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可引起的不良反应,纠正传统中药用药绝对安全思想,为临床科学使用中药饮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80例服用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服药后常见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中药饮片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涉及多个人体组织系统,不良反应程度也各有差异。其中以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及皮肤、黏膜组织不良反应居多,二者共计53.75%,超过病例总数的一半。通过用药分析发现,炮制不当、煎煮不当、禁忌与配伍、个体差异等均可导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其中以煎煮不当所占比重最多(42.50%),用药时间过长次之(21.25%)。结论科学管理中药饮片的生产,合理指导中药饮片的使用,加强处方医师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可降低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实现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胡鸿霞 《北方药学》2015,(4):171-171
目的:对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搜集的78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煎煮不当、服用时间过长、药物存在毒性、禁忌与配伍等。结论:临床需针对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预防对策,处方医生应增强安全用药意识,药师合理指导临床用药,可有效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用药警戒思考。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诊治的由于清热类中药饮片致不良反应患者84例资料,分析资料中清热类中药饮片致不良反应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针对性治疗后的治愈时间及其临床用药思考。结果:清热类中药饮片由于用法用量不当、辩证不准、配伍不当,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且其导致恶心、呕吐、瘙痒、腹泻、眩晕等累及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临床不良症状。结论:清热类中药饮片通常导致较多不良反应,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学工作人员应严格处方审核,做好用药指导,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把好中药药品质量关。  相似文献   

4.
李田军 《安徽医药》2018,22(11):2250-2253
目的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7例(阳性组)与同期应用相关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9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自身因素与合并用药、配伍禁忌、溶媒不当及输注过快等药物相关因素,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品种、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基础疾病、配伍禁忌、溶媒不当、高龄、药物过敏史与女性性别(OR值分别为4.649、4.232、3.028、2.879、2.799、2.256,P<0.05);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是集中于用药过程中(41.12%)及用药结束后30 min内(34.58%),涉及药品品种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为主(91.67%),累及多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所占比例最高(36.04%),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一般不良反应(81.08%)。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并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合理的配伍药品,尤其应在用药早期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中医院合理用药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深刻全面的认识中医院中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其预防措施,保障患者健康.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2年9月116例患者的住院中药处方350张,对其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有86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占所调查处方的24.6%,其中药物选材不当23例,炮制煎煮方法不当19例,药物配伍不当28例;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不当16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结论 提高中医院医生对安全合理用药重要性的认识,恰当选材,严格遵守中药配伍禁忌,合理用药,减少因用药不合理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素珍  张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8):1439-144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证范围使用,使用前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认真检查注射剂是否合格,特别注意配伍应用,这样可大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药品本身质量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而发生不良反应,应高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提高其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析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到的78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与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涉及药物本身成分、配伍不当等因素。结论:应规范生产工艺,对儿童及老年患者应注意剂量,并注意在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应避免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中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患者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炮制不当、中西药联用不当、用法和用量错误、未实施辨证论治和其他等。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在中医药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强化中药对症、配伍、煎煮、炮制和辨证等环节的管理力度,降低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保证中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用药配伍禁忌的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按静脉输液操作顺序接换药液,观察组患者在按顺序接换药液过程中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导管;分析与观察两组患者接换药液时输液导管中药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及配伍药物的配伍禁忌的变化现象,以及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导管中药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时无明显外观变化,而对照组患者输液导管中配伍液混合时外观变化率为30.00%,前者优于后者(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为30.00%),治疗满意度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2.50%(P<0.05)。结论:静脉药物输液接换药液,应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导管,可有效减少药物间配伍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给予中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不良反应95例,分析其临床用药情况,并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95例患者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未进行辨证论治占30.5%(29/95),药物用法及用量错误占26.3%(25/95),中药炮制不当占17.9%(17/95),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占15.8%(15/95),其他原因占9.5%(9/95),不同性别、同一因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中药应用过程中的辨证、炮制、煎煮、配伍等的利用度,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除了中药本身因素外,在使用中因辩证不当,药不对症、配伍不当、服用剂量过大、长期用药日久蓄积、煎煮不当及机体因素也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总结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旨在科学、合理的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查房及用药干预对降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将100例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两组,5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对照组),另一组实施临床药师查房(观察组).对比两组住院患者的中药制剂涉及种类、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总发生率.结果 100例住院患者使用的中药制剂包括理血剂、补益剂、祛湿剂、解表剂、祛痰剂、清热剂、开窍剂,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包括注射剂输液速度、配伍禁忌、温度影响、药物选择不当以及存储不当,观察组住院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临床药师查房及用药干预有助于合理、规范使用中药制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药乌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婧文 《中国药业》2011,20(22):89-90
目的 分析中药乌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对医院临床所用毒性中药及鸟头类中药中毒事件相关报道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超剂量使用、配伍或制剂不当、炮制煎煮不当、适应证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结论 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各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合理使用毒性中药的意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药房药品管理中应用双人核对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门诊药房取药患者12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门诊药房取药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用药错误发生情况及工作效率.结果:观察组中用药错误发生率为1.67%,同对照组8.33%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取药等候时间、调剂时间及药品核对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满意者占比73.33%(88/120)、总满意者占比为90.00%(108/1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69/120)、76.67%(92/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人核对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结论:在药房药品管理工作中,实施双人核对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差错发生率,也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原因,并针对原因研究解决对策来促进中西结合用药的良好发展。方法对1500个处方进行查阅,对处方进行分析,并将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历进行统计、总结并分析。结果出现中西药物不合理联用的200个处方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中西药物合理联用的1300个处方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8%,处方合理与否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6,P<0.01)。中西医联合应用的不合理处方中,药物发生重复性使用的处方发生率为40.0%。理化禁忌性用药的处方发生率为25.0%。配伍禁忌性用药的处方发生率为20.0%。未辨证施治的处方发生率为15.0%。结论中西药处方不合理,易造成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合理处方易导致重复用药、理化禁忌性用药、配伍禁忌性用药以及不能辨证施治的发生。对中药进一步深入研究、增加医生药物知识储备、提高医生职业素质,将有望减少中西药物不合理联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的主要特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关节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P<0.05)。结论在临床的患者中药的应用中。中药配方颗粒的吸收效果更佳,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更低,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配伍禁忌。方法查阅、分析近年来国内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川芎嗪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文献。结果川芎嗪注射剂与头孢曲松钠、阿洛西林钠、夫西地酸钠、丹参注射液等药品可能存在配伍禁忌。结论临床使用川芎嗪注射剂配伍需谨慎,以免因配伍不当而造成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与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数目,并考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测得的微粒数.结果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配伍前(P<0.01或P<0.05).结论 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目明显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此现象,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2):270-273
目的:分析胃炎胃溃疡患者治疗中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为此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胃炎胃溃疡患者150例,按收治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75例和B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75例;分析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75例患者不合理用药类型有配伍不当、剂量过多或过少、重复用药、用药选择不当、无指征用药,其中配伍不当49例占65.33%,用药选择不当10例占13.33%,重复用药7例占9.33%;治疗的总有效率B组为97.33%高于A组为77.33%(P<0.05);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9.33%)和复发率(10.67%)均低于A组(21.33%和28.00%)(P<0.05)。结论:胃炎胃溃疡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配伍不当、用药选择不当、重复用药等方面,从而导致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下降,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复发率上升,临床上应重视此类疾病的合理用药,正确掌握胃炎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病症,采用不同种类的胃炎、胃溃疡疾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