01)。联合PMCT与术前、TACE相比AFP均降低(P<0.01)。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3年累积生存率98.5%。复发19例,1、2、3年的无瘤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3%、50.8%、41.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AFP≥100μg/L、病毒载量≥103拷贝/ml和肿瘤边界不规整是早期肝癌联合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是早期肝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法,TACE后序贯PMCT不会影响肝功能恢复进程,AFP≥100μg/L、病毒载量≥103拷贝/ml和肿瘤边界不规整是早期肝癌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介入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双介入技术治疗1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17例均超声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待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充盈球囊,剖宫产术后即拔出球囊及一侧导管鞘,12h后如无再次出血给予拔出另外一侧导管鞘,如有出血,给予急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记录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球囊置入X线曝光时间,球囊置入照射剂量,子宫切除情况,对胎儿有无影响等.结果 17例髂内动脉球囊置入均成功;17例患者中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加部分膀胱修补术,1例再次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余14例术后均无出血;球囊置入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120 s(最长时间为200 s,最短时间为65 s),放射线剂量平均为20 mGy(15~35 mGy);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 600 ml(300~6 000 ml);所有胎儿术后均给予随访,至今未发现畸形等情况.结论 双介入技术不仅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术中出血量,同时大大降低了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直径5~10cm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了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3、6、9、12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采用肝脏增强MRI随访。结果23例患者共行33次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无肝脓肿、胆脂瘤等并发症发生。23例患者随访3~22(平均9.2±3.9)个月,术后1、3、6、9、12和15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6.9%、87%、93.8%、77.0%、63.6%、57.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0%、95.7%、93.8%、92.3%、81.8%、85.7%。术后3、6、9、12和15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3.8%、84.6%、81.8%、71.4%。结论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ngioJet血栓清除术对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存在溶栓禁忌证的急性LEDVT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而后行AngioJet血栓清除术;对合并髂静脉闭塞患者行髂静脉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8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血栓均完全清除;12例合并左髂静脉闭塞,均成功行血管成形术;18例患侧下肢静脉血流均恢复通畅。术后16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对16例随访3~37个月,13例下肢静脉血流通畅,3例血栓复发。结论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术治疗存在溶栓禁忌证的LEDVT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评价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5 cm原发性肝癌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42例≤5 cm的原发性肝癌病灶均施行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固定时间段随访,计算缓解率和控制率以及生存率。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6~97个月,术后1、6、12、24、36、48、60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90.48%、85.71%、76.19%、66.67%、57.14%、47.62%、33.3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100%、95.24%、80.95%、71.43%、57.14%、38.10%。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24%、85.71%、76.19%、66.67%、52.38%。结论 TACE联合微波消融是治疗≤5 cm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式,可提高该疾病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7.
【摘要】 目的 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对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术治疗的JAK2V617F基因突变BCS患者(突变组,n=18)和非突变BCS患者(对照组,n=36)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和介入术后再狭窄率。 结果 突变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突变组介入术后患者再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3.8%对13.9%,P=0.037)。突变组和对照组患者介入术后1、2、3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67.0%、67.0%、40.2%和93.8%、84.0%、78.8%,突变组患者首次通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 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可能增加BCS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Ⅲ型前胶原肽(type Ⅲ procollagen,PCⅢ)、层黏连蛋白(laminin,LN)检测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导致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我院介入科2004-03/2012-06收治的61例BCS患者(研究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A、Ⅳ-C、PCⅢ、LN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S患者血清HA、Ⅳ-C、PCⅢ、L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6.879,P<0.05;t=7.071,P<0.05;t=5.753,P<0.05;t=6.330,P<0.05.研究组进行组间比较,血清HA、Ⅳ-C、PCⅢ、L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A、Ⅳ-C、PCⅢ、LN作为检测肝纤维化灵敏指标,联合检测对BCS导致肝纤维化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症状性气管良性狭窄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症状性气管良性狭窄病例,根据其狭窄原因和气管3D-CT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9例气管插管致气管狭窄,其中9例予以手术瘢痕肉芽组织切除,5例更换套管,2例行气管镜下冷冻治疗,3例行气管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1例气管支架置入后肉芽增生性狭窄行气管支架套接治疗;4例气管支架置入后痰液阻塞行雾化抗感染治疗;1例气管断裂吻合术后继发狭窄行气管袖状切除治疗;1例颈部绳索勒伤致气管狭窄伴不完全断裂行气管修复术;1例气管灼伤和1例气管软化症致广泛狭窄予以保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气促评级由Ⅱ~Ⅳ级改善为0~Ⅰ级,脉氧饱和度(SPO2)由高流量吸氧时的70%~85%提高至自然呼吸时的9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症状性气管良性狭窄,要严格掌握气管支架置入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自2009年1月-2012年8月4例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局部治疗情况.结果 3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术治愈,1例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方法治愈,未见瘤腔残留,随访7 d ~ 3个月无复发.结论 BCS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主要与股动、静脉解剖关系的变异,大直径球囊的使用等因素有关,而超声引导下局部治疗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