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Ephrin-B2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后者又分为1,3,7,14,28 d亚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法对各时间点模型进行评分;Western印迹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缺血脑组织中Ephrin-B2的表达;以免疫荧光双标法定位Ephrin-B2表达的细胞类型;以CD31+内皮细胞计数缺血半暗带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缺血半暗区MVD从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起较假手术组开始增加,第14天最高(P<0.01),第28天有所回落;再灌注7d亚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1d及3 d亚组增加,14 d开始下降;Ephrin-B2在血管内皮、血管周围、神经元细胞膜及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显著表达;Ephrin-B2蛋白及mRNA水平从再灌注第3天开始显著增加,到第7天及14天(P<0.01)表达水平最高.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Ephrin-B2表达升高,并呈动态变化趋势,Ephrin-B2参与了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调控过程,并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Skp2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S期激酶相关蛋白2(S 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及其下游底物p27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全脑缺血再灌注组(n=40)。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30min后进行再灌注;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分别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7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区Skp2及p27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7d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海马CA1区神经元在再灌注7d时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全脑缺血再灌注4d和7d海马区Skp2表达逐渐增高,而p27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均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Skp2的表达升高,可能与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至14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不同部位的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7d达高峰,14d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表达在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备同样的规律,可能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黄连对大鼠缺血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探讨胡黄连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参照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胡黄连对脑皮质、纹状体NGF表达的影响.结果 手术组缺血侧皮质区和纹状体区于缺血再灌注1 d时NGF表达至高峰,3 d后逐渐下降,14 d降至基础水平;胡黄连治疗组大鼠脑皮质与纹状体的NGF阳性细胞显著增加, 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4.8、9.1,q=13.6~17.2;t=12.6~18.4,P<0.05).结论 胡黄连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GF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巢蛋白(Nestin)、干细胞因子(SC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基因的表达。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6h、12h、24h、2d、3d、7d、14d组和假手术组,每组4只。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stin、SCF和NCAM mRNA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皮质和纹状体区Nestin、SCF和NCAM mRNA均有微弱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Nestin mRNA表达增高,皮质除再灌注2h以外、纹状体除再灌注2、6h以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CFmRNA表达,皮质除再灌注2、6、12h以外,纹状体除再灌注2、6h以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CAM mRNA于再灌注2h后在皮质和纹状体区开始表达,分别于再灌注12h和1d达高峰,7d后逐渐减少,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千细胞增殖作用,NCAM表达可能参与了损伤后脑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研究肌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卡配因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②方法 取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 6 8只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 2h、6h、12h、1d、2d、3d、7d、14d组 (n =4 ) ,另外 4只为假手术组。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再灌注模型 ,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 (10 0mg/kg) ,原位末端标记 (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卡配因mRNA表达。③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2h皮质区与纹状体区即出现凋亡细胞 ,并逐渐增加 ,皮质区 1d达高峰 ,纹状体区 2d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少 ,至 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经肌苷治疗后 ,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凋亡神经细胞减少 ,其中再灌注 12h~ 7d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t=2 .5 2 5~ 8.987,P <0 .0 5 )。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卡配因mRNA的表达于 2h逐渐增加 ,皮质区 12h、纹状体区1d达高峰 ,3d后逐渐降低 ,至 14d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肌苷治疗组再灌注 12h~ 14d ,其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t=4 .4 4 3~ 8.876 ,P <0 .0 5 )。④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肌苷使卡配因mRNA表达降低 ,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提示肌苷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海马区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环磷酰胺处理组(T),以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处理组缺血后1h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处理组和I/R组均于缺血后2h形成再灌注,每组均分为三个时间段(24h、72h和5d)分别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脑组织不同时段以及正常脑组织中海马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5d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FAP在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多,缺血24h后即有表达,缺血再灌注72h后增多,5d后表达最高;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海马区GFAP表达减少(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GFAP表达。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5d内GFAP在海马中的表达与缺血时间呈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用环磷酰胺处理后GFAP表达明显减少,提示环磷酰胺对缺血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表达的影响及与缺血时间关系,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IGF-1治疗组(n=25),其中后两组按缺血再灌时间(6h,12h,1d,3d,7d)不同可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治疗组于缺血2h再灌注1h后经腹腔注入40μg/kg稀释为1ml 的IGF-1,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ml.以上动物均在再灌注后规定时间点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固定,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HE染色检测Bcl-2蛋白表达及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cl-2表达明显增加,其神经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IGF-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脑栓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成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1g/(kg·d)脑栓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1.5h后拔出线栓实施再灌注。再灌注24h时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神经元核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CD31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缺血再灌注24h时缺血灶周边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脑栓通能显著改善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缺血灶周边星形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结论:脑栓通通过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②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和实验组32只,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6h、12h、1d、2d、3d、7d和14d亚组,每组4只。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③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凋亡神经细胞,并于1d和2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神经细胞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2h和6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12h和1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至再灌注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④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纹状体区对缺血更为敏感,CyclinD1mRNA和CDK4mRNA表达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规律.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 h、6 h、12 h、1 d、2 d、3 d、7 d和14 d时间点神经细胞NCAM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NCAM mRNA于再灌注2 h时在皮质出现,12 h时达高峰,14 d降至基础水平;纹状体NCAM mRNA于2 h时出现,1 d后达高峰,14 d降至基础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NCAM基因表达持续增加,提示其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参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人参总皂苷对MCAO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Nissl染色法了解人参总皂苷的抗缺血损伤作用。结果:总皂甙20mg/kg和60mg/kg治疗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后24h神经行为学评分,以20mg/kg效果更为显著。总皂甙20mg/kg和60mg/kg治疗组大鼠顶叶皮层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存活较多,其中以20mg/kg组神经元存活率最高。结论:人参总皂苷对MCAO后再灌注的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层和纹状体hephaestine表达的变化。 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再灌注模型 ,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检测皮层和纹状体的表达。结果 MCAO再灌注后大鼠出现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TTC染色有白色梗死区。hep haestine在正常大鼠的皮层、纹状体有表达 ,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12h缺血侧皮层、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后 4 8h ,在 2 4h达到高峰 (P <0 .0 1) ,至 1周时表达较正常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ephaestine的表达出现明显的变化 ,在急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胶质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GDNF mRNA的变化,探讨胡黄连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应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胡黄连甲醇提取物灌胃治疗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皮质、纹状体GDNF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其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缺血侧皮质区于缺血再灌1 d时GDNF蛋白、GDNF mRNA表达至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4.168、40.189,q=12.565~16.847,P<0.01),14 d降至基础水平;纹状体区于缺血再灌3 d时GDNF蛋白、GDNF mRNA表达至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2.531、113.312,q=11.379~12.565,P<0.01),14 d降至基础水平;胡黄连组缺血再灌注14、21 d时GDNF蛋白、GDNF mRNA表达与手术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升高,有显著性差异(q=16.847~30.079,P<0.01).结论 胡黄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内G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界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①目的 界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范围。②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焦油紫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界定脑缺血半影区和中心区。③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2h,缺血病灶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病灶范围逐渐扩大;再灌注1~2d最大,波及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之后逐渐缩小;再灌注7~14d恢复到再灌流2h的水平。缺血病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形态和结构过渡区,该区的着色和细胞形态结构界于病灶和正常脑组织之间,即缺血半影区。缺血中心区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呈现坏死特征;缺血半影区细胞主要呈现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凋亡特征。④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缺血中心区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缺血半影区位于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药耐药蛋白(Mrp1)在脑内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缺血再灌注的关系.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缺血再灌注后1、3、7d组(n=6).应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抗Mrp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rp1的表达变化.结果 Mrp1在正常脑内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缺血再灌注后1d、3 d、7d组中,缺血再灌注区的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内可见Mrp1表达升高,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在3d组达高峰(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中Mrp1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细胞受损时的自我保护反应,但同时也可能与临床耐药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雌二醇治疗组,每组32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分别于再灌注3h、6h、12h、24h处死8只动物,于视交叉前后2mm脑冠状切开,取闭塞侧组织制备连续性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3组脑血管内皮均有HSP70的表达。假手术组皮层和纹状体无HSP70表达:雌二醇治疗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皮层、纹状体均有HSP70的表达,且雌二醇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2h、24h皮层HSP70表达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结论:雌二醇预处理,可以诱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HSP70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正常及缺血损伤时大鼠血脑屏障上转运蛋白中P-糖蛋白(P-gp)时征表达及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中风大鼠模型,按照不同再灌注时间,模型组再分为0、0.51、、26、、122、4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的表达。除假手术组外,缺血动物于术后1 d,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维拉帕米组,并于造模后1~5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取材,检测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P-gp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均可见P-gp阳性染色。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表明,与正常组比较,不同再灌注时间模型组P-gp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表达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各剂量组及维拉帕米组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P-gp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中风病理状态下,大鼠脑血脑屏障上转运蛋白P-gp存在一定的时征表达,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病理状态下由于蛋白表达的改变而引起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清脑宣窍方有效组分对缺血性脑中风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缺血区P-gp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