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阐述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概况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论述单细胞测序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可应用方向。运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和“禀赋遗传”等中医体质基本原理的研究,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探索中医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有利于中医体质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疾病和健康至关密切。医学研究正出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趋势,中医体质学说自2。世纪70年代确立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重点已由整理古人有关认识转为社会调研及体质分类理论模型的建立,并结合现代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体质研究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临床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前景,其学科分支亦将相继出现,它以自身主体性与开放兼容性为发展模式,作为跨世纪的学科研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贡献于世。  相似文献   

3.
当前医学模式正经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的整体医学模式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群体医学向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医学转变。中医体质学历来注重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心身构成论"认为体质是特定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是中医"形神合一"思想观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思路的突破,中医体质学无论是在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还是在临床应用和实践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和发展有助于了解不同人群与疾病的易感性和针对不同体质类型人群进行疾病的防治,其“防治”思想即是“治未病”理论的具体体现,其在“治未病”领域中的实践为个体化诊疗和疾病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秦汉以来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体质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并对中医体质进行研究。而近30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创立了现代中医体质学说,使中医体质理论更趋完善和充实。但是,中医体质学说仍有许多的问题尚未统一,包括体质的定义、体质的分类、体质与证的区别等。1体质的定义最早对体质进行描述的文献,当属秦汉时期的《内经》。《灵枢·论痛》记载:“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素问·逆调论篇》记载:“是人者,素肾气胜”。《素问·厥论篇》记载:“是人者,质壮,秋冬夺所用”。上文所提的“素”与“质”,就是现今的体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福建闽侯大学城健康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以及五运六气对人体体质的影响。方法 对福建闽侯大学城健康状态下的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并运用王琦教授9种体质法进行体质分类。结果 闽侯大学城健康大学生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其次为阳虚质﹑气虚质,其余体质较少;1996﹑1997年出生的大学生在阳虚体质分布与1998年有差异。结论 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包括其王琦教授提出的9种体质以及混合体质且并无疾病;人出生时的运气对人体的阳虚体质形成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所谓健康不单单是指机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均处在一个相对完好的状态。目前在临床上健康体检已经成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职能。本文出于对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的目的,从健康体检的现状、中医体质辨识分型与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意义几个方面展开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学发展水平状况的分析与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医体质学内容体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现代中医体质学”的构想及其相关研究方法的再思考,以之共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9.
体质分型研究是体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制约和影响中医体质学说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中医体质分型研究至今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方法,缺乏统一规范的分类体系。体质概念的界定、分型方法及标准的规范、体质类型命名原则的统一是深化中医体质分型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三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体质是人类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我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以来的医家一直重视研究人的体质,但两千多年来,中医体质一直未能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提出"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体质可调论"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成为体质研究的总体框架。其中,人体生命过程中,受时空、遗传、饮食结构与心理等多因素影响,形成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是体质可分论的基础;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发生有其内在联系,并影响着证候的类型与演变,是体病相关论的基础;基于体质偏颇状态及动态可变性特征,从体质入手,调节人体整体机能,从而使其恢复健康,是体质可调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田智慧  王琦  张妍  王济 《中医学报》2019,34(12):2507-2510
近年来,中韩两国深入关注"治未病"研究。中医体质学形成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的体质辨识量表及调体方案,覆盖了生命全周期,而且依据体质"三级预防"理念,对"无病""欲病""已病"三种状态实施体质干预,实现慢性病的早预测、早预防、早干预,并以体质辨识为核心的健康状态评价方法在国民健康管理及养生保健、健康保健产业等得到广泛应用。韩国四象医学对体质辨识工具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且收集体质临床信息、测量信息、仪器信息及生物学信息等,以构建大数据体质信息银行,并将已获得的数据广泛应用在各项体质与"治未病"的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原理是基于对人体复杂性存在的合理性解释之上,凝练出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的"四个基本原理",成为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这些基本原理隐含着人体体质具有的耗散性、整体性、开放性、非线性和涌现性等复杂性特征,显示了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体化诊疗的观点,从而充实和完善着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体质学说自20世纪70年代确立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结合现代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体质研究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前景.文章从中医体质学概念的研究,中医体质学分型的研究,中医体质学治疗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说明中西医结合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体质理论的建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测量、司外揣内、取象思维、辨证思维等方法促进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建构,决定了体质的众多特点,并使中医体质理论呈现出“先后天合一”、“形神合一”、“天人一体”的基本特征,充分体现出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   总被引:189,自引:6,他引:189  
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从复杂的体质现象中提炼出有关规律,最终建成体质分类系统.在既往体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质分类系统,将人体体质分为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并对其分类依据、命名依据、体质特征的表述原则与方法以及各体质类型的内涵和文献依据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动和深化中医体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中医体质健康状态进行整体综合分析,探讨不同的兼夹体质组态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中医体质量表-41条目简短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等工具对18~60岁无偿献血人群施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影响HRQOL的中医体质组态。结果 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2 254名,平均年龄(30.72±9.78)岁。平和质占35.71%,3种以上偏颇体质兼夹占33.81%。负向影响生理领域HRQOL的中医体质组态有3类,一是以非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核心条件;二是以非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为核心条件;三是8种偏颇体质都为核心条件出现。负向影响心理领域HRQOL的中医体质组态有3类,一是以非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为核心条件;二是以非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核心条件;三是8种偏颇体质都为核心条件出现。结论 本研究以组态视角的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医体质对HRQOL的影响是一种多要素组合的并发机制。本研究充分分析了兼夹体质的多样性及其与HRQOL关系的复杂性,为研究者更深入地挖掘体...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占全球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53.57/10万、45.57/10万,5年生存率只有15%,严重威胁国民的健康[1]。肺癌的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处于平台期,已经证实肺癌的中医药治疗有效[2-4]。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相关,改善患者的中医体质,可改善患病个体的病理状态。本研究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基础,探讨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肺癌提供新的临床策略。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中医体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研究方法看,调查研究还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多为横断面局限性问卷式调查,缺少多中心协作及对体质形成因素的观察和分析;另外对于中医体质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方面更少;在治疗方面还停留在原则上,关于具体治法的研究较少。且目前的研究在设计、统计学方法和样本的来源方面都有一些缺陷,对于糖尿病中医体质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糖尿病相关并发证的中医体质特点和运用中医体质调摄糖尿病的疗效研究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开展。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共生菌群,其中大部分寄居在人体肠道中。定植于宿主肠道内的菌群与宿主、环境3者之间构成了呈动态平衡的统一体。对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健康人体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菌群结构紊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用微生态干预手段引导宿主向健康方向发展。而中医学之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由于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诸多方面的生命活动,菌群的变化可以反映宿主的生理病理状态,采用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体质,将对个体化诊疗产生重要意义。中医体质理论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科学问题与肠道微生态学基本理论互相存在着很多关联性和阐释性。根据现代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成果,将中医体质理论与现代肠道微生态理念结合起来,对中医体质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微观阐释。  相似文献   

20.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1]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自此,这一名词及概念被国内学者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并相继在《中医年鉴》等书籍中得到表述。1理论研究1.1体质学说的基本原现 王琦[2]将体质学说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