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行根治性手术的N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予恩度分别联合GP、TP、NP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单用GP或TP或NP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4周开始治疗,3周为1个周期,4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第4周期时治疗组CEC、NSE、CYFR21—1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有效率(RR)及临床受益率(CBR)均高于对照组,C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常规化疗对NSCLC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用化疗,并可显著降低CEC、CEA、NSE、CYFR21—1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NP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复治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与CEA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CEA水平变化,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方案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0例复治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前.后血清CEA水平。结果:血清CEA水平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后为(60.27±11.25)ng/mL比治疗前(345.46±10.04)ng/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能明显提高复治晚期的NSCLC患者临床受益率。检测肿瘤标记物CEA水平有助于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方案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治疗反应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NSCLC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YH-16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共34例,统计临床有效率、临床收益率、生存质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CEA水平。结果:34例患者临床有效率为14.71%(5/34),临床收益率为70.59%(24/34),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患者血清CEA水平从治疗前(57.30±4.93)ng/ml下降到第2周期治疗后(15.64±7.50)ng/ml,两组CE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H-16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是合理、安全、有效的。CEA可能是一个预测YH-16联合NP方案治疗NSCLC疗效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晚期NSCLC的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P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TP组单纯采用TP方案化疗,联合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9):1487-1491
目的:探究恩度联合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金属蛋白酶及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以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恩度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之上静脉滴注恩度。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治疗2个周期。采集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50)。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高迁移率族蛋白AT-hook 2(HMGA 2)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 1(HMGB 1)。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A50、CEA、VEGF、NSE、MMP-2、MMP-9、HMGB 1、HMGA 2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个疗程的化疗后,恩度联合组和对照组CA50、CEA、VEGF、NSE、MMP-2、MMP-9、HMGB 1、HMGA 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恩度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度联合紫杉醇可增强NSCLC患者的化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5):613-616
目的:研究重组人内皮抑素持续泵注联合TP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恶性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5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78例,按照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治疗前、治疗4周期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凋亡分子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血管新生分子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凋亡分子、血管新生分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HE4、CEA、β-HCG、Bcl-2、Survivin、Bag-1、Ang-2、VEGF、bFGF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Bax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持续泵注联合TP化疗可降低晚期卵巢癌恶性程度,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对血清MMP2/9与子宫腺肌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宫动脉栓塞术(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治疗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子宫腺肌症患者与对照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差异性.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和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治疗,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患者进行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以及血清中MMP-2及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患者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及子宫体积改善程度优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且两组血清中MMP-2及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PVA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主要通过抑制血清中MMP-2及MMP 9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50例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应用心理护理、给药护理和毒副反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应用问卷对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结果5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相应治疗,未见中途退出及治疗死亡发生病例,所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分为(14.21±1.22)。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NSCLC,并及时做好患者的身体及心理护理,综合各方面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晚期 NSCLC 的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 TP 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TP 组单纯采用 TP 方案化疗,联合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TP 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P <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 <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并探讨晚期胃癌腹腔转移腹腔恒温热灌注(HPPC)联合姑息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接收晚期胃癌腹腔转移的104例患者资料,接受姑息化疗治疗方案者50例(对照组),接受HPPC+姑息化疗方案者54例(联合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统计分析两组化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与化疗结束后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变化情况,记录4年随访期间两组复发、转移与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化疗后肿瘤标志物与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化疗后CEA 、CA19-9、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生存质量、治疗疗效、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腹腔转移行HPPC治疗有利于治疗后改善生存质量与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于手术前后联合检测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类型的1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7例肺部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的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变化。手术前3种血清标志物的平均水平非小细胞肺癌组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7.930、5.568、6.110,P〈0.05);手术后3种标志物的平均水平非小细胞肺癌组略高于肺良性疾病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34、1.242、0.691,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癌胚抗原、NSE和CYFRA21-1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5.419、4.722、5.779,P〈0.05);肺良性疾病患者在手术前后3种标志物的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244、0.732、1.000,P〉0.05)。说明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肿瘤标记物检测和核素骨显像对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肺癌患者进行SPECT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另选择肺良性疾病患者70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CYFR21-1、NSE结果作为对照。结果有骨转移的肺癌患者的血清CEA、CYFR21-1、NSE浓度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及肺良性疾病患者;骨显像阳性组和骨显像阴性组分别与肺良性疾病组之间CEA、CYFR21-1、NSE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常规做全身骨显像,对于临床的判断、分期和确定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中 CEA、CYFRA21-1及 NSE 的水平变化情况及相关疗效评价。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中 CEA、AFP、NSE 和 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放疗后血清中 CEA、NSE 和 CYFRA21-1含量低于放疗前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 PR 患者血清中 CEA、NSE 和 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 PD 患者血清中 CEA 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 ROC 曲线分析可知,当 CEA 的界值为5.91 ng/ mL 时对晚期 NSCLC 的诊断敏感性为76.19%,特异性为93.94%,诊断价值优于NSE 和 CYFRA21-1。结论:血清中 CEA、CYFRA21-1及 NSE 的水平可作为评价放疗疗效的特异性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60岁)晚期NSCLC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给予TP方案化疗,并于化疗第1天起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如患者能够耐受,1周后加量至200 mg/d,21 d为1个周期,连续口服3个月;对照组31例,给予,TP方案化疗。入组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43.3%,对照组为38.7%(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和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好转率、食欲增加率及体质量增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治疗组为7.97个月,对照组为5.9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治疗组为12.71个月,对照组为11.23个月,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Ⅰ级脱发、白细胞减少、肌肉关节痛及恶心呕吐,ⅢⅡ级脱发、白细胞减少、肌肉关节痛及恶心呕吐,Ⅲ级发生率均较低,2组除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沙利度胺相关的出血、血栓及ⅢⅣ级发生率均较低,2组除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沙利度胺相关的出血、血栓及Ⅲ级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沙利度胺联合T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提高了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来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HIF-1α、VEGF水平;检测观察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水平.评价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30%,治疗后NSCLC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为32.5%.对照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NSE、SC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CEA、NSE、SCC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NSCLC患者化疗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明显升高,血液学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明显下降,且以上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YH-16联合紫杉醇和顺铂(T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讨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与该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采用流式细胞学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ECs数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2.50%和22.22%(P=0.03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7.50%和50.00%(P=0.030);两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1.25%和33.33%;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27.78%;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6.24%和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H-16联合TP疗效优于单独应用TP,不增加毒副反应,CECs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后局部复发或肺内转移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对37例NSCLC术后局部复发或肺内转移病例应用TP方案化疗,紫杉醇(PTX)160mg/m^2,第1天,顺铂(DDP)20mg/m^2,第1,2,3天。21d为一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9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CR+PR)64.8%。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其次为静脉炎、周围神经炎。结论TP方案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或肺内转移的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省名中医验方补虚化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过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GP或T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相同化疗的基础上服用补虚化毒方(灵芝、薏苡仁、虎眼万年青等)。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40.0%、13.3%,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86.7%、66.7%。在临床证候、体力状况、CEA值变化、不良反应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顺铂(T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49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TP组26例和GP组23例,化疗2个周期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TP组及GP组有效率分别为53.8%和39.1%(P<0.05),中位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