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懿珍 《中国药房》2012,(10):905-907
目的:了解我院近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变化,探讨抗菌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变迁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收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和耐药性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分离出19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98%,革兰阳性球菌占31.21%,真菌占0.81%;分离率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DDDs排名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12种DDDs增长,尤以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的DDDs增长迅速;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也以不同程度逐年上升。结论: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的大量使用,我院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需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阳性细菌耐药率,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11-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各类别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排名前五位的革兰阳性病原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每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37DDDs下降至2013年的155024.25DDDs,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类及大环内酯类用量排名逐年升高,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用量排名则逐年减少,抗真菌类及碳青霉烯类排名无明显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有下降趋势,溶血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细菌的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我院胸外科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前后两年,即2003年与2005年的细菌药敏数据,分析临床控制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2003年和2005年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敏数据,将两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菌株数2005年较2003年有明显的下降,各细菌耐药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耐药率下降明显,但铜绿色假单胞菌对三代和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有一定的上升;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数明显下降,溶血葡萄球菌菌株数有一定下降,但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上升;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2005年较2003年有较明显下降,特别是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耐药率有明显下降。结论: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为契机,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管理有益于降低临床感染发生率和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2017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的8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WHONET5.6软件对分离菌株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伤口分泌物标本48.84%,其次为痰标本39.53%,血液标本5.81%;主要来源科室为骨科33.72%,ICU24.42%,呼吸内科22.09%;近三年期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并不严重,但部分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2005~2007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并对用药频度、销售金额、药品用量以及检出细菌耐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变化较大,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明显上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使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下降,2006年比2005年下降了0.4%,2007年比2006年下降了7.72%。检出的细菌有一些变化,且细菌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有一定的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中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规律。方法选择在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中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30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为研究样本,统计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四大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比较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观察2019~2020年的抗生素总体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值。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43.33%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2.5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37.50%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β-内酰胺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总体AUD值低于2019年,喹诺酮类高于2019年。结论因为不规范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所以必须通过强化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才能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出库数据,采取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利用2011年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最高,同期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100%耐药,1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且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出现及传播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评价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调取我院2012年1~6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利用我院检验科2012年1--6月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最多;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分离细菌以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达54.3%~74.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仍敏感。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但仍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预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某三甲医院检验科获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分析全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结果在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排名第一。除2011年和2014年金葡萄球菌检出占细菌总检出的百分比略少,其他三年均在9%~10%。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为高度敏感。阿莫西林、美洛西林、青霉素G属于青霉素类、对金葡萄球菌5年内耐药率 75%,需要暂停由金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四环素、头孢氨苄、头孢丙烯、阿奇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呋辛钠、头孢唑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氟氧沙星对金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高达50%~75%,需要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药。结论糖肽类在近5年内仍旧是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青霉素类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很高,虽然它的使用不高。一、二代头孢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的广泛使用,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建议临床采用抗菌药物交替轮回、升阶梯、降阶梯等方式,以减缓细菌耐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病区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儿科病区的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并统计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及其耐药率。结果: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药是我院儿科病区防治感染的主要品种,第3代头孢菌素在我院的DDDs逐年增高。临床分离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密切相关,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监管,以降低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1.
卢岩 《中国药房》2009,(29):2274-2277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抗菌药物消耗量进行统计,并对同期病原菌培养分离结果和药敏试验中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寻找抗菌药物临床治疗对策。结果:药品用量DDDs排序为β-内酰胺类最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本院病原菌感染动态为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最高,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较高,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抗感染治疗应参照药敏结果,结合临床疗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抗菌药物用量,防止或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惠丽  宋俊华  张静 《中国药房》2008,19(26):2041-2043
目的:了解我院病原菌检出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2007年6月临床所采集标本分离出的细菌,分析各种细菌的分布特点,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以痰、血标本的分离率最高,细菌分布以G+球菌为主,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加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张秀玲 《中国药房》2010,(34):3216-3218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掌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6250份出院病例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各科室送检标本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汇总。结果: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达75.6%,其中二联用药占41.19%、三联及以上用药占20.15%。4年中共检出病原菌10112株,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呈逐年上升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但对亚胺培南仍保持稳定的抗菌活性。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偏高,术后预防用药较多,病原学检查标本送检率低,需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02年~2004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2002年~2004年5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并对用药频度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抗菌药物的总用药频度值增长了47.14%;2004年,4种主要病原菌对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年来用药频度分别增长4倍、19.8倍、7倍,病原菌对其耐药率也明显提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增加22%以上。结论:医院应多方面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奚彩萍  承晓京  任俊杰 《中国药房》2012,(14):1280-1283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利用我院检验科2009-2010年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头孢菌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类应用最为频繁;同期临床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几乎完全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比率较高,尚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已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但对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头霉素类与阿米卡星等均仍敏感。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有滥用倾向;临床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葡萄球菌为主,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6年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和医师选药倾向与病原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统计和分析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分别有青霉素类(2种)、喹诺酮类(3种)、头孢类(3种)、大环内酯类(1种)、硝基咪唑类(1种);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398株)、铜绿假单胞菌(176株)、肺炎克雷伯菌(187株)、鲍曼不动杆菌(130株)、阴沟肠杆菌(1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8株);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分别为69·1%~100·0%和>72·4%;青霉素类普遍耐药,耐药率为70·0%~100·0%;头孢类的耐药率为12·0%~100·0%,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50·0%。结论: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同时,及时总结地区医院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与细菌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主要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及DDDs,并对同期细菌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2008年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逐年增长,其中头孢他啶的DDDs上升较快,而同期细菌对其耐药率上升也较快。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的上升可能与使用频度的增长有关,临床医师应控制或减少应用该类药物,或轮换应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以防止或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8.
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我院近3年来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 为病原学调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我院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 采用英国先德半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葡萄球菌549株, 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 占第一位; 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葡萄球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而耐药率<37%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利福平;3年来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有增高趋势,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的检出率分别上升了7 5%及11 9%。结论 细菌室应重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的检出及报告,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及时有效控制葡萄球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王霞  王晨 《中国药房》2012,(38):3590-3593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变迁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结果:共分离出31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5.63%、革兰阳性菌占27.40%、真菌占16.9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头霉素类药用量始终位于DDDs排序的前3位。结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5~2007年抗乙肝病毒药物用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5~2007年抗乙肝病毒药物用药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统计我院2005~2007年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使用金额、DDDs及排名。结果:我院抗病毒药物金额逐年上升,拉米夫定使用金额排名和DDDs始终位于榜首,但金额比例和DDDs增量呈现下降;普通干扰素使用趋势与拉米夫定相同;聚乙二醇干扰素则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阿德福韦酯在2006年上升迅猛后2007年趋于平缓,而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干扰素类的使用相对比例有上升趋势,但仍少于核苷酸类。结论:拉米夫定的使用在下降;阿德福韦酯作为拉米夫定耐药的首选;聚乙二醇干扰素有取代普通干扰素的趋势;核苷酸类药物的地位可能会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