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剑  张华 《药品评价》2012,9(25):35-41
葡萄糖是细胞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骨骼肌是全身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之一。研究表明葡萄糖灌注后约75%的糖被骨骼肌摄取,骨骼肌既是胰岛素作用的重要靶组织,也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1,2]。当机体血糖升高时,骨骼肌的各种类型细胞及基质均可受损,因此骨骼肌成为糖尿病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同时肌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有证据表明心肌有再生现象,但这种能力非常小。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及继发心室重构是冠心病患者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广泛心肌梗死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足以恢复心脏功能,具有收缩性的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新策略。目前自体心肌细胞、胚胎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被陆续移植人心脏,发现其均可存活并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已有临床应用报道。  相似文献   

3.
李春杰  江振洲 《药学研究》2022,41(7):472-476
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stem cells, MuSCs)介导的再生和修复对骨骼肌损伤后完整肌肉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诱导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和自噬能够清除积累的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是细胞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骨骼肌再生过程中ERS和自噬被激活,且在肌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对损伤后肌肉的修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ERS和自噬在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研发以内质网应激和自噬为靶点改善骨骼肌再生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定向迁移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目前已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应用研究的新热点,因其较绝大多数成体组织或器官特异性细胞有更强的增殖活性,且易于在体外培养而受到关注.间充质干细胞则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强大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羊水、脐带血、骨膜、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也均储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α-硫辛酸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8只)和α-硫辛酸组(8只),对后2组大鼠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体重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α-硫辛酸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α-硫辛酸0.033 ml/g,糖尿病组注射0.3ml的缓冲液,于α-硫辛酸注射后12周处死动物,处死前测量体重、血糖,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骨骼肌的结构和纤维化,测定线粒体内外的细胞色素C、骨骼肌组织的天冬氨酸半胱氨酸(Caspase)-3.结果 糖尿病组骨骼肌纤维化明显增加,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73±1.12)%比(3.12±0.32)%,P<0.01],α-硫辛酸组胶原含量(6.58±0.65)%明显低于糖尿病组[(1.73±1.12)%](P<0.05).与对照组比较,12周时糖尿病大鼠骨骼肌出现了明显的结构紊乱和纤维化,Caspase-3的蛋白质水平明显增加,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减低,线粒体外的细胞色素C增加;α-硫辛酸治疗12周可以明显改善骨骼肌结构,减少纤维化,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降低Caspase-3的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糖通过增加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α-硫辛酸通过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少骨骼肌的细胞凋亡,防护糖尿病骨骼肌病变.  相似文献   

6.
调节肝细胞缝隙连接间信息传递功能的毒理学意义郭新彪(北京医科大学环境卫生教研室,北京100083)缝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存在的细胞连接,它存在于除血液细胞和骨骼肌以外的所有细胞,组织中.缝隙连接间信息传递可协调不同细胞,组织的代谢或电传导性,在组...  相似文献   

7.
屈伟  傅继华 《北方药学》2015,(3):118-119
骨骼肌损伤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发生率10%~55%[1]。虽然骨骼肌损伤后,肌肉可以自发进行再生,但再生进程是缓慢并不完全的,还伴随着肌纤维的形成,阻碍肌肉的再生,导致不完全的肌肉康复,形成瘢痕组织,使肌肉收缩性降低,增加二次损伤几率,对以后的生活和运动造成严重后果[2]。骨骼肌损伤后,在时间上一般会经历相互联系的4个阶段,即坏死、炎症、再生和纤维化。在损伤部位会形成血肿并伴随中性粒细胞浸润,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释放。这些释放的细胞和因子均来自炎性细胞或肌原细胞。肌纤维的再生往往伴随着纤维化,即成纤维细胞在结缔组织中增生。骨骼肌损伤后可以理解为纤维化和再生的平衡。纤维化的形成可能导致肌肉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影响这种平衡的因素包括炎症,位于损伤部位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及炎性细胞和肌原细胞的相互作用。因此,骨骼肌损伤治疗的干预措施主要围绕3个方面:提高再生、抑制组织纤维化和调节炎症[3,4]。目前,对骨骼肌损伤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患处抬高(elevation)。然而,再度损伤的概率仍达44%,并且在损伤后再损伤的风险与瘢痕组织形成的数量相关。因此,增强肌肉再生,同时抑制纤维化,减轻炎症反应,可以提高肌肉功能并减少复发[5,6]。本文旨在为更充分地理解骨骼肌损伤后的病理进程及目前对骨骼肌损伤的治疗措施,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概述。  相似文献   

8.
女贞子及其活性成分熊果酸、红景天苷等具有胰岛素样作用,对骨骼肌产生正性作用,即促进骨骼肌利用糖和脂质,增强肌糖原和肌蛋白合成,增加骨骼肌质量、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体积,并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化。熊果酸还能刺激肌卫星细胞增殖、成肌细胞肌性分化,促进骨骼肌中新的肌细胞生长,促使骨骼肌强壮。其次,女贞子及其活性成分下调骨骼肌特异性的肌肉萎缩素-1和肌肉环状指蛋白表达,及其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最终可以防治肌萎缩和疲劳引起的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对高脂喂养大鼠骨骼肌组织脂质异位沉积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对照组、胰岛素抵抗组和吡格列酮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2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其中吡格列酮干预组同时给予吡格列酮20 mg·kg-1·d-1灌胃,各组均喂养1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及骨骼肌组织中三酰甘油(TG)含量,同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骼肌组织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抵抗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血FFA水平及骨骼肌组织TG含量增高,骨骼肌组织中AMPKα磷酸化水平降至对照组水平的52.9%;与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吡格列酮干预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血FFA水平及骨骼肌组织TG含量显著下降,骨骼肌组织中AMPKα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至对照组的81.3%。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干预组大鼠血FFA水平及骨骼肌组织TG含量仍然较高,而且胰岛素敏感性及骨骼肌组织中AMPKα磷酸化水平仍然显著降低。结论: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吡格列酮干预可以通过降低血FFA水平及减轻骨骼肌组织脂质异位沉积改善其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缺血顸适应(IPC)对其影响。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还原型谷胱甘肽(GSH)、Ca^2+、Na^+-KtATP酶、Ca^2+-Mg^2+-ATP酶的含量变化及Caspase-3和骨骼肌凋亡指数(AI)。结果IPC+IR组较IR组,血浆LDH、CK、ROS、MDA及骨骼肌组织中Ca^2+含量下降,骨骼肌组织中GSH-Px、GSH、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升高,Caspase-3及骨骼肌AI下降。结论IPC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生成和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降低钙超载、抑制骨骼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LIR后骨骼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棕榈酸(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骨骼肌细胞中P-Ser473PKB及糖原合成酶(GSK)-3的表达。方法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原代大鼠骨骼肌细胞;设立对照组、PA组(0.6mmol/L PA),在细胞培养6、122、4 h后,胰岛素刺激15 min,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GOD-POD)法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P-Ser473PKB及P-Ser21/9GSK-3α/β的蛋白表达。结果 90%以上的肌细胞-αsarcometric actin单克隆抗体染色呈阳性,证明培养的为骨骼肌细胞;培养24 h后,PA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高于对照组,P-Ser473PKB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Ser21/9GSK-3α/β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PA作用下,胰岛素刺激的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下降,即PA可诱导骨骼肌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P-Ser473PKB蛋白表达下调,P-Ser21/9GSK-3α/β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文卿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51-3553
瘦素(leptin),又名消脂素,是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在代谢平衡中主要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词节食物摄入和能量平衡[J],起初认为白色脂肪组织是瘦寨的惟一来源,进一步研究表明:瘦素存在于骨骼肌、胎盘、乳腺上皮细胞、肝星状细胞等多组织器官中:而瘦素受体除存在于与能量代谢有关的下丘脑、骨骼肌及脂肪组织外,还广泛存在于全身各个组织.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安徽医药》2008,12(12):1229-1231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进展性的常见病。最近的数据表明炎症在糖尿病的病因、并发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AR-γ可在多种组织(脂肪,肝脏、骨骼肌、直肠上皮及巨噬细胞等)中表达,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最强,对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参与糖脂代谢的酶的特定基因有调控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PPAR-γ的激动剂,PPAR-γ受体被激活后可促进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的分化并提高骨骼肌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的抗炎症反应、降低血清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4.
骨骼肌损伤是运动医学和运动创伤学中最为常见的损伤,其发生率从10%~55%不等[1]。以往的观念认为,骨骼肌属于永久性细胞,出生以后不能分裂,一旦损伤不能再生。但是近年来,随着一些研究的进行,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骨骼肌的再生存在着缺陷,其损伤后可迅速启动再生过程,但往往因为愈合时间长、局部瘢痕组织形成而影响最终愈合质量,容易再次损伤。然而在近些年的一些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骨骼肌再生的过程中亦受到多种因子单独或联合作用的调控,从而可以加快和保障骨骼肌再生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C)是骨骼肌的干细胞,被用于肌萎缩的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冠脉搭桥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只能解决病变心肌的再血管化,却不能为心肌梗死和心功能衰竭的心脏提供有功能的收缩物质和阻止心室重构的发展。由于心脏移植供体来源困难,手术难度大,费用昂贵,近期临床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冯亚高 《河北医药》1999,21(3):163-165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目前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损伤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不少学者就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骨骼肌代谢活跃,对缺血反应比较敏感。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骨骼肌损伤不仅发生在缺血期间,而且还发生在再灌注时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与缺血时间有关。当骨骼肌缺血缺氧时,细胞代谢转化为无氧酵解。细胞能量大量消耗,代谢产物聚集,从而引起骨骼肌在代谢、结构和功能等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100Hz~110MHz范围内测量正常大鼠腓肠肌的介电谱,并在垂直和平行两个方向上比较两者的区别.方法:应用阻抗分析仪测量正常大鼠骨骼肌纤维走行与测量电场呈垂直和平行两个方向的骨骼肌细胞的交流阻抗,通过细胞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耗损因子及介电损耗角正切频率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大鼠骨骼肌细胞介电响应具有频率依存性,存在方向性差异,其介电弛豫现象表现为两个特征频率.结论:通过对正常骨骼肌细胞介电特性的分析,可为将来对骨骼肌萎缩、肌营养不良等病症的介电特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病理检查结果阳性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正常成人肱二或股四头肌肌纤维直径60~80μm,肌质均匀,肌核扁平,位于周边,每根肌纤维横断面上肌核数不超过5个。I、IIA、IIB型肌纤维各占约1/3。常规病理检查符合上述标准,结论通常是肌肉病理检查未见异常。Myostatin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骨骼肌生长发育抑制因子(肌抑素)。由骨骼肌分泌,作用于卫星细胞,其基因突变或抑制其表达后动物(牛、兔、狗及人)骨骼肌异常发达。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酶组织化学染色病理结果未见异常的肌无力患者肌肉组织中Myostat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9.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L)是由于骨骼肌组织急性损伤,改变了肌纤维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酶与电解质等向血液中释放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约80%的RL是由药物(而酒精约占其中的20%)引起的。药物引起RL的发生率并不明确,因此死亡率也不得而知。鉴于此,本文就1994年—2008年在国内公开报道的51例药源性RL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L)是由于骨骼肌组织急性损伤,改变了肌纤维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酶与电解质等向血液中释放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约80%的RL是由药物(而酒精约占其中的20%)引起的。药物引起RL的发生率并不明确,因此死亡率也不得而知。鉴于此,本文就1994年2008年在国内公开报道的51例药源性RL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骨髓中的细胞包括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两大类,其中骨髓基质非造血细胞中含有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特性[1],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结缔组织,如骨、软骨、骨骼肌、肌腱、韧带、真皮、脂肪和骨髓基质,也可分化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近年来,骨髓间质干细胞被认为是组织工程的一种理想种子细胞,在骨、软骨、肌腱组织工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颅脑损伤修复、心肌重建、创面修复、协助重建造血、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方面都已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