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自从包括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下同)、经颈静脉穿刺胆管造影、经腹部小切口穿刺胆管造影等顺行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同)在内的直接胆管造影开展以来,影像学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许多学者把注意力放在对胆管梗阻区形态的研究上,这  相似文献   
2.
排粪造影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排粪造影国外60年代用于研究小儿巨结肠、直肠脱垂,70年代末才作为“功能性出口梗阻”的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80年代初陆续有专文报道;国内1985年起进行临床应用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多家医疗单位在应用。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排粪造影的  相似文献   
3.
排粪造影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很多病员有排粪异常,特别是长期顽固性便秘者很痛苦,过去由于缺乏客观检查依据而得不到及时适当治疗。排粪造影是当病员“排  相似文献   
4.
DS-Ⅰ型排粪造影用装置和测量尺的研制卢任华,何继海,陈栋,陆泉根我院1985年9月起开展排粪造影,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深感排粪造影用装置很重要,是取得优质影像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认为排粪造影用装置应满足下述基本要求:(1)坐桶的密度要与人臀部软组织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胃前壁癌肿在双对比造影(DC)中的X线征象,提高对其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复查分析经术前、手术和病理证实,均做了DC的胃前壁癌肿35例。结果:悬滴、白雾状影、重叠白线及线征4个征象的出现率分别达78%、94%、66%、88%。当癌肿累及大小弯侧时,还可出现腔壁多边征。如能确定上述征象中的1、2个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胃前壁癌肿在DC中有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注意观察并充分认识上述征象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变化,并紧密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ERCP诊断胆管癌24例、胆囊癌6例、壶腹癌19例、共49例,都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85.7%。 文章描述了胆道癌ERCP的X线表现。依造影所见把胆管癌分为阻塞型、狭窄型和息肉型。狭窄型又分闭塞型、环型及弥漫型三个亚型。胆管癌以阻塞型和闭塞型狭窄多见。胆囊癌表现为胆囊内基底宽广固定不变的充盈缺损。壶腹癌为壶腹部边缘不整的占位病变,可阻塞胆管或胰管或同时阻塞胰胆管。肝内胆管的软藤状改变是胆道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盆底痉挛综合征型便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便秘 (Idiopathicconstipation)分为慢运输型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和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obstructiveconstipationOOC)。OOC分为盆底松弛综合征 (RelaxedpelvicfloorsyndromeRPFS)型便秘和盆底痉挛综合征 (Spastic pelvicfloorsyndromeSPFS)型便秘。SPFS是指用力排便时盆底肌 (耻骨直肠肌、肛门外、内括约肌等 )收缩而不松弛的功能性疾病 ,主要症状是排便不适…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占全身癌肿的3-5%,是消化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子胃癌和食管癌,而居第三位。在美国发病率更高,每年发生大肠癌的约75,000人,而死于大肠癌的约46,000人。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Rosata统计,20岁以内者占0.65%,35岁以下者占3.2%。但陈义文报告109例大肠癌,40岁以下的占52%。  相似文献   
9.
排粪造影的检查方法和正常测量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X线钡餐与内镜检查在反流性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HH)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两者在临床应用的优选问题,将50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伴食管裂孔疝患者分为HH1组(A、B级)和HH2(C、D级)。在1周内行X线钡餐与内镜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中,两者疝囊诊断率为100%和60%,HH1组的反流方式以抽吸型为主,占78.57%(22/28),而HH2组以倾倒型为主,占81.82%(18/22)。HH1组的廓清方式以被动廓清为主,占64.29%(18/28),而HH2组以延迟廓清为主,占90.91%(20/22),且随着食管炎的加重而加重,延迟廓清呈逐渐增多趋势,内镜检查均可见食管粘膜炎症表现,食管下段粘膜以糜烂、溃疡为主,X线钡餐与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0%,两种检查方法均适用于食管裂孔疝诊断,X线钡餐以简便、痛苦少而常首选,但对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其他并发症时应以内镜检查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