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浙江产水菖蒲根茎和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根、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成分为细辛醚、水菖蒲酮和榄香素。结论:浙江产水菖蒲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脑宁胶囊中川芎和细辛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为因素,设计星点实验;分别采用多元线性方程及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绘制三维效应面图及二维等高线图,确定因素最佳取值范围。结果:二指标与因素的关系均适合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r=0.985 0,P<0.01);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偏差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用于优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细辛不同部位的马兜铃酸及挥发油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玫  李景华 《中国药业》2007,16(10):29-31
目的测定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细辛根茎、叶柄、叶中马兜铃酸及挥发油含量,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C18柱(250mm×4.6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39:61)(0.05mol/L),检测波长为387nm,流速为1.00mL/min。挥发油按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附录XD甲法测定。结果马兜铃酸进样量在5.628~37.52n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归方程为Y=1305248.34X-264.1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9%,重现性试验的RSD为1.28%。结论按细辛部位,挥发油含量根茎〉叶〉叶柄,马兜铃酸含量根茎〈叶柄〈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徐长卿药材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挥发油成分含量及其组成差异。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徐长卿地下部分挥发油成分种类要少于地上部分,但其丹皮酚与苯乙酮类成分含量要远远高于地上部分。结论徐长卿的主要有效部位是地下部分根及根茎。  相似文献   

5.
钱宇坤  陈双璐  张囡 《天津药学》2010,22(2):25-25,53
目的:研究柠檬皮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L9(3^4),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柠檬皮粗粉加水8倍量,浸泡时间0.5h,提取2h,提取量最高。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艾叶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研究。方法 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提取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GC法测定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桉油精含量,应用信息熵原理对挥发油得率和艾叶挥发油有效成分进行权重分析,求得综合评分M为评价指标。对M进行Box-Behnken模型分析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6 h、浸泡时间2 h、料液比12∶1。验证得实际M值与模型预测最佳M值相差1%,表明本实验预测性较好,模型可靠度高。结论 基于响应面法与信息熵法原理所得最佳工艺能有效提高艾叶挥发油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穿蛭膏药材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穿蛭膏药材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浸渍法及超声法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丹皮酚含量为指标,优选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选择超声法提取穿蛭膏中的挥发油,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250W,6倍量石油醚,提取2次,每次20min。结论与水蒸气蒸馏法、浸渍法相比,超声法具有耗时少、效率高和对提取后物料破坏较小等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GC-MS分析糙叶败酱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植物的根及根茎、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糙叶败酱的植物三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糙叶败酱根及根茎中挥发油得率约为1.5%,从中鉴定出59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9.9%;茎中挥发油得率约为0.3%,从中鉴定出60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100%;叶中挥发油得率约为0.5%,从中鉴定出60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100%;3个部位的挥发性共有成分11个,主要为1-石竹烯、α-古芸烯和苯并环庚烯类化合物。结论糙叶败酱的根及根茎、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化合物组成及含量上均有一定差别;根及根茎部位和茎中的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主要为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叶中除含上述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外,脂肪族化合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双花抗病毒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提取工艺;以加水量(A)、提取时间(B)、浸泡时间(C)作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广藿香、鱼腥草、连翘3味药材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以加水量(A)、浸泡时间(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和连翘苷含量为指标,优选药材的水提工艺。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直接提取4小时;水提取最佳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0.5小时,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质量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妇康乐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加水量为因素优选妇康乐胶囊挥发油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药材适量,加10倍量水,浸泡时间2h,水蒸气蒸馏4h;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8∶1(g∶mL),在包合温度为60℃的条件下搅拌包合1.5h。结论优选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枳壳、醋香附总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醋香附总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GC测定枳壳挥发油中主要有效成分柠檬烯及醋香附挥发油中主要有效成分α-香附酮、香附烯酮的含量,应用信息熵原理对挥发油得率、3个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权重分析,求得综合评分M为评价指标。对M进行Box-behnken模型分析,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4倍、浸泡时间1.1 h、提取时间7 h。验证得实际M值与模型预测最佳M值相差<1%,表明本实验预测性较好,模型可靠度高。结论 基于响应面法与信息熵法原理所得最佳提取工艺能有效提高枳壳、醋香附总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辽细辛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辽细辛进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探讨其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的含量。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对11个产地和某产地五到十月采收的辽细辛进行了挥发油含量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对甲基丁香酚进行了分析。结果黑龙江(Y8)和桓仁2号(Y10)的辽细辛中挥发油及甲基丁香酚的含量较高,质量较好。九月采收的辽细辛中挥发油和甲基丁香酚的含量均为最高,辽细辛的最佳采收期应为九月。结论应将挥发油含量高,主要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含量高作为评价辽细辛药材质量和确定其最佳采收期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谢岱  杨爱霞 《中国药师》2009,12(7):870-871
目的:优选退热解毒灵颗粒的挥发油提取及环糊精包合物工艺。方法:以柴胡挥发油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挥发油提取及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结果:柴胡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浸4h,以3ml·min^-1的蒸馏速度,蒸馏量为4倍;最佳包合工艺为:每100g生药用10gβ-环糊精于45℃包合2h。结论:优选的工艺科学合理,可作为该制剂的合理开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法提取丁香中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丁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采用6种不同方法提取丁香挥发油,以提取的挥发油体积及挥发油中丁香酚的含量为指标,筛选从丁香中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方法。结果:比较挥发油量及油中丁香酚总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明显优于其他5种方法。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因为提取率高,提取时间较短,提取温度较低,而且无溶剂残留,是提取丁香中挥发油值得推广和有前景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段芳  马平勃  周毅生 《医药导报》2012,31(5):653-654
目的优选提取吴茱萸挥发油的工艺。方法以吴茱萸挥发油出油率为指标,筛选最佳提取时间;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药材粒度、浸泡时间、加水倍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药材粒度、浸泡时间、加水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不粉碎,浸泡2 h,加水量为药材量的8倍,提取6 h。经验证出油率可达到1.40%。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可为研究吴茱萸挥发油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本杰  郭谦 《中国药房》2003,14(10):591-592
目的 :研究小儿健脾消食口服液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两种水蒸汽蒸馏工艺提取含挥发油的药材 ,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蒸馏液中挥发油的含量 ,采用Exponential曲线回归分析法建立挥发油馏出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 :水蒸汽蒸馏直接提取挥发油效果更佳 ,挥发油馏出量按指数函数规律递减 ,收集2倍量蒸馏液即可得61 64 %的挥发油。结论 :加8倍量水、浸泡0 5h、加热水蒸汽蒸馏、收集药材2倍量蒸馏液为最佳挥发油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方剂抗抑郁症胶囊中五味根茎类中药进行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的收率作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设计法来确定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对五味中药进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除石菖蒲以外其他四味中药材虽然含挥发油但挥发油含量太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最后只对含挥发油量最高的石菖蒲进行挥发油提取并开展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方工艺.结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选用石菖蒲饮片,浸泡2 h,加7倍水量,提取7 h,所得挥发油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罗勒挥发油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钟  陈维超  韩彬 《中南药学》2009,7(6):404-407
目的优选罗勒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蒸馏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的体积为指标,筛选提取工艺。选择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确定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1h,蒸馏6h,10倍量水;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环糊精(1:8),40℃包合1.5h,包合率达到90.13%。结论提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茴香茶中小茴香等挥发油的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峥业  魏玉梅 《齐鲁药事》2007,26(7):432-434
目的优化茴香茶中小茴香等挥发油的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含量为提取工艺评价指标;以包合物收率、油转移率为包合工艺评价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碎过20目筛,浸泡1h,提取10h,挥发油含量为41.5mg.g-1;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YD=1∶5,包合温度40℃,包合1h,包合物收率为74.0%,油转移率为79.3%。结论本法确定的最佳工艺,为茴香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参术活血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参术活血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莪术、当归等四味药材的最佳提油工艺;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5 h;β-CD 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 投料比为1∶8(mL∶g),包合时间为60 min,包合温度60℃;应用显微成像法和薄层色谱法(TLC)检验包合物,新的物相中挥发油的成分与包合前基本一致。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