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优化南极放线菌XE发酵工艺,提高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并对菌株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 以发酵液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放线菌XE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观察pH值、温度、储藏温度对抑菌物质稳定性的影响;了解抑菌物质的极性及疏水特性。结果 获得了南极放线菌XE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30g/L,黄豆10g/L,海水晶35g/L,KON3 1.5g/L;最佳发酵条件:温度28℃,起始pH8,接种量2%,摇床转速110rpm,发酵时间3天;抑菌物质热稳定性好,-20℃储藏活性基本不变,在强碱环境中失活,不耐强碱,活性物质极性较小。结论 通过优化工艺实验,确定了菌株XE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抑菌物质热稳定性好,在-20℃储藏活性基本不变,极性较小,不耐强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OUCMDZ-2554产放线菌素D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放线菌素D的产量。方法 对培养基的组成、种龄、接种量、温度、装液量、pH、盐度和发酵时间等条件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选择最优发酵条件;并通过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确定放线菌素D结构。结果 最佳培养基为:K2HPO4 1.5 g、MgSO4 0.5 g、酵母浸膏5 g、可溶性淀粉22.5 g、陈海水1000 mL;最佳发酵条件:装液量150/500 mL(v/v)、种龄4天、接种量5%、盐度3%、起始pH 7.5、发酵温度28℃、摇床(180转每分)发酵12天。结论 以最佳发酵条件发酵,优化后放线菌素D的产量为优化前的3.6倍,达到364 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与响应面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SIPI-120620产纳他霉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玉米淀粉、葡萄糖和NaC1是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因子.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玉米淀粉70g/L、葡萄糖10.7g/L、黄豆饼粉15g/L、酵母粉20g/L、NaCll.3g/L、碳酸钙2g/L及初始pH6.5.此试验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达到4.09g/L,比原培养条件提高了1.86g/L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海葵来源真菌 Cochliobolus lunatus (TA26-46) 进行发酵优化以提高该菌产大环内酯化合物 LL-Z1640-2 的产量。方法 运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菌株产 LL-Z1640-2 的碳源、氮源、初始 pH 值、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得到了该菌株产 LL-Z1640-2 的优化发酵条件,其中,复合型培养基中可溶性淀粉 30.0 g.L–1,麦芽糖 20.0 g.L–1,硝酸钠 1.0 g.L–1,蛋白胨 3.0 g.L–1;初始 pH 6.0,培养时间 84 h。结论 在优化发酵条件下,LL-Z1640-2 产量可达到 (119.8±1.6) mg.L–1,比优化前提高了 3.6 倍。  相似文献   

5.
达托霉素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lackett-Buma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与响应面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达托霉素发酵培养基组成,利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设计试验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糊精、酵母粉、酪蛋白水解物是影响达托霉素产量的主要因素.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g·L~(-1)为:糊精10.6,酵母粉1.6,酪蛋白水解物1.3,硫酸钾8,L-门冬氨酸1.5;pH 6.5.在此条件下,达托霉素产量为37.16 me,/L.进一步优化前体癸酸的添加量,最终达托霉素产量达46.54 mg/L.  相似文献   

6.
诺加霉素是由黑胡桃链霉菌Streptomyces nogalater产生的结构复杂的蒽环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对实验室保藏的Streptomyces nogalater ATCC 27451进行菌种选育,得到了一株发酵效价高,遗传稳定的高产菌株。通过摇瓶培养,从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两方面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培养基方面,从单一碳源,单一氮源的最佳种类和组合的筛选,到前体氨基酸以及油的添加进行尝试;培养条件方面,考察了温度,pH,装量,放瓶时间等因素,最终获得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与出发初始菌株和初始培养条件相比,从最初的发酵产量0.048 g/L提高到了0.312 g/L,最终发酵单位提高了6.5倍。这些工作为我们以后大规模的发酵诺加霉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达托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并对其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达托霉素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法 以玫瑰孢链霉菌(DT-9#F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诱变、微波诱变、LiCl诱变及复合诱变并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进行菌株选育,同时,对其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及生长因子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发酵产量。结果 得到一株达托霉素高产突变株DT-37,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2.2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0.79%;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YP300)1.65%、FeSO4 0.043%、葡萄糖1.50%、玉米淀粉7.20%、糖蜜0.72%,VB12 1.50μg/mL、硫辛酸5.00μg/mL。其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0.56m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97.92%。经100L发酵罐上放大验证,达托霉素的产量达到了2872m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8%。结论 紫外、微波及LiCl复合诱变后经抗生素抗性筛选,结合发酵培养基优化,可有效提高菌株的达托霉素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对天然红色素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对天然红色素灵菌红素发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达到提高色素产量的目的。以发酵液中灵菌红素的OD535为指标,通过对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进行分析,优化培养基条件。结果表明:在吐温-80、十二烷基磺酸钠和二甲亚砜3种表面活性剂中,添加二甲亚砜的效果最佳,其最佳添加浓度为0.1 g/L,最佳添加时间为发酵44 h,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近1倍;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发酵培养基,发现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二甲亚砜0.1 g/L、脯氨酸0.1 g/L、甘氨酸1 g/L、组氨酸0.5 g/L,灵菌红素产量为对照组的2.38倍,优化效果最佳。因此,在灵菌红素发酵中后期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有助于灵菌红素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优化链霉菌HY6-S36产星孢菌素的发酵条件,以提高星孢菌素的产量。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 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nhnken(BB)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 优化后,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糊精 69.8g/L,豆粉49.6g/L,烟酸0.5g/L,碳酸钙4.0g/L,转速200r/min,pH7.2,装液量30mL/250mL,接种量5%,温度28℃,发酵 时间7d,摇瓶产量为996mg/L。经50L发酵罐放大培养,发酵效价达1063mg/L。结论 在此优化条件下,星孢菌素的摇瓶产量 提高了1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液态发酵法生产达托霉素的发酵工艺,提高达托霉素的产量.方法 通过用玫瑰孢链霉菌液态发酵法生产达托霉素的优化实验,对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的试验,并用正交试验对发酵温度、前体量、接种量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 最佳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优化条件为:黄豆粉3%、豆粕2%、补前体量50μL、初始pH8.5、接种量0.5%、转速250r/min、装液量80mL/500mL、发酵温度32℃,优化后罐上效价较以前配方提高了近50%.结论 新工艺为达托霉素的工业化大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经拆分合成的左旋S-(-)-甲磺酸罗哌卡因中右旋R-(+)-甲磺酸罗哌卡因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Chiral—AGP柱(150 mm×4.0 mm,5 μm),流动相为异丙醇-磷酸盐缓冲液[取1 mol·L-1的磷酸二氢钠7.5 mL,0.5 mol·L-1的磷酸氢二钠溶液28.5 mL,加水稀释到1000 mL,调节pH值至7.2](7:93),柱温:25℃,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μL。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消旋体中左旋体、右旋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1及17.4 min,左、右旋体的分离度良好。精密度试验的RSD为3.3%。结论:采用本方法可简单、准确地测定甲磺酸罗哌卡因中右旋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化合物K_1(ent-kaur-16-en-19-oic acid)对BGC-823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化合物K_1对BGC-823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化合物K_1对BGC-823胃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头孢曲松钠中的三嗪环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可以控制其残留总量,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促进工艺改进。方法:本文采用质谱(MS)、红外吸收光谱(IR)与核磁共振谱(NMR),对获得的三嗪环参照品进行结构确认,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在头孢曲松钠中的残留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三嗪环参照品纯度很高,能够对头孢曲松钠作定性定量分析。结论:头孢曲松钠中三嗪环的残留在安全限度之中。  相似文献   

14.
液质联用鉴定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方法:利用ESI—Q—TOF—MS法测定rhEndostatin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通过HPLC—ESI—Q—TOF—MS/MS法测定其胰蛋白酶酶切后肽段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并结合数据库检索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实测相对分子质量为21114.5,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21113.8相比非常接近。HPLC—ESI—Q—TOF—MS/MS测定m/z802.0的肽段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为Ala—Pro—Ser—Ala-Thr—Gly—Gin—Ala—Ser—Ser—Leu—Leu。将其m/z和氨基酸序列在MASCOT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结构正确。结论:液质联用是鉴定蛋白质的灵敏、快速、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成5-氧-烯丙基-2,3,4-三-氧-苄基-D-核糖醇。方法以D-核糖为原料,经甲苷化、苄基化、水解、肟保护、烯丙基化、脱肟、还原7步反应得到5-氧-烯丙基-2,3,4-三-氧-苄基-D-核糖醇。结果与讨论总收率55%,目标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认。该合成路线步骤少,绿色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拟β-肾上腺素(R)-(-)-1-(2-萘基)-2-N-甲基氨基乙醇(1)的合成方法.方法以β-萘乙烯(2)为原料,通过烯烃的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环化、选择性开环、催化氢化、甲酰化、还原等6步反应制备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设计的合成路线以β-萘乙烯计,6步反应总收率为39.3%,ee值高达97%~99%,合成路线易行.目标产物的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1H-NMR和13C-NMR确证.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17-烯丙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雷素(17AAG)和17-氨基-17-脱甲基格尔德雷素(17AG)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用于17AAG 及其主要代谢产物17AG 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α-萘酚为内标,用乙酸乙酯将17AAG 和17AG 从大鼠血浆中萃取分离吹干后,流动相复溶,HPLC 分析。色谱柱为日产迪玛 Inertsil-ODS 3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25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含三乙胺10 mmol·L~(-1))(55:45,pH=3.0),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13 nm。结果:17AAG、17AG 及内标α-萘酚与内源性干扰分离良好,17AAG 和17AG 在10.0-16000.0μ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和0.9987,平均萃取回收率均大于80%,内标回收率为85%。2种组分的最低定量限为10μg·L~(-1)。17AAG 日内 RSD 为2.9%~11.3%,日间 RSD 为6.5%~18.5%;17AG 日内RSD 为3.0%~3.8%,日间 RSD 为5.9%~16.4%。大鼠舌下静脉推注17AAG 15 mg·kg~(-1)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L=21.14 mL·min~(-1)·kg~(-1),AUC=206.5μg·min·mL~(-1),t_(1/2α)=24.82 min,t_(1/2β)=116.20 min,V\-c=1046.3 mL·kg~(-1)。结论:本法可满足17AAG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1. The effects of (+/-)- (+)- and (-)-metoprolol, (+/-)- (+)- and (-)-pindolol, (+/-)-mepindolol and (+/-)-bopindolol on the beta 1-adrenoceptor mediated responses of the rat left atria and the beta 2-adrenoceptor mediated responses of the rat portal vein to isoprenaline have been determined. 2. Racemic and (-)-metoprolol were selective beta 1-adrenoceptor antagonists. (+)-Metoprolol was devoid of beta-adrenoceptor antagonistic activity. 3. Racemic and (-)-pindolol were potent and (+)-pindolol was a modest beta-adrenoceptor antagonist. 4. (+/-)-Mepindolol and (+/-)-bopindolol were apparently competitive antagonists of the isoprenaline beta 1-adrenoceptor mediated responses of the rat left atria but 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s of the isoprenaline beta 2-adrenoceptor mediated responses of the rat portal vein. 5. It is suggested that (+/-)-mepindolol and (+/-)-bopindolol are slowly dissociating beta-adrenoceptor antagonists and the non-competitive antagonism can only be detected on tissues with modest receptor reserves for maximum responses to isoprena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