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古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肺积或息贲的中药方剂,建立中药古方治疗肺癌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4.0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进而对中药古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中药古方治疗肺癌涉及方剂40首,中药110种,高频中药38味,甘草、人参、槟榔、木香等较为常用;温里药、补气药、理气药、止咳平喘药较常选用;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形成5个类别;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得出药对关联规则21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60条。[结论]中药古方治疗肺癌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多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结合清热、化痰、止咳、解表、行气活血等方法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百合固金汤组方:百合12克,熟地、生地、当归身、麦冬各9克,白芍、桔梗、元参、贝母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此方具有滋肾保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方中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熟地并用,既能滋阴养血,又能清热凉血,共为君药;麦冬甘寒,协百合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元参咸寒,助二地滋阴壮水,以清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胀方剂配伍的核心药物及其关联关系,揭示其配伍规律。方法 整理古今方剂文献资料,共搜集肺胀方剂194首,分别采用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关联分析结果见支持度在20%以上的药物为甘草、杏仁、麻黄、半夏、茯苓、陈皮、五味子,主要3味药组为杏仁-麻黄-甘草、麻黄-甘草-半夏、麻黄-五味子-细辛等;层次聚类发现麻黄、甘草、半夏、干姜、桂枝、五味子、细辛温肺化饮聚类;石膏、杏仁、麻黄、甘草宣泄肺热聚类;陈皮、枳壳、桔梗理气化痰聚类;当归、桃仁、川芎、竹沥活血祛瘀化痰聚类;附子、白术、茯苓温肾健脾聚类。结论 肺胀方剂具有宣肺化痰、温肺化饮、清热泻肺、活血祛瘀、温肾健脾等配伍特点。该结果对临床治疗肺胀相关疾病的辨证用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在治疗咳嗽上气病时,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病位在里以寒饮为主者,治宜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病久化热者,应在化湿治本的基础上,加清热泻火和清热解毒之品;病位在表,属于表里并重者,治宜发汗解表。同时根据病情常配伍宣肺止咳、温肺化饮、化痰、解表与调和营卫、清热、敛肺止咳、泻肺利水等药,后世医家亦在仲景的基础上另有配伍补气养血药和补肾定喘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我院中医科2017年治疗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处方446张,利用Excel、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446例患儿使用了148味中药,使用频数前6位的中药为桔梗、甘草、黄芩、苦杏仁、连翘、薄荷;中药类别频数前3位的为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甘草和苦杏仁,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桔梗、薄荷和苦杏仁;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组合。结论: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进行数据挖掘,体现了以解表为核心,辨证加入化痰、止咳、清热、健脾的用药及组方特点,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代治风的常用代表方入手,探讨其配伍的理论和主要的配伍方法。其中疏散外风方剂的配伍,除以辛温疏散药为主外,主要有养血、补气、温阳、清热、熄风止痉、活血、理气等类药物;平熄内风的方剂,以平肝熄风药为主,主要配伍滋阴养血、清热、引血下行、疏肝理气、化痰安神等药。疏散外风以唐宋以前的方剂为主。平熄内风是以明清以降的方剂为主,它是对风病认识和治疗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针对治疗不寐的中药复方,探讨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不寐的中药复方。采用Excel软件建立治疗不寐方剂的中药数据库,并进行中药频数、频率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347首中药方剂,涉及350味中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3 216次。以使用频次≥9次的中药为高频中药,共纳入76味高频中药,其中最常用的中药包括甘草、人参、熟地黄、酸枣仁、当归、茯苓、麦门冬、生姜、白芍药、茯神、半夏。从功效角度分析,以补气药、安神药、补血药、清热药等使用最多;高频中药归经、性味分析显示,治疗不寐的中药归经以心、肝、肺、脾经4条经脉为主,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多。因子分析共提取11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0.07%。结论:不寐的临床治疗应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虚证宜益气养血,实证宜清火化痰、理气和中,同时佐以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8.
李彦杰  郭健 《中医学报》2011,(6):669-670
目的:总结王立忠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将支气管炎辨证分型论治.结果:风寒袭肺型:治以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犯肺型:治以疏风清热、肃肺止咳;风燥伤肺型:治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风寒束表型:治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肺脾肾虚型:治以补肺脾肾、止咳定喘.咽源性咳嗽治以疏风润燥、清热利咽之法;支气管扩张治以清肝泻肺...  相似文献   

9.
目的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传承名医经验,为中医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思路。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治疗咳嗽的验案验方,录入Microsoft 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频次;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对处方核心组合进行统计分析(支持度为0.12,置信度≥0.65);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相关度为6,惩罚度为2)。结果共录入156首处方,涉及216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有杏仁、甘草、桔梗、半夏、黄芩等;常用药物组合有甘草+杏仁、桔梗+杏仁、甘草+桔梗等;并挖掘出内在核心组合20个以及新方10首。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咳嗽以止咳化痰为大法,针对咳嗽之外感内伤分别应用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燥湿化痰、疏肝理肺、滋阴润燥等法。由内在关联聚类而成的10首新方,亦能对临床治疗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基于回顾性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方法探寻蔡宛如教授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蔡宛如教授治疗CVA的172首处方,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涉及中药97味,高频药物为桔梗、防风、柴胡、北沙参、麻黄、蝉衣;药物类别以清热药、补虚药、止咳平喘化痰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胃、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性强的主要有以疏风解表、止咳平喘,疏肝理气、燥湿化痰,养阴润肺、补肺健脾为功效的三类药物;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组核心药物,体现了祛风止痉、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疏肝解郁、降气泄热、敛肺固表、滋阴清热、健脾益气的治法。结论:蔡宛如教授治疗CVA临床经验丰富,用药以寒凉、清补为主,尤其重视滋养肺津,补肺气、疏肝气、益脾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新安医家徐春甫所著《古今医统大全》中治疗消渴方剂的用药规律,以及高频药对治疗消渴的相关机制。方法 基于《古今医统大全》搜集治疗消渴的66首方剂构建中药数据库,使用Office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6.0分别对所用中药进行使用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类、关联规则、聚类规则及药物因子的分析,通过BATMAN-TCM对高频关联药对人参-麦冬的潜在靶点进行疾病与KEGG生物学通路富集的两种功能分析。结果 66首治疗消渴方剂中共使用中药148味,用药频数达563次,使用频数前5位分别是人参、甘草、天花粉、茯苓、麦冬。所用中药药性以寒温并用,药味以甘、苦、辛并举,归经以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经为主,前两种功效类别为补虚药与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7对中药2项关联组合,16组3项关联组合,其中人参-麦冬是2项关联中支持度最高的用药组合,关联图中人参-甘草-麦冬之间关系紧密。聚类分析得到9组药物,因子分析得到10个公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出人参-麦冬药对潜在靶点关联的疾病247种,KEGG通路157条,与消渴相关的疾病有4种,相关通路有14条。结论 徐春甫以及各古代医家结合消渴阴虚燥热的基本病机,法以养肺降火润燥、清热理气和胃、滋阴补肾固精,寒温并用治疗消渴,治疗以白虎加人参汤、三黄丸、人参白术汤、六味地黄丸之类等方为主,人参-麦冬药对治疗消渴存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14条可能的作用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组方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所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并进行中药频数、功效、性味归经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以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 研究处方1 245首,涉及460味中药,其中以甘草、白术、茯苓使用频数最高,高频中药类别以补虚药、温里药使用频数最高,药性多偏于温、平,药味以辛、甘类为主,关联规则以人参-茯苓→白术的关联度最高,聚类分析发现15组中药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16个公因子。数据分析所得方剂多重在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温补脾肾等。[结论] 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寒湿泄泻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补脾胃之气为主要治则,最常用的中药类别为补虚药。本研究结果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国医大师临证医案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则治法及方药特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已发表论著及专著中收集国医大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医案,构建国医大师冠心病心绞痛临证医案数据库。联合应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对冠心病心绞痛医案中的一般资料、治则治法、遣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其方药特点。结果文章累计检索60位国医大师公开发表文献5967篇,出版书籍330本,最终纳入国医大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病例166则。共提取出治则治法89种,活血、益气、化痰、化瘀、通阳、温阳、养阴、理气、宣痹、清热为累计频率10%的治则治法;冠心病心绞痛的治则治法又有针对病理因素、病位、物质基础、症的不同。其药物以活血药、理气药、化痰药、补气药为主。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论治多以活血化瘀、益气理气、化痰去浊为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医方类聚》中包含人参的内服方剂,探索人参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医方类聚》中应用人参治疗内科疾病的方剂,对方剂中出现药物的所属类别、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次数、补虚药详细药物情况、高频使用剂型进行分析。结果人参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等;与人参配伍的高频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陈皮、肉桂等,所属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等;与人参配伍的补虚药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均较为常见;包含人参的内服方剂常用剂型有5种,其中,散剂和汤剂使用频率最高。结论《医方类聚》中人参配伍规律的研究能为其临床组方配伍提供帮助和指导,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面检索现代期刊文献,查找治疗"肺阳虚"的方药并建立数据库,使用频数、聚类及关联规则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现代治疗肺阳虚的方剂均是以补虚、化痰止咳平喘、解表及温里药为主,药性以温、平、热为主,药味多辛、甘、苦味,主要归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常用药对6对,药组1组。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是临床上治疗肝经实火、肝胆湿热的经典方剂.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皆苦寒之品以直清肝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有扶正之功,亦有制火之用;柴胡疏肝解郁以舒郁火.本方集苦寒直折肝火、利小便以泻肝火、滋阴养血以制肝火、疏肝解郁以舒郁火为一体,临床运用较多,疗效也十分明显.现举临床运用三则如下. 1 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新安王氏内科脾胃病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中频繁项集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1予以因子分析。结果共研究688例处方,涉及药物365种。单味药以茯苓、枳壳、半夏的使用频次最高,对药以半夏-枳壳、茯苓-佩兰、瓜蒌-半夏的使用频次最高;寒性与温性,味苦、味甘,以及归脾(胃)、肺(大肠)经的中药使用最为频繁;关联规则发现最常用药对有3组;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3个公因子。结论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脾胃病以理气通阳散结法为治疗大法,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方,以理气运脾、散结和胃为核心,重温补,倡轻灵;佐以清热利湿、宣畅气机,温阳活血、益气通脉等法,以调和阴阳、补偏救弊。  相似文献   

18.
桑菊饮     
<正>桑菊饮的方剂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为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药物组成: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芦根6克。用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用,主治风温初起。风温袭肺,肺失清肃,所以气逆而咳。受邪轻浅,所以身热不甚,口微渴。因此,治当辛以散风,凉  相似文献   

19.
止嗽散是代程钟令所著《医学心悟》一书中治疗咳嗽的一个方剂,如使用得法,效果显著,兹将临床加减运用概述如下: 本方由荆芥1钱半桔梗3钱白前3钱百卩3钱紫苑3钱陈皮3钱甘草2钱七味药组成。方中紫苑、白前肺化痰止咳;陈皮理气祛痰,化湿宽胸;百卩润肺止咳,其性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甘草、桔梗利咽膈,祛痰止咳;荆芥辛温解表,驱散风寒,并能利咽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李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0):1098-1103, 1106
[目的]挖掘分析《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中的临床用药规律,总结验证张景岳的儿科学术思想。[方法]选择《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中小儿内服方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及规范标准建立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等软件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及其性味归经频次频率分析、药物关联分析和高频药物因子分析。[结果]筛选出中药内用方168首,涉及中药163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高频中药共24味;内服方药归经以脾胃经最多,药味多辛、甘、淡,药性温热之数超于寒凉之数;关联分析得关联图粗线、细线链接共9条,如“甘草-人参”“茯苓-甘草”“茯苓-人参”等,Apriori算法则提示药组关联规则10个,如“白术-甘草”“白术-茯苓-甘草”“白术-茯苓”等;因子分析得方剂组件9个,涉及平肝熄风、和胃消食、理气健脾、温肺化饮等方剂。[结论]《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用药规律展现了张景岳治疗儿科疾病重视顾护阳气、补益脾胃、辨治脏腑、虚实有数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