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缺血组(有心肌缺血表现,18例)和无缺血组(无心肌缺血表现,1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成功30例(96.8%);治疗后患者的LVEF、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LVEDD、LVESD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缺血组术后LVEF、LVESD改善较无缺血组明显(P〈0.05),随访12个月,30例介入成功者共存活28例,死亡2例;17例(54.8%)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缺血组生存率高于无缺血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有心肌缺血表现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无缺血表现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脉造影结果,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82例无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①DM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㈨积分明显高于NDM组,多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NDM组(P〈0.05)。弥漫及复杂病变比例显著高于NDM组(P〈0.01).②随访6~56个月,DM组支架内再狭窄和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总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弥漫性病变多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预后相对理想,但是支架内再狭窄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院按治疗意愿分为冠脉介入组和药物治疗组,冠脉介入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冠脉介入组总有效率为95.83%,药物治疗组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冠脉介入组1年生存率为95.83%,药物治疗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造影剂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洪倩 《大家健康》2016,(12):90-91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时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行股动脉行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痛苦,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文军  严激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43-344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79例。根据是否行FFR,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试验组(n=50)。对照组参照《2006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决定是否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试验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FFR测定,根据FFR决定是否进行PCI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所见血管病变数目、1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机血糖、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的血管病变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的MACE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 cerebral events ,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 vs 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 1.10%,P<0.05)、心肌梗死(4.39% vs 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 vs 10.50%, 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景斌 《中原医刊》2009,(18):31-3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简单药物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仅单支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另一支不置入支架的策略,观察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6.9%(62/64),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术后12个月随访无症状者94.8%(55/58),发生心绞痛5.2%(3/58),其中1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仅单支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获得满意的近中期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在该院行128层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的17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年,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n=24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n=147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基线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间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2±7.69)mg/L vs .(9.33±5.37)mg/L ,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脑钠肽(BNP)较无心血管事件组明显升高[(834.67±309.57)pg/mL vs .(762.29±246.55)pg/mL ,P<0.05]。两组间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56±28.78)分vs .(44.68±19.42)分,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BNP、Gensini评分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BNP、hsCRP、Gensini评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肾功能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脏科住院治疗的3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171)和不稳定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n =219)两组,每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 eGFR)分为eGFR正常组[ eGFR≥90 ml· min-1·(1.73 m)-2]和eGFR降低组[ eGFR<90 ml· min -1·(1.73 m)-2]两个亚组。分析各亚组病变血管情况、临床生化指标、合并症以及治疗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2~36个月随访,观察各组远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eGFR正常患者108例,34例(31.5%)出现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eGFR降低者63例,26例(41.3%)出现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两亚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1.426,95%置信区间0.855~2.378,P=0.174)。12~36个月随访中两亚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但eGFR降低组患者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eGFR正常者140例,41例(38.0%)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eGFR降低者79例,18例(28.6%)出现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两亚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836,95%置信区间0.480~1.455,P=0.526)。12~36个月随访两亚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22)。结论: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有上升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雅锋 《当代医学》2011,17(30):10-11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讨长期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组(n=100)给予标准化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组(n=50)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访12~56个月,以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分别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进行复查,介入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发心绞痛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的心血管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进行生活质量评分,介入治疗组患者的SAQ评分情况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心绞痛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心绞痛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俊  王邦宁  王安才  吴明  王德国 《重庆医学》2015,(4):475-477,481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 C)变化,探讨Cys C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16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者及102例无冠心病者Cys C水平,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评分三方面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ys 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24±0.32)mg/L vs .(1.12±0.27)mg/L , P<0.01)];多支病变组Cys 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1.31 ± 0.31)mg/L vs .(1.20 ± 0.32)mg/L ,P<0.01];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组Cys C水平较轻度狭窄组显著升高[(1.29 ± 0.36)mg/L vs .(1.16 ± 0.23)mg/L ,P<0.01],且冠心病患者Cys C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 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41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38例)和非DM组(103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非DM组相比,DM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之间的PC 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支架内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强化血运重建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常规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CAG),狭窄程度在75%以上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42例置入Cypher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组),56例置入普通支架(BMS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呲格雷等药物治疗,术后严格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98例合并糖乐病的患者CAG显示2支以上血管病变者占70.4%,且以B型病变和C型病变为多。DES组共置入Cypher药物支架77个,BMS组共置入普通支架99个,PCI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进行了10.2±3.7个月的随访,DES组复发心绞痛的患者5例(11.9%),无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BMS组复发心绞痛14例(25.0%),非致死性再梗死3例,心源性死亡4例,非心源性死亡2例;DES组在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和复发心绞痛方面低于BMS组,有统计学差异。DES组11例复查CAG,有2例Cypher药物支架靶病变处出现再狭窄,BMS组18例患者复查CAG,11例出现支架再狭窄。对狭窄超过75%的靶病变进行了再次血管成形术。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机会,有助于减少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近期和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朱志军 《浙江医学》2010,32(11):1610-1611,161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新喋呤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20例)和16例正常者,分别测定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者的血清新蝶呤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新蝶呤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亦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治疗后,稳定性心绞痛组新蝶呤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并无明显变化,而且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外周静脉血清新蝶呤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新蝶呤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稳定心绞痛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升高更明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诱导或加剧病变冠脉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免疫激活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新蝶呤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血管病变符合B2/C型病变的130例患者分别进行PCI或CABG治疗,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 从近期疗效看,在住院期间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没有差异(3.8%vs7.7%;RR=0.480;P=0.341)。两组远期疗效相比其总的心血管事件没有差异(30.3%vs28.6%;RR=1.085;P=0.840)。随访结束时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无差异(33.3%vS34.6%;RR=0.944;P=0.880)。结论 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由于PCI的优势,在部分病人、部分病变PCI有取代CABG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幸  朱韵  李皓 《海南医学》2011,22(23):94-96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阳性患者中ST-T改变合并U波倒置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0例TET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心电图是否出现ST-T改变合并U波倒置,分为ST-T改变伴U波倒置组(观察组,17例)与有ST-T改变无U波倒置组(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受累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观察组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多支病变以及冠状动脉狭窄〉85%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29.4%(5/17)VS9.3%(4/43)、64.7%(11/17)VS34.9%(15/43)、70.6%(12/17)vs32.6%(14/43),88.2%(15/17)vs60.5%(26/43)],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67.4%(29/43)vs29.4%(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TET阳性患者中ST-T改变伴U波倒置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前降支的病变居多,狭窄程度重,范围广,临床上提示心功能较差、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观察169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病情变化,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主要观察术后(14.0±7.4)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生存率,术后急性、亚急性及晚期迟发支架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6~12个月冠脉造影随访。结果169例患者214支血管247处病变共植入287枚支架。术后(14.0±7.4)个月无MACE生存率98.8%;可能的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率0.6%,晚期迟发支架血栓发生率0.6%。术后乱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支架再狭窄为0。结论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5年6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30例,按照是否合并T2DM分为AMI+T2DM组103例、单纯AMI组1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和3年的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结果:AMI+T2DM组和单纯AMI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6%和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0 d,AMI+T2DM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AMI组(10.67% vs. 3.14%,P=0.03);支架内血栓和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4% vs. 0.79%,4.85% vs. 3.15%,P均> 0.05)。术后3年,AMI+T2DM组的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3% vs. 2.36%,P=0.032;6.79% vs. 0.79%,P=0.024;14.56% vs. 4.72%,P=0.012)。结论:AMI合并T2DM患者,远期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不合并T2DM的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不论近期还是远期均明显高于不合并T2DM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84例行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等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访6~18个月,回顾性分析其再发心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情况及抗栓药物副作用。结果 不同年龄组(〈65岁与≥65岁)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分别为21.4%和39.5%(P〈0.01),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分别为15.6%、23.6%、47.7%(P〈0.01),其余因素在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再发生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抗栓治疗药物相关副作用胃痛、黑便、紫癜发生率分别为14.7%、3.3%和3.3%。结论高龄、多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临床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363例ACS患者(男性244例。女性119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介入成功率、院内和随访(22±1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男性多支病变的比例较高,侧支循环较多,而女性双支病变的比例较高.钙化病变多。两组介入成功率(91.4% vs 94.1%,P=0.361)。院内MACE(5.7% vs 5.9%,P=0.956)和随访期间MACE(13.3%vs 13.4%,P=0.982)相似。结论本研究中性别不是影响ACS介入治疗近期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