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c-erbB-2和EGFR的表达,探讨其在该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患者的外阴白色病变其中硬化性苔癣(LS)11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SH)19例,SH合并LS9例,并以此分组。组织中c-erbB-2、EGFR的表达情况。以11例正常外阴皮肤石蜡包埋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EGFR基因蛋白在对照组与SH组、LS合并SH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5),SH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1),LS组与对照组及LS合并S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在对照组与LSH组和LS合并SH组间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P<0.01)。EGFR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产物位于表皮基底层和棘层,主要位于细胞膜,部分位于细胞质内,而c-erbB-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产物位于表皮基底层?颗粒层和棘层上部,主要位于细胞膜,部分位于细胞质内。在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中,c-erbB-2与EGFR的表达有相关性(r=0.388,P=0.015)。结论c-erbB-2、EGFR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的发生有关,也可能是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较硬化性苔藓易于癌变的原因之一。c-erbB-2、EGFR基因表达有相关性。c-erbB-2、EGFR在SH组中的过度表达使基于二者的免疫靶向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和微循环改变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阳性细胞在2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4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中的表达,取10例正常外阴皮肤作对照.结果 CD4+T细胞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外阴皮肤(P均<0.05).CD8+T细胞在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状上皮增生(P<0.05).CD34 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较正常外阴皮肤稍增多,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晚期病变中微血管数目明显减少,与正常外阴皮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真皮内细胞免疫无明显增强,炎性细胞浸润可能与微血管的扩张有关.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组织内存在免疫应答过度,造成局部组织细胞的破坏,进一步证明外阴硬化性苔藓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晚期的胶原纤维化和细胞透明样变,导致微血管数目的 改变.  相似文献   

3.
外阴白色病变局部封闭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白色病变系指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化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 ,包括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和硬化性苔癣。病变涉及表皮层及真皮层 ,其病因不明 ,为难治性疾患。我科一年多来治疗本病 9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我科 2 0 0 1 - 2 0 0 2年门诊及住院患者 ,年龄 1 0 - 67岁 ,平均 39岁 ;病程 3月 - 2 5年 ,平均 7年 ;其中病变面积 <3cm2 、组织柔软者 48例 ;病变面积 3- 8cm2 、组织硬、粗糙或水肿者 33例 ,累及大小阴唇、阴蒂、肛周或面积 >9cm2 者 1 7例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42例 ,外阴硬化苔癣5 …  相似文献   

4.
正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1])。病变主要位于外阴部,因局部皮肤或黏膜多呈白色而得名,其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硬化性苔藓合并鳞状上皮增生~([2])。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型,皮肤增生肥厚,恶变率2%~5%,是最常见的外阴白色病变~([3])。外阴白色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色素减退变白,外阴部奇痒。该疾病  相似文献   

5.
外阴上皮内瘤样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组慢性疾病,包括硬化性苔藓及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及其它皮肤病,故也称外阴白色病变[1].  相似文献   

6.
路静  沙青 《新疆医学》2011,41(10):40-42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指女性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可分为鳞状上皮增生型,硬化性苔癣型,硬化性苔癣伴增生(混合型),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难治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外阴外阴营养不良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p5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老年妇女外阴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结果EGFR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p53均阴性.EGFR在增生型、硬化苔癣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三者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和鳞癌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各型营养不良(P<0.05);而鳞癌与不典型增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53基因蛋白在外阴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外阴营养不良病变的各型营养不良组织(P<0.01).结论老年妇女外阴癌组织中p53与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EGFR与p53突变在老年妇女外阴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一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的女性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局部皮肤黏膜变白、变粗或萎缩,伴不同程度的组织变性.包括硬化性苔藓和鳞状上皮增生,两者可同时存在,称为硬化性苔藓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白色病变的癌变发生率约为2%~3 %,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藓伴鳞状上皮增生可继发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硬化性苔藓很少继发VIN,恶变者罕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和病理转归.方法:治疗对象均为经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共60例,鳞状上皮增生型37例、硬化性苔藓23例,治疗后评价疗效并观察病变部位的病理变化.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临床疗效显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鳞状上皮增生型和硬化性苔藓型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对比研究发现:超声治疗后表皮、真皮层内组织结构逐步趋向正常,基底层色素细胞沉积.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070182CD34、VEGF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何川…∥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0)·—750~752研究白色病变组织中血管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D34和VEGF在37例外阴白色病变(包括SH22例,LS10例,混合型5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11例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外阴白色病变组微血管密度(MVD)值显著低于正常外阴皮肤组(P<0·05)且LS组MVD值也低于SH组(P<0·05);VEGF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与外阴白色病变组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LS、SH组中VEGF表达阳性者的病程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分析其疗效。结果:97例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不同病理类型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状细胞增生型患者51例,聚焦超声治疗总有效率为90.2%,痊愈率为60.8%;硬化苔癣型患者39例,聚焦超声治疗总有效率为92.3%,痊愈率为60.0%;混合型患者7例,聚焦超声治疗总有效率为85.7%,痊愈率为57.1%。不同病程患者聚焦超声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无创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p16,EGFR在外阴营养不良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p16, EGFR在外阴营养不良、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外阴营养不良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100例外阴营养不良和34例外阴鳞癌标本中p16, EGFR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与正常皮肤及其他各型营养不良组相比,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16的阳性率降低,EGFR的阳性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与鳞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恶变后, p16蛋白缺失及EGFR过表达主要发生在III级鳞癌,且p16阴性的鳞癌组织中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p16阳性组(P<0.01). 结论:EGFR的高表达可能与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而癌基因蛋白EGFR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蛋白p16的缺失在外阴营养不良的恶变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食管鳞癌、13例原位癌、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和47例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Ang-2的表达.结果:Ang-2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食管鳞癌、原位癌组织中Ang-2的表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P<0.01)和癌旁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组织(P<0.05);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组织中Ang-2的表达也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P<0.01),但食管鳞癌组织和原位癌组织中Ang-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Ang-2的阳性表达是食管癌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m23在不同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PCNA指数及nm23蛋白表达与外阴鳞状细胞癌临床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外阴上皮、VIN及外阴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NA及nm2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m23蛋白均在正常外阴上皮、VIN及外阴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外阴鳞状细胞癌较VIN及正常外阴上皮显著降低(P<0.05),不同级别VINnm23蛋白阳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NⅡ、Ⅲnm23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癌与中分化癌及高分化癌与低分化癌之间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nm23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有转移者,原发灶nm23阳性值与转移灶nm23蛋白阳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无转移者原发灶与淋巴结有转移者原发灶nm23蛋白阳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而与绝经状态及年龄无关.对PCNA在不同外阴组织表达进行检测表明正常外阴上皮、VIN及外阴鳞状细胞癌PCNA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指数随VIN级别的增加而升高,VIN Ⅰ与ⅢPCNA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INⅠ与Ⅱ及VINⅡ与ⅢPCNA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鳞状细胞癌PCNA指数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其中Ⅰ、Ⅱ级PCNA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与Ⅰ、Ⅱ级PCNA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有转移者原发灶PCNA指数较淋巴结无转移者原发灶PCNA指数明显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患者PCNA指数在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灶较原发灶高.PCNA指数随着外阴鳞状细胞癌临床期别增加而升高(P.<0.05),Ⅰ期与Ⅳ期PCNA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绝经状态对PCNA指数无影响,死亡患者nm23蛋白阳性值低,PCNA指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PCNA指数较正常外阴上皮高而nm23蛋白表达降低,在外阴鳞状细胞癌中,随着组织学分级增加,PCNA有升高趋势,nm23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反之亦然.Nm2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呈负相关,PCNA指数与肿瘤转移呈正相关,故对于PCNA指数高,而nm23蛋白表达阴性的未转移病例应加强随访,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外阴营养不良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caspase-3和ki-67在外阴营养不良与正常外阴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外阴皮肤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低于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P=0.026);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型营养不良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P=0.023);增生型营养不良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19)。结论 外阴营养不良存在表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16.
Bcl-2/Fas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Bcl-2/Fas基因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4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评分(172.4±87.6)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评分(106.2±118.1),有显著性差异(P<0.05);Fas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住患者异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评分(207.6±100.2)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中的表达评分(119.3±91.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l-2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Fas基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WWOX、Bcl-2在宫颈鳞癌、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粘膜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WWOX、Bcl-2在6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WOX在宫颈鳞癌中蛋白阳性表达为43.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宫颈粘膜组织(75%)和正常宫颈粘膜(100%);Bcl-2在宫颈鳞癌中蛋白阳性表达为68.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宫颈粘膜组织(35%)和正常宫颈粘膜(25%)。WWOX和Bcl-2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及病理分期之间有差异(P〈0.01),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WWOX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0.05)。结论WWOX和Bcl-2的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临床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在宫颈鳞癌中起相互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鲜风  李煜 《海南医学》2013,24(21):3220-3222
目的 观察聚焦超声与药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2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选择雌三醇软膏与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的鳞状上皮增生型、硬化性苔癣型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治愈率分别为96.8%和88.9%,均高于对照组相应类型的治愈率(x2=5.103 1,4.189 0,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335 0,P<0.05).结论 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效果优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