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化学创新药物产业正蓬勃发展,药物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产创新药及高端制剂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将为我国新药研发格局带来深刻变革。化学药物质量控制是药物研发的重点,是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围绕化学药物产业发展战略,攻坚关键核心技术,要重视科技创新。结合当前国内外前沿理念及技术,未来我国化药制造将持续发展。从化药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辨识、化药生产质量源于设计和化药质量控制与剂型改良3个角度展开论述,以近10余年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参考,围绕化药产业发展战略,紧扣关键质量属性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对化药质量控制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化药质量控制提供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质量提高(CQI)在国外部分医院已开始实施。本文介绍了CQI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两个案例,通过分析其应用背景、控制措施和实施效果,得出CQI在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中能够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病人医药费用及提高医院声誉,为进一步开展CQI在医院质量管理中之应用提供借鉴。随着现代医药学的飞速发展,新药层出不穷,药剂科在医院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管理与医院整体质量提高密切相关。药剂科的质量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从而影响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性质量提高(ContinuousQualityimProve…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了提升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继推出一系列法规和指导原则,这对制药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度量标准是成功实现质量体系的一个挑战,合适的量度标准能够指引企业改进的正确方向。美国FDA为鼓励实施现代的、基于风险的药物质量评估体系,实现21世纪制药行业的愿景,提出了质量量度计划,这一计划对于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叙述了质量管理系统中质量量度的定义、发起背景和发展过程,并简单介绍了质量量度指标,最后根据美国FDA提出的质量量度计划结合药品管理的变革,指出中国制药企业实施质量量度的意义,并为企业如何提高质量体系以及增强竞争力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是一种始于预先定义的目标,采用科学和风险管理的方法来增加对产品和过程的理解并用于过程质量控制的系统方法。QbD主要用于制药工艺开发过程,但其核心思想与分析方法开发过程具有相通之处,因而分析方法质量源于设计(analytical quality by design,AQbD)应运而生。应用AQbD时,需首先定义分析方法目标(analytical target profile,ATP),并根据目标对关键方法属性(critical method attributes,CMAs)和关键方法参数(critical method parameters,CMPs)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和统计分析建立分析方法设计空间(design space,DS),并基于设计空间制定方法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通过系统化、结构化、层层递进的方式建立分析方法,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AQbD已应用于HPLC、UPLC、CE、ELISA、UPLC-MS、LC-MS/MS和GC-MS/MS等分析方法的开发过程。本文综述了AQbD基本组成部分、实施路径、在分析方法开发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药物分析和药品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概念、优点和应用原则的简单介绍,将其应用于中药黑膏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以对黑膏药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对黑膏药的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得到11个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关键限值的建立、纠正措施的制定等对黑膏药实施质量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药品检查的现状,提出药品检查员应当运用药品的关键质量属性这一工具进行药品检查。关键质量属性通常来源于药品研发阶段对药品工艺知识和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理解,也来自药品生命周期内对相关经验的总结。药品检查工作中使用关键质量属性这一工具,能使药品检查员科学判断药品生产企业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同时,药品检查员还可以此确定检查关键区域,合理安排检查计划,全面、客观、真实地掌握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出发,结合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实际,本研究探讨了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为科学、有序、有效、规范地实施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Trima Accel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方法 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广州血液中心1925名使用Trima Accel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1004人,按常规方法随机分配机器,降低采血速度反应条以减少压力过低报警;轻至中度枸橼酸钠中毒者补充钙剂或降低抗凝剂回输速度,重度枸橼酸钠中毒者停止采集,血液报废.实验组921人,在采集过程中实施5个关键控制点:①献血者的筛选;②采血压力监测;③枸橼酸钠中毒防治;④血小板聚集的处理;⑤心理护理.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含量为(2.62±0.04)1011/袋,白细胞混入量为(0.71±0.05)×104/袋,红细胞混入量为(2.86±0.25)×109/袋,中途停机65例,聚集41袋,报废率为6.5%;实验组血小板含量为(2.76±0.02)1011/袋,白细胞混入量为(0.62±0.03)104/袋,红细胞混入量为(2.58±0.13)×109/袋,中途停机16例,聚集17袋,报废率为1.7%;两组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和红细胞混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途停机、聚集和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把握Trima Accel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可显著提高机采血小板的质量,降低机采血小板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9.
头孢菌素常用关键起始原料的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孢菌素是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其质量情况一直受到药品监管部门及患者的密切关注。头孢菌素一般采用微生物发酵物或其衍生物作为关键起始原料,经进一步的化学修饰或酶催化制得,头孢菌素最终的质量情况与关键起始原料的质量好坏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讨论头孢菌素常用关键起始原料的质量控制策略,供相关研发及生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血站关键物料是血站在采供血过程中所使用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血液质量和献血者身体健康的物料,是血站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物料的质量决定着血液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对关键物料的购入、确认、贮存、监控、发放和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2,47(6):575-580
摘要:目的 本文依据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对阿莫西林胶囊质量的过程控制进行了初探。方法与结果 通过对目标产品 全过程检验数据的分析,确定影响制剂成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为阿莫西林闭环二聚体(最大单杂),并设定了其控制界限 (μ±3σ)范围;通过比较各生产环节中间体检测数据的差异性,确定阿莫西林胶囊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为干法制粒环节,其 过程失水量为关键工艺参数表征值(CPPs)。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构建了原料单杂(CMAs)、CPPs和制剂CQAs增长量之间的量值关 系,即质控函数;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实现了对CPPs的实时监测和生产反馈,可基于质控函数提前预知制剂成品质量 是否在CQAs控制界限内。结论 上述阿莫西林胶囊质控方案,可实现对产品质量的风险控制由终端前移至生产过程,以逐步  相似文献   

12.
HACCP方法在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方法(HACCP)与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法规指南、HACCP原则和HACCP应用于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流程,推荐制药企业采用HACCP方法对整个药品生命周期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以确保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赵森铭 《北方药学》2011,8(4):78-81
目的:对执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过程中几个困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方法:回顾10多年的质量体系运行状况,通过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尝试解决几个困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结果:初步回答了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9,(11):1898-1902
目的以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为指导,对冰硼散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按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评价工作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落实。结果通过对收集来的样品进行现行法定标准检验,发现部分生产企业存在不严格执行生产工艺的情况,如存在过量投料的问题。根据冰硼散的实际质量情况,采用探索性研究的形式,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发现冰硼散存在可溶性汞元素含量过高及有人工合成色素染色等安全性问题;部分样品中存在主要成分硼砂(煅)和玄明粉含量过低引起的有效性问题。此外,不合适的包装材料会降低冰硼散的受热稳定性。最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分别对冰硼散的生产环节及质量标准提出了相关建议。结论本研究对于冰硼散药品的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是QbD理念指导药品质量评价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李丽莉  李颖  毕玉春  高瑛瑛 《中国药事》2019,33(10):1102-1108
目的:探讨体外诊断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关键要求,有效地促进检验工作质量的改进提高。方法:通过对体外诊断检验技术进行梳理、汇总,从原始记录、试剂耗材、设施环境、仪器设备、废弃物处置及溯源性等方面,剖析实验室质量管理关键要素,提高检验工作质量。结果与结论:实验室应将体外诊断技术特点与质量管理要素紧密结合,制定符合本实验室实际工作情况的规范性文件,对实验室进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国产劳拉西泮片的关键质量属性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现行质量标准的完善以及质量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了解国内劳拉西泮片整体质量状况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片剂的有关物质、溶出度等质控关键点开展研究。结果 通过对原料杂质谱的分析,确认USP杂质C(ChP杂质Ⅱ)为劳拉西泮最主要的降解杂质,同时确定了该杂质的来源;ChP现行标准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已知及未知杂质,且杂质的定量方法合理;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结果显示杂质C的神经毒性较劳拉西泮强;对现行标准溶出度检查法进行了优化;国产制剂与进口制剂在体外溶出特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结论 国产劳拉西泮片的整体质量状况良好,但与进口制剂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应提高生产工艺的稳定性。现行标准基本上能够实现对本品关键指标的控制,但溶出度检查项有待优化,以提高对不同质量产品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7,(13):1805-1809
目的:为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质量控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的建立、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及质量控制效果3个方面介绍我院PIVAS质量控制的管理及成效。结果:通过对审方、调配、感控、设备、药品、耗材、卫生7大方面的各项指标每月检查1次并召开1次质量控制点评会,对不合格指标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我院PIVAS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质量控制指标合格率由2016年1月的84%上升到了同年6月的90%,同期差错率由0.579‰降低到0.099‰。结论:通过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对PIVAS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可有效规范各岗位工作流程、减少配制差错、保障药品配制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快速推进与普及,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医院医疗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就诊患者持续增长,医疗高峰到来。必须抓住关键制度、关键环节、关键时间、关键患者、关键科室和关键人员迎战医疗高峰,才能提升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刘云杰 《首都医药》2010,(19):60-60
药品质量是否合格到底由哪个环节决定?有三种说法:一是说药品质量源于设计,即药品质量决定于设计;二是说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即质量决定于生产;三是说质量是所有参与者的事,即质量决定于全过程。笔者认同药品质量决定于全过程,但更倾向于高素质人才是决定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