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以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疗程为1周的三联/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10月,搜集公开发表的有关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用Rev Man 5.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5项研究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奥美拉唑相比,埃索美拉唑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更好(OR=2.59,95%可信区间:1.27~5.29,P=0.009)。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95%可信区间:0.72~2.09,P=0.45)。结论:埃索美拉唑较奥美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更好,但尚需进一步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院使用华法林的住院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和评价,并对其出院后复诊情况进行追踪,以更好地发挥华法林的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某院2018年7月-12月使用华法林的住院患者用药进行分析,结合指南、共识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调取509份病例,华法林的使用主要分布于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呼吸内科。华法林应用临床诊断主要为肺栓塞、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静脉血栓等;住院患者华法林用量范围为0.625~9 mg,平均日剂量(2.99±1.11)mg;全院服用华法林后INR总体测定率为79%,将INR值以"<2.0"、"2.0~3.0"、">3.0"分布进行统计,INR2.0~3.0占比为33.17%,最高的为呼吸内科。26例(5.11%)患者住院期间INR达到4.5~10.0,38.46%使用维生素K进行拮抗;2例(0.39%)患者INR大于10,全部使用维生素K进行拮抗。在院期间合用其他抗凝药中,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最高的为骨外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普通肝素使用率最高的为呼吸内科;阿加曲班使用率最高的为神经内科;利伐沙班使用率最高的为心血管内科,根据相关指南共识分析用药基本合理。患者出院后一周内及总复诊率最高的均为呼吸内科。复诊后INR分布在2.0~3.0占比最高的也为呼吸内科,与呼吸科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相关。结论:目前华法林临床应用仍不够规范,INR达标率偏低,出院后复诊率较低,抗凝药物转换过程中有不规范的问题,积极开展药师药学监护、用药教育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的回顾性调查评价,发现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为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10-12月所有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P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查阅病例并结合疾病指南共识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患者6 511例,平均年龄为(74.17±7.24)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2.86±9.16)d,平均用药种类为(24.59±16.22)种,经χ2检验住院天数及用药品种数与PIM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464例(83.92%)患者存在PIM问题,其中排名前5的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艾司唑仑片、唑吡坦片、地西泮及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在与疾病相关的PIM中,患有痴呆、认知障碍、谵妄;骨折或跌倒病史;心力衰竭疾病的老年人出现潜在不合理用药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13例、81例和23例。在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物中,以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类药物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利尿剂使用例次最多为2 460例次,占总例数的93.64%。在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中,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联用比例最多为185例次。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肾脏病4期及以上的患者中,依诺肝素和螺内酯的使用分别为23例和19例。结论: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结合病例分析,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仍应采取措施减少PIM用药情况的发生,降低用药风险;如临床实际必须使用,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药联合对比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综合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建库-2017年5月中西药联合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3篇文献共3 29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药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OR=3.57,95% CI(2.73,4.67),P=0.98];针对不同中医症型,亚组分析显示补肾组、补肾健脾组、补气补血组以及补肾活血组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西药[OR=3.47,95% CI(2.60,4.63),P=0.97];中西药联合使用能提高中医症候疗效[OR=4.54,95% CI(2.95,6.99),P=1.00],显著降低症状积分[MD=-3.46,95% CI(-4.32,-2.60),P<0.000 1];中西药联合使用组和西药组在孕8周[SMD=-0.65,95% CI(-0.10,1.40),P<0.000 01]、孕10周[SMD=0.10,95% CI(-0.78,0.98),P<0.000 01]血清β-HCG、IL-10[SMD=0.14,95% CI(-0.87,1.15),P<0.000 01]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相比,中西药联用增加了治疗有效率,改善了再次妊娠时的流产症状;针对不同中医症型的患者,均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中西药联用在血清β-HCG以及血清IL-10因子方面没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近年来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为该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阅读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的文献报道,对微乳电动色谱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测定、天然产物和手性化合物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 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对于难溶性物质和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具显著优势,同时是目前报道的测定logP值最为简便快速准确的色谱方法。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分析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 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兼具色谱和电泳分离的特点,应用范围较广,可以同时分离水溶性、脂溶性、酸性、碱性及中性物质。但毛细管微乳电动色谱分析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制备环孢素A的眼用胶体混悬剂,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聚山梨酯-80做增溶剂,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环孢素A眼用胶体混悬剂;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环孢素A的含量,并对方法进行考察;对该制剂的稳定性、刺激性等理化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pH为5~6,环孢素A在60~600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0.39%(n=3)。结论:该制剂质量稳定,符合中国药典有关眼用制剂的标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灵敏。  相似文献   
8.
乌洛托品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但口服后易被胃酸破坏而影响疗效。本试验研制了乌洛托品直肠栓,其各项物理常数测定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生物利用度测定结果表明:栓剂的生物利用度高于口服液,从而避免了在胃中破坏,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灯盏花素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阅读大量有关灯盏花素制剂各方面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整理。灯盏花素临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但其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较低,注射剂给药半衰期短;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见,偶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其药理作用、患者体质和给药剂量有关。因此有必要进行灯盏花素新制剂的深入研究与开发,以提高其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