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调查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发生情况,为替罗非班临床安全应用提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使用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的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期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1 102例病例,22例(1.99%)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其中男16例,女6例;轻度血小板减少症14例(1.27%),重度血小板减少症4例(0.36%),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4例(0.36%)。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发生率,发现女性患者可能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可能不是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低,但可能发生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使用替罗非班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发现血小板减少情况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1例56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规律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2个月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血小板计数为185×109/L.术中给予普通肝素,支架植入后用微量注射泵以0.1 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 h.输注替罗非班约12h,患者双上肢出现散在瘀斑,血小板计数下降至5×109/L.立即停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给予地塞米松.术后第4天,恢复使用氯吡格雷.术后第5天,恢复阿司匹林.术后第6天,患者瘀斑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考虑患者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是替罗非班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102例>60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滴注36 h~48 h,观察用药开始至停药3 d内患者出血情况,并对出血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出血9例(8.8%),其中重度出血1例,轻度出血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急诊PCI、肾功能不全是替罗非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OR=1.4,95%CI 1.1~1.7;吸烟OR=3.2,95%CI 2.2~4.6;血小板聚集率每减少10%,OR=1.6,95%CI 1.2~1.9,肌酐清除率每减少10 mL.min-1,OR=1.2,95%CI 1.0~1.4;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每增加1个,OR=4.2,95%CI 2.0~5.2。结论年龄>65岁、肾功能不全、急诊PCI是替罗非班治疗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血小板与抗凝药联合应用,吸烟、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肌酐清除率降低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4年100份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病例,总结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诊治过程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的病死率及无复流、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发生率。结果 100例患者中,均在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10~30 m L,同时静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2例,发生率2%,死亡3例,发生率3%,出血0例。所有病例均随访1、6、12个月,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2例,发生率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诊疗过程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有效降低无复流及慢血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行急诊介入手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药组(罪犯血管开通前,1~3 min内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 μg/kg负荷剂量,继以0.15 μg·kg-1·min^-1静脉持续泵入36 h)32例和对照组(未使用替罗非班)30例,分别于替罗非班应用前、应用后10 min抽取冠脉血3 mL;应用替罗非班24 h和停用替罗非班12 h后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微粒的数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结果:替罗非班给药前两组血小板微粒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0 min血小板微粒的水平降至最低(5.1%±2.7% vs 6.7%±3.2%,P=0.04);给药24 h后给药组血小板微粒水平仍低于对照组(5.2%±2.5% vs 6.9%±3.1%,P=0.03);停用12 h后血小板微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迅速降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即刻体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达到迅速抑制活化血小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发生,探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AMI(STEAMI)患者PCI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入治疗。观察应用后半小时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心电图及应用24h后,停用1周后心电图,临床出血反应等情况。结果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13例由TIMI 0~1级恢复至3级,5例恢复至2级。心电图示抬高的ST段回落,0.5h、24h、1周后相关冠状动脉血管分布范围心电图无再抬高。应用过程中3例患者穿刺部位渗血,1例齿龈渗血,均在减少应用剂量和压迫止血后缓解。无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时应用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诱发的重度血小板减少症(GIT)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治策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过敏导致重度GI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正常,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约10 min后出现全身发冷、颤动,伴呼吸困难,停药并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但第2天血小板计数严重下降,最低血小板计数30×109/L,无出血表现,继续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咯雷抗血小板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未输注血小板及进一步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约96h恢复正常。结论 ACS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疗效确切,但在应用早期,尤其24 h内可出现GIT,出现过敏表现时,不应作为简单的变态反应处理,应警惕替罗非班诱导的GIT发生,及时复查血小板计数,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替罗非班对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心肌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科冠心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其中替罗非班组70例,对照组66例,给予冠脉造影、PTCA、置入支架,其中替罗非班组术后给予替罗非班以8ml/h静脉滴注24~36h,并给予阿司匹林、波利维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检测患者术后及术后12h、24h心电图、心肌酶、血小板聚集率检查;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波利维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进行同样检查,并观察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皮肤、牙龈及内脏出血。结果 两组相比年龄、病变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相似,两组心肌酶、心电图(ECG)ST段最大偏移、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结论 替罗非班对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降低出血率并降低介入治疗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2013年 1月至 2017年 5月共 39例替罗非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ADR)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重点对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情况给予分析和总结。结果 39例 ADR中,男 33例,女 6例,男女比为 5.5∶1;70~80岁病人最多 13例( 33.33%);主要累及器官 /系统为血液系统 29例( 64.44%)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 32例( 71.11%)和血小板减少 8例( 17.78%)等;出血不良反应类型以牙龈出血和鼻衄居多,分别为 13例(占,28.89%)和 7例(占 15.56%)。 5例严重的 ADR中, 1例严重的胃肠道出血, 1例红细胞减少, 3例血小板减少。结论临床应加强替罗非班用药安全性监测,尤其应重点监测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的发生,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国产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PCI)治疗糖尿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科连续收治5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糖尿病N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用药后24h和30d的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用药后48h和30d的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诊PCI术后24h内:对照组1例(3.6%)再发心绞痛,2例发生急性血栓(7.2%),替罗非班组无此类事件发生;术后30d:对照组2例(7.2%)发生心绞痛,2例(7.2%)发生亚急性血栓,替罗非班组1例(3.6%)发生心绞痛,无亚急性血栓发生。住院期间两组均有1例(3.6%)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两组30d内均无死亡、无皮肤黏膜出血、无颅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24h和30d的复合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诊PCI联合国产替罗非班治疗糖尿病NSTEMI患者能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糖尿病(DM)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79例首发STEMI且有DM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8)和常规治疗组(n=41),替罗非班组患者诊断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1于3 min内推注完毕,术后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滴注24~36 h,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TMPG)、测定两组术后肌酸激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心肌灌注良好获得率明显增高;替罗非班组术后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DM并STEMI患者心肌灌注指标,减少心肌损伤,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与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慢血流的比较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术前组(30例)、替罗非班术中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PCI治后即刻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90min ST段回落百分比、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术前组及替罗非班术中组PCI后慢血流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90min内ST段回落百分比提高;与替罗非班术中组相比,替罗非班术前组PCI后慢血流发生率降低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住院期间死亡及急性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更好地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梗死相关血管的慢血流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剂量替罗非班在高龄(年龄≥75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择期行PCI的高龄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替罗非班组(35例)。常规治疗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组另加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有轻度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22.9%VS 17.1%,P>0.05);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VS 17.1%,P<0.05)。结论对于75岁以上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且不明显增加出血合并症,相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随机对比分析,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提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前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1级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达到TIMI3级的比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杨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338-339
报道了盐酸替罗非班在4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46例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术后24h及30d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只用PCI的患者,并且提高了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灌注血流(TIMI),但使用替罗非班组的患者出血事件稍多。总之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PCI术治疗急性STEMI患者效果良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替罗非班组(81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及6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6个月后MACE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7%,17.1%;9.9%,22.0%)。两组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期间和6个月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7.
替罗非班是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并且能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组织供血,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1]。尽管替罗非班抗血小板疗效好、安全性高,但在高龄患者中,常规剂量替罗非班仍显著增加了主要出血事件发生[2],因此,在高龄患者中,其应用剂量尚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75岁以上ACS患者接受PCI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的剂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否改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标志物升高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性。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例,30例患者接受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作为对照组,26例患者在PCI术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接受PCI术后开始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至术后第3~5天,对照组患者接受PCI术后立即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术后心肌标志物[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TnI(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应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与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PCI后12 h和24 h的CK-MB水平以及术后6 h的TnI水平。结论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患者选择性PCI术后的CK-MB和Tnl的释放,降低48h的联合心脏事件,并发症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糖尿病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04例首发ST段抬高AMI且有糖尿病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51)和常规治疗组(n=53),替罗非班组病人诊断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1)于3 min内推注完毕,术后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滴注24~36h,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均于术后6mo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6 mo支架再狭窄发生率减少(18%vs 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降低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目前血小板糖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已经广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对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介绍1例使用替罗非班(欣维宁)后引起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旨在提示:应用替罗非班时,要早期监测血小板。1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持续心胸痛2 h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 ST段抬高0.3mV,V1-V2异常Q波,V2-V4 ST段压低0.1 mV,T波双向,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予肠溶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