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目的: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GLP-1RAs治疗T2D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提取相关资料,应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RCT,共计1 755例T2DM合并肾损伤患者。疗效方面,GLP-1RAs与胰岛素类似物或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效应相当,但优于安慰剂,且该疗效在中重度肾损伤患者中比终末期肾病患者更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体质量[MD=-1.75,95% CI=(-2.18,-1.32),P<0.01]和降压作用[收缩压:MD=-7.79,95% CI=(-10.83,-4.74),P<0.01;舒张压:MD=-2.92,95% CI=(-4.79,-1.05),P=0.002]均有显著性差异;但降低空腹血糖和调节脂质代谢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GLP-1RAs组与对照组致低血糖和肾损伤事件的发生率[RR=1.28,95% CI=(0.56,2.96),P=0.560;RR=0.85,95% CI=(0.44,1.62),P=0.620]无统计学差异,然而GLP-1RAs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T2DM合并肾损伤患者,GLP-1RAs具有确切的降糖、减重和降压作用,而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疗效降低;用药期间不增加低血糖和肾损伤风险,但应注意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短期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6项RCT,合计2 248例患者,纳入药物包括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司美格鲁肽、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Meta分析结果显示:GLP-1RA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SMD=-0.28,95% CI (-0.40,-0.16),P<0.01],且HbA1c<7%的达标率更高,而SGLT-2i能更有效地控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GLP-1RA治疗组导致停药、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GLT-2i治疗组,而SGLT-2i治疗组患者出现生殖器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GLT-2i的成本-效果比更低。结论:GLP-1RA降低T2DM患者HbA1c水平的疗效更好,但SGLT-2i控制患者血压和脉搏的效果更优、耐受性更佳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优势,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强度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与中、高强度他汀单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北京安贞医院HIS系统中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门诊及住院数据库,筛选出住院就诊记录后3~5周有门诊复查记录的病例。根据病例所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分为中强度他汀组、中强度他汀联用依折麦布组及高强度他汀组。比较门诊记录与住院记录血脂指标变化及变化率,并以门诊记录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评估病例降脂目标达成率,对比各组降脂疗效的差距。以门诊记录病例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肌酸激酶(CK)值超过正常上限2倍及3倍的人数,评估各组安全性差异。结果:共有371例患者纳入研究。联用组降脂目标达成率显著高于中、高强度他汀组;联用组LDL-C绝对变化、相对变化均显著优于中、高强度他汀组(P>0.05);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降脂治疗,中强度他汀联用依折麦布治疗方案降脂效果优于中、高强度他汀单用,且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患者人群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估影响阿托伐他汀钙安全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急诊药房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的所有患者的病例数据及药品费用数据,根据所用阿托伐他汀钙药物品种分为原研药及仿制药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研药组与仿制药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2.45%vs.2.91%),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7%vs.5.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0.285,P=0.036)与肌酸激酶升高相关,感染(OR=0.366,P=0.026)、心梗(OR=0.303,P=0.048)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相关。仿制药的用药频度较原研药大幅提高(P<0.01),使用成本仅为原研药的1/30。结论:阿托伐他汀钙仿制药比原研药经济性更好,且安全性无显著差异。高龄、感染、心梗可能是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北京某三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实施处方精简,为处方精简临床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2019年7-12月在该院老年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对老年患者进行医嘱审核、用药咨询,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处方精简。根据是否接受处方精简药学服务,将患者分为精简组和对照组。评价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品的种类数、药品费用、治疗总费用、住院时间、死亡等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来平衡组间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计算倾向性评分,采用最近邻匹配法,按照1∶2的比例进行匹配,匹配后的2组人群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结果:2019年7-12月共收治患者454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人。处方精简组209人,其中58人停药或减量;对照组191人。匹配后精简组58人,对照组98人,2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基线用药数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精简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13.50 vs. 16.00,P=0.021)和中位治疗总费用(13 614.50 vs. 16 580.13,P=0.038)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使用药品的种类数[(22.69±9.39)vs.(26.05±12.58),P=0.06]、中位药品费用(3 537.44元vs. 4 418.22元,P=0.274)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组中均无死亡患者。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老年多重用药管理以及处方精简可对临床产生积极作用,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治疗,节约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促进利拉鲁肽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使用利拉鲁肽降糖疗效的因素。方法:以华东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间使用利拉鲁肽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和比较患者首次使用利拉鲁肽3个月及以上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 (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质量的差异,分成疗效达标(治疗后HbA1c<7%或下降幅度>1%)和疗效未达标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基线数据差异,包括基本信息、检验指标,还有合并用药情况,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降糖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HbA1c、BMI和体质量指标分别下降(1.13±2.04)%、(0.77±1.48) kg·m-2、(2.41±4.04) kg。140例(60.9%)患者达到预期的降糖目标,90例(39.1%)未达标。研究还发现2组患者的年龄、DM病程、体质量、性别和联用胰岛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P=0.044、P=0.016、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联用胰岛素对利拉鲁肽降糖疗效影响有显著意义[P=0.004,OR=0.907,95% CI (0.848,0.969);P=0.000,OR=0.151,95% CI (0.058,0.396)]。结论:首次使用利拉鲁肽时,患者的年龄、DM病程、体质量、性别和联用胰岛素与其降糖疗效达标相关,年龄和联用胰岛素是影响利拉鲁肽疗效的主要因素。临床个体化用药时,可评估以上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探索替加环素原研药(商品名:泰阁)和仿制药(商品名:泽坦)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某大型三甲医院中使用过泰阁或泽坦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分为泰阁组和泽坦组进行研究,借助PSM方法调整组间差异,比较2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有效性分析显示:72h有效率(77.5%vs.72.8%,P=0.3255),出院时有效率(61.5%vs.59.2%,P=0.5237),细菌清除率(24.9%vs.34.3%,P=0.1447)在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温、CRP和PCT在2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显示:泰阁组与泽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8%vs.26.04%,P<0.01),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Cr、ALT、TbiL、Hb、PLT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坦和泰阁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而泽坦的安全性低于泰阁。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恶性血液病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血液内科使用比阿培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比阿培南血药浓度,分析PK/PD达标率及影响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组(≥65岁)患者血药浓度(P<0.01)和达标率(P=0.025)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恶性血液患者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或肾功能亢进可导致比阿培南血药浓度降低,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比阿培南血药浓度达标率为61.43%,伴发肾功能亢进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达标率为56.14%。结论:年龄、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和肾功能亢进是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推荐实施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并结合数学建模的方法,以实现特殊人群比阿培南的个体化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LCO1B1ApoE基因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某院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PCR荧光探针法对患者SLCO1B1基因的388A>G、521T>C位点和ApoE基因的526C>T、388T>C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入选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1,通过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30 d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评价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通过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30 d患者血清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水平,评价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LCO1B1 388A>G和521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75%和10.62%,ApoE基因的e2、e3和e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50%、80.00%和12.50%,各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SLCO1B1(TC+CC)组患者给药30 d后LDL-C明显降低,CK明显升高,与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CO1B1 388A>G和ApoE SNPs对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O1B1 521C等位基因增强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尤其对LDL-C效果明显,但会增加肌病的风险。ApoE SNPs对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研究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s,SGLT-2抑制剂)与其他降糖药物对比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OVID、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万方、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5月30日,并筛选研究SGLT-2抑制剂与其他降糖药物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clinicalrandomized trials,RCT)。结果:共纳入12项RCTs,总计8 845名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埃格列净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他列汀、利格列汀相比:(1)恩格列净以及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相比,未能明显降低患者的HbA1c (P<0.05);卡格列净300 mg以及埃格列净15 mg对比格列美脲及西他列汀能明显降低患者的HbA1c (P<0.05);与利格列汀相比,SGLT-2抑制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仅达格列净在降低患者FPG上与其他降糖药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3)卡格列净及恩格列净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体质量(P<0.05)。(4) SGLT-2抑制剂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与格列美脲相比,SGLT-2抑制剂均不会增加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P<0.05),但与另外3个降糖药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埃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且均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根据4种药物的等级概率排序,其中埃格列净疗效最好,但由于该药物的纳入文献较少,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RCT再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估;此外,4种药物的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高比(WHtR)与超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620例超重T2DM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单纯超重T2DM组和超重T2DM合并DR组,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通过统计学分析WHtR与超重DR的相关性。结果 单纯超重T2DM组男282例,女137例,共419例,占总例数67.6%;超重T2DM合并DR组男104例,女97例,共201例,占总例数32.4%。与单纯超重T2DM组相比,超重T2DM合并DR组男性比例更高(P<0.001),相对更高的身高(P=0.001)、体质量指数(P=0.023),更大的腰围(P=0.001)、臀围(P=0.011)、WHtR(P<0.001),糖尿病病程相对更长(P<0.001),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P<0.001),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更高(P<0.001)。将单因素中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提示:性别[比值比(OR):0.566,95%置信区间(CI):0.331~0.969,P=0.038)、身高(OR:0.933,95%CI:0.913~0.952,P<0.001)、腰围(OR:1.163,95%CI:1.083~1.249,P<0.001)、WHtR(OR:1.074,95%CI:1.063~1.857,P=0.007)、糖尿病病程(OR:1.056;95%CI:1.027~1.087,P<0.001)、糖化血红蛋白(OR:1.560,95%CI:1.391~1.749,P<0.001)、高血压病(OR:1.478,95%CI:1.323~1.707,P<0.001)可能是超重D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WHtR与超重DR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的回顾性调查评价,发现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10-12月所有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P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查阅病例并结合疾病指南共识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患者6 511例,平均年龄为(74.17±7.24)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2.86±9.16)d,平均用药种类为(24.59±16.22)种,经χ2检验住院天数及用药品种数与PIM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464例(83.92%)患者存在PIM问题,其中排名前5的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艾司唑仑片、唑吡坦片、地西泮及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在与疾病相关的PIM中,患有痴呆、认知障碍、谵妄;骨折或跌倒病史;心力衰竭疾病的老年人出现潜在不合理用药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13例、81例和23例。在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物中,以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类药物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利尿剂使用例次最多为2 460例次,占总例数的93.64%。在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中,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联用比例最多为185例次。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肾脏病4期及以上的患者中,依诺肝素和螺内酯的使用分别为23例和19例。结论: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结合病例分析,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仍应采取措施减少PIM用药情况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如临床实际必须使用,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3.
田志霞  李恒  韦丽  于雪芳  贾俊亚  闫铁昆  李栋 《天津医药》2022,50(12):1292-129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原发性膜性肾病(PMN)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确诊PMN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既往病史及入院血糖水平分为PMN合并T2DM组和PMN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2组患者的累积完全缓解率和累积肾功能恶化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PMN合并T2DM组未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246例纳入研究中,PMN合并T2DM组(61例)的血糖、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PMN组(185例)升高(均P<0.05),24 h尿蛋白定量较PMN组降低(P<0.05)。病理资料显示,PMN合并T2DM组的Ⅲ+Ⅳ期比例较高(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PMN合并T2DM组累积完全缓解率较低(Log-rank χ2=4.391,P<0.05);肾功能恶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0.899,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T2DM(HR=1.792,95%CI:1.166~2.753,P=0.008)和24 h尿蛋白定量增加(HR=1.002,95%CI:1.000~1.003,P=0.013)是影响PMN患者未完全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尽管对肾功能恶化风险无特殊意义,但对此类患者临床转归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2种不同输血方式在不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的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各种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使用电脑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4.82±2.71)岁,为开放性输血,红细胞输注时机为血红蛋白(Hb)<100 g/L;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5.67±3.39)岁,为限制性输血,输血时机为Hb<70 g/L。记录并比较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刻(T1)、术后1 d(T2)及术后7 d(T3)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及有效性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T0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肌酐(Crea)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MAP、HR、PT-INR及Cre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Hb水平为(81.50±12.17)g/L、(101.60±8.33)g/L、(117.45±18.23)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00±11.23)g/L、(125.33±9.34)g/L、(136.50±25.5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时,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氧含量(CaO2)、脑氧摄取率(CEO2)、乳酸(Lac)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观察组CaO2、CEO2、La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观察组MMSE评分为(24.04±1.91)分、(27.32±2.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81±2.48)分、(23.51±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0.26)U、5.00%(2/40),均低于对照组(3.17±0.83)U、15.0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限制性输血,能有效平衡脑氧代谢水平,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并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端骨钙素(N-MID)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00例≥60岁男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密度(BMD)水平将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62例)和骨质疏松组(38例)。对所有患者的BMD进行测量,同时检测血清中瘦素(Leptin)、25羟维生素D3[25(OH)D3]、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N-MID水平;进行N-MID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分析;分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绘制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N-MID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胸椎BMD、腰椎BMD、髋BMD、Leptin、25(OH)D3、BAP和N-MID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患者(均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的PICP、ICTP、β-CTX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患者(均P<0.05)。N-MID与胸椎BMD、腰椎BMD、髋BMD、Leptin、25(OH)D3和BAP均呈正相关(r=0.374、0.501、0.428、0.672、0.691、0.807,均P<0.05);N-MID与PICP、ICTP、β-CTX和HbA1c均呈负相关(r=-0.419、-0.293、-0.313、-0.405,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ID是骨质疏松患者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5,P<0.05);血清N-MID诊断骨质疏松的ROC下面积为0.851(95%CI 0.724~0.943),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Z=4.073,P<0.001)。以N-MID浓度为12.26 μg/ml作为诊断截点,N-MID诊断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依次为83.93%和72.61%。结论 老年男性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N-MID降低,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老年男性T2DM合并骨质疏松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种不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终末期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应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或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DPP-4抑制剂治疗12周前后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和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治疗组HbA1c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74±1.57、-0.39±1.45和-0.08±1.40,P=0.076),空腹血糖及血脂变化亦无显著差异。在血液透析患者(n=115)中,3组间HbA1c水平变化无差异。相比之下,腹膜透析患者(n=85)用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HbA1c比用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治疗12周降低得更多(分别为-1.58±0.95,-0.46±0.98,-0.04±1.22,P=0.001)。结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使用不同DPP-4抑制剂的降糖作用差异无显著性。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西格列汀比其他DPP-4抑制剂可使HbA1c水平降低更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予胰岛素泵治疗14 d后改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2组治疗3个月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胰岛功能指标、血脂、血压水平及体质量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体质量(W)、收缩压(DBP)、舒张压(SBP)无明显改善,而治疗组均有下降,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C肽水平(FCp)、β细胞功能指数F (HOMA-βF)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较观察组更低。结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较胰岛素更具有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