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但部分病人因术后复发和转移而致洽疗失败。复发和转移的原因之一是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种植转移,杀灭和清除脱落癌细胞及其微小种植转移灶,是防止术后腹腔内复发的重要措施。我科对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腹腔内灌洗化疗防治大肠癌术后腹腔内转移,共应用64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多发恶性肿瘤之一,而且乳腺癌的转移和复发常常是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21世纪美国科学家发现转移粘附基因MTDHI亦被称为AEG-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3D3或LYRIC(L Ysine-RIch CEACAM1 coislated)是导致乳腺癌转移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肿瘤标志物CAl53、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9年124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分成两组,一组为无复发转移,另一组经CT、局部活检或再次手术证实为复发转移,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l53及CEA水平。结果: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l53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患者术后、CEA、CAl53阳性率与复发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结论:血清CEA、CAl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肿瘤标志物CA153、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9年124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分成两组,一组为无复发转移,另一组经CT、局部活检或再次手术证实为复发转移,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153及CEA水平.结果: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153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患者术后CEA、CA153阳性率与复发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结论: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不常见的X线表现(附1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当它有典型的线表现时,诊断并不困难,本文对150例经手术,病理(138例)和活检(12例)证实的大肠癌不常见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结直肠癌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经迭代法处理和重建,获得衰减校正后的断层图像,并与同期CT和癌胚抗原(CE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再次手术病理、肠镜检查和随访观察56例患者中有33例发生复发和(或)转移,^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1.8%(27/33),87.0%(20/23),90.0%(27/30),76.9%(20/26)和83.9%(47/56);CT分别为69.7%(23/33),82.6%(19/23),85.2%(23/27),65.5%(19/29)和75.0%(42/56);CEA的诊断效能分别为66.7%(22/33),43.5%(10/23),62.9%(22/35),47.6%(10/21)和57.1%(32/56)。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在术后CEA水平升高的患者中,其诊断准确性较CT为高。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依赖于准确的临床诊断和病理分期。CT等检查技术对此作过大量研究至于术后复发、肝外腹、盆腔转移及隐匿性病灶的诊断并不理想。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显像可对上述病灶实现定位、定性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都较高,提示该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对41例大肠癌组织大肠癌缺失基因杂合性缺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8例大肠癌信息个体中有21例(55.3%)发现DCC基因杂合缺失。DCC基因杂合性缺失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关,但有淋巴结转移(80.00%)和DukesC、Dadwe(71.4%)大肠癌DCC基因杂合缺失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39.1%)和Dukes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肠癌VEGFR-3、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的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标及单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9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大肠组织VEGFR-3、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的特点,并分别评估其预测大肠癌转移的价值。结果大肠癌边缘区VEGFR3、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1、0.05),也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VEGFR-3阳性脉管与podoplanin或CD34阳性脉管有交叉。大肠癌转移与肿瘤边缘podoplanin和CD34阳性脉管密度密切相关(P〈O.01、0.05)。结论VEGFR-3阳性脉管既有淋巴管也包含血管;血管密度,尤其肿瘤边缘淋巴管密度是预测大肠癌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肝脏是结直肠腺癌患者最常见的远端转移部位,肝脏手术是这类病人的唯一治疗,而肝内病变的完全切除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探讨了手术中植入125 I以减少肝脏转移病人的复发,并改善病人生存期的可行性。方法:对56例(男31例、女25例,36~81岁)确诊为肝脏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的病人进行肝脏切除术,并将160Gy125 I向靶腔(手术野)作永久性植入,平均随访87个月(16~96个月),并常规进行腹部CT和癌胚抗原(CEA)等检查。确定肝内复发是依据CT扫描或剖腹手术所见:①肝内任何部位出现新的病…  相似文献   

11.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其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131I核素治疗+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是DTC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可为DTC的诊治、转移与复发的预测、疗效的评估提供依据。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存在可影响Tg的测定。因此,笔者对Tg和TgAb在DTC诊治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有20亿人已经受过HBV感染,估计3.5亿人已经成为该病毒的慢性携带者。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自然人群中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平均为9.75%,约有1.2亿人染毒,占世界HBV感染人数的1/3。慢性乙肝病人约3000万,其中10%~30%的可发展为肝硬变,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癌。所幸的是,从HBV感染开始到发生癌变,一般需要20~40年的时间,所以病人有充裕的治疗时间。慢性乙肝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控制乙…  相似文献   

13.
隆突样皮纤维肉瘤的分子靶向治疗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突样皮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易在皮肤的真皮层形成驼峰样突起而得名。躯干是最常见的累及部位,几占全部病例的半数以上,其次是四肢、颈部、病灶单发或多发,表现为外观略突出皮肤的结节性肿块。生长缓慢,易于局部复发。反复局部复发之后,可出现远处尤其是内脏的转移,全身化疗敏感性较低,治疗困难。本科室在国内首次应用伊马替尼(imatinib,Gleevec)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肿瘤内的间质血管作为肿瘤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 ,日益受到重视。为探讨间质血管的数量对大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诊断价值 ,1985~ 1996年 ,我们对大肠癌 2 4 2例进行了 5年的随访 ,结果发现随肿瘤间质血管数量的增多 ,局部复发、肝转移、其他部位转移率均有增加。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男 138例 ,女 10 4例 ;年龄 2 2~ 88岁 ,平均 5 4 4岁。其中无转移复发 131例 ,局部复发12例 ,肝转移 4 0例 ,其他部位转移 5 9例。1 2 方法 低倍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的全视野 ,高倍镜下进一步观察血管数量 ,按所有肿瘤间质血管量的多少分为大部分多量…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易复发、易转移的特性,术后复发已经成为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肝癌的术后复发转移离不开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以病灶多发、病程缓解与复发交替为特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上分为5型,即复发缓解型(RR)、继发进展型(SP)、原发进展型(PP)、进展复发型(PR)和良性型。MRI是检查MS的主要影像手段,已成为检测MS病灶最敏感的方法。2000年7月,国际多发性硬化诊断小组对既往用了近20年的Poser标准进行了修订,随后又作了补充,进一步确定了MRI在MS诊断中的地位,目前MRI在MS的诊断、疾病的进展、治疗后的监测和该病的病理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潘峰 《西南军医》2016,(2):153-157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达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已成为其首选治疗方式。但TACE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栓塞不彻底,肿瘤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残存肿瘤组织内缺氧诱导因子-1(HIF-1)水平升高,从而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表达,导致肝内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VEGF的表达,与TACE联合可降低HCC的复发和转移。本文对近年应用于HCC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及联合TACE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最多发的恶性肿瘤。胃癌根治术后仍有不少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2年内有50%~60%患者可出现转移。对于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化学药物治疗(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本例采用新的化疔药物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OC)、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希罗达(xeloda),联合组成DOX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和栓塞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肝脏转移肿瘤的DSA表现。方法:对72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碘化油栓塞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CR+PR68%(49/62),6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3%、78.9%、43.3%和16.7%。结论: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是治疗大肠癌盱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血清蛋白质指纹谱筛选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经至少2年随访、明确有复发转移的141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标本,以及无复发转移的109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标本,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谱,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EA含量。筛选出与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血清标志蛋白,应用ROC曲线评价其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并与CEA进行比较。结果分析显示,在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M/Z为7763的血清蛋白不仅在术前表达增高,在明确有复发转移时仍呈显著高表达。该蛋白预测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3.9%,约登指数指数为0.759,而CEA预测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52.0%,特异度为82.3%,Youden指数0.343。结论M/Z为7763的血清蛋白可能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特异性标志蛋白,有望用于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